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親自坐鎮,指揮著衙役和書吏們。
他讓劉書吏帶著幾名新招的、頭腦靈活的年輕人,組成“均田隊”。
一村一村地核實戶籍,登記人口,評定勞力。
百姓們起初還有些疑慮,生怕又是官府的什麼新花招。
可當他們看到,劉書吏等人用的,是張相公家裡那種公平無比的“格點記分法”。
家裡幾口人,有幾個勞力,能分到多少地,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家的心,才漸漸放了下來,轉而變成了無與倫比的熱情和期盼。
授田大會,最終定在縣城最大的廣場上舉行。
那一天,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小山和黃大人,親自站在高台之上。
黃大人先是清了清嗓子,對著台下成千上萬的百姓,朗聲說道。
“本縣承蒙聖恩,得張縣丞襄助,鏟除黃四海一乾奸佞。”
“今日,本官便與張縣丞一道,將這些從奸佞手中奪回的民脂民膏,重新還於我縣百姓。”
“望爾等此後,勤於耕種,安分守己,共建我清溪縣之朗朗乾坤。”
說罷,他便示意,大會開始。
“下一位,王家村,李老栓。”
一個衣衫襤褸、皮膚黝黑的老漢,顫顫巍巍地走上台。
他給黃家當了一輩子的佃戶,做夢都想有塊自己的地。
小山親手將一份寫著他名字、蓋著縣衙大印的、十畝良田的租契,交到了他的手中。
那契約,用的正是張家自產的、堅韌潔白的“青石紙”。
上麵的條款,清晰明了,租額低得讓他不敢相信。
“老人家,這是您的地,按時交租,它就一直是您的。”
老漢拿著那份薄薄的、卻又重如千斤的契約,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突然,他雙膝一軟,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青天大老爺啊。”
“俺……俺給您磕頭了。”
“下一位,周家莊,孫氏。”
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寡婦,滿臉忐忑地走上台。
她丈夫早死,差點就被黃大戶的人趕出家門。
小山將一份五畝地的契約遞給她。
“以後帶著孩子,好好過日子。”
那婦人接過契約,淚如雨下,對著小山磕了三個響頭。
這一幕幕,不斷地在台上演。
那一聲聲發自肺腑的“青天大老爺”,彙聚在一起,響徹了整個清溪縣的上空。
等到地契分發完畢。
小山再次開口,聲音傳遍了整個廣場。
“各位鄉親,分到地隻是第一步。”
“從明天起,官府還會在城外的官田上,開辟‘試驗田’。”
“免費教大家夥兒,用新式的犁,用新的堆肥法,種出更多的糧食來。”
“咱們不僅要耕者有其田。”
“還要讓這田,在咱們自己手裡,變成能養活一家老小的金疙瘩。”
他的話,再次引爆了人群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