石頭與府城趙家的婚事一定下,整個青石村乃至周邊鄉鎮,都為之轟動。
人人都說,張家這是要出一位真正的“豪門貴婿”了。
張家大院裡,也因此增添了許多喜氣。
然而,王氏在高興之餘,目光卻又落在了另一個兒子身上。
四兒子,栓子。
這天夜裡,她給張大山端來洗腳水,一邊替他揉著肩膀,一邊憂心地說道。
“當家的,石頭的事是定了,俺這心裡頭也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可你看栓子,也老大不小了。”
“他性子悶,不像石頭那麼會說話,也不像鐵牛那樣有股子蠻力能讓人一眼瞅見。”
“整天就知道在酒坊和醬坊裡埋頭乾活,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也該給他尋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了。”
張大山聞言,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是啊,栓子的婚事,也該辦了。”
“不過,他的婚事,不同於石頭。”
他看著妻子,認真地說道。
“他性子沉穩,踏實肯乾。”
“他需要的,不是一個能幫他縱橫商場的嶽家。”
“而是一個能跟他一起,安安穩穩過日子,勤勞肯乾,能幫襯著家裡作坊活計的賢惠媳婦。”
“咱們不求對方家世如何,隻求那姑娘人品好,手腳勤快,心眼實在。”
王氏聽著丈夫的話,心裡頭頓時亮堂了起來。
“當家的,你說的對,俺也是這麼想的。”
第二天,王氏便行動了起來。
她沒有去找那些專做大戶生意的官媒。
而是托了村裡最是熱心、人緣也最好的趙嬸,幫忙在周邊幾個村子裡,留意品性好的姑娘。
趙嬸辦事效率極高。
沒過幾天,她便喜氣洋洋地來到了張家。
“大山家的,有大喜事哩。”
“俺給你家栓子,尋摸到一門頂好的親事。”
她口中所說的,是鄰村一家姓李的農戶。
那家人,在十裡八鄉都是出了名的老實本分,勤勞肯乾。
家裡雖然不富裕,但日子過得清清爽爽,從不與人紅臉。
他們家有個待嫁的女兒,名叫春娘。
“那春娘,模樣周正,身子骨結實,一手農活和家務活,更是村裡姑娘們的頭一份。”
趙嬸說得是眉飛色舞。
“洗衣做飯,喂豬養雞,紡線織布,就沒她不會的。”
“性子也溫和,見了人總是笑嗬嗬的,從不多言多語,手上的活計卻從不落下。”
“俺瞅著,這姑娘,跟你家栓子,那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王氏聽完,心裡頭已是滿意了七八分。
和張大山一商量,這門親事,便定了下來,隻等安排兩個孩子見上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