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青石村外的官道上,一輛印著“青石快運”標記的四輪馬車,正平穩而又迅速地行駛著。
車窗簾被一隻略帶書卷氣的手輕輕掀開。
周文軒看著窗外那片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離開家,已經整整一年了。
這一年來,他陪著小舅子張小山,在清溪縣那個陌生的環境裡,從零開始,一步步地站穩了腳跟。
他親眼見證了,張家的那些“奇思妙想”,是如何在一個貧瘠的縣城裡,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馬車駛入村口。
村口那座新建的、用青磚和水磨石砌成的巨大牌坊,讓周文軒眼前一亮。
牌坊上,“青石村”三個大字,蒼勁有力,正是嶽父的手筆。
村裡的道路,也全都用碎石和三合土重新鋪過,平坦而又乾淨。
道路兩旁,是一排排新建的、整齊劃一的磚瓦房。
房前屋後,雞犬相聞,孩童嬉戲,一派富足安樂的景象。
“文軒回來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整個正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村子,都仿佛被驚動了。
人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笑著,向這位張家的“大姑爺”打著招呼。
“文軒回來啦,這一向可好?”
“姑爺看著,可是比去年走的時候,更精神了。”
周文軒一一笑著回應,心中充滿了暖意。
馬車,直接停在了“錦繡堂”的門口。
這裡,是他的妻子,張花兒的地盤。
還未等他下車,一道熟悉的身影,便從那掛著“錦繡堂”牌匾的大門裡,飛奔了出來。
“夫君!”
花兒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和難以抑製的喜悅。
她的眼眶,瞬間就紅了。
周文軒快步走下馬車,一把將朝思暮想的妻子,緊緊地擁入懷中。
“我回來了。”
他的聲音,也有些沙啞。
“瘦了。”花兒撫摸著丈夫的臉頰,心疼地說道。
“你也瘦了。”周文軒看著妻子那同樣清減了些許的臉龐,柔聲說道。
就在這時,一個搖搖晃晃的小小身影,從門裡探出頭來,怯生生地看著這個陌生的男人。
那是一個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孩童,虎頭虎腦,眉眼之間,像極了周文軒。
“念兒,快,叫爹。”花兒拉過孩子,對著他說道。
孩童看著周文軒,眨了眨大眼睛,奶聲奶氣地,喊了一聲:“爹……”
周文軒的心,瞬間就融化了。
他俯下身,將自己的兒子,第一次,穩穩地抱在了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