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刀,比起官造的軍刀,還要更勝三分。”
石頭微笑道:“林總旗,我們船隊所有護衛的刀,都將是這個水準。”
“甚至,還有比這更好的。”
林千總看著手中的寶刀,再看看眼前這個氣度不凡的少年,眼中露出了欣賞和……一絲狂熱。
“好。”
他將刀還鞘,重重地放在桌上。
“這總船長,我當了。”
“我林某,就陪你們這些後生,去那大海上,瘋上一回。”
而在青石村。
張家的各個工坊,也早已是爐火熊熊,全力運轉。
張大山拿出了一套他早已反複修改過無數遍的、全新的海船圖紙。
他設計的船,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福船或沙船。
而是一種融合了多種船型優點、更適合遠洋航行的新式“尖底海船”。
其核心,有三項重大的技術革新。
第一,是“鋼木混合龍骨”。
鐵牛帶著他的核心學徒們,用最好的精鋼,鍛造出一根根巨大的、帶有卯榫接口的鋼製加強筋。
這些加強筋,將被嵌入到船隻最核心的龍骨和肋骨之中,使得整艘船的結構強度,遠超任何純木質的海船。
第二,是“水密隔艙”。
張大山在船體內,設計了十數個用雙層木板打造的、互相獨立的“水密隔艙”。
即便船身某處觸礁破損,也隻會有一兩個隔艙進水,絕不至於讓整艘船沉沒。
這大大提升了海船的抗沉性和生存能力。
第三,是“硬帆”和“平衡舵”。
他改良了船帆的設計,使其能更好地利用風力。
又設計了更巨大、更易於操控的平衡舵,來提升船隻的轉向性能。
這些超越時代的設計,讓負責具體營造的柱子,看得是如癡如醉。
他知道,父親設計的,已經不僅僅是一艘船。
而是一座能征服海洋的……海上堡壘。
青石村,負責生產這些最核心、最機密的“零部件”。
而趙四海,則憑借他的人脈,在南方最大的造船港口——泉州港,包下了一整個船塢。
並采購了如山一般堆放的、用來建造船身的優質木料。
於是,一派奇特的景象,便出現了。
“青石快運”的車隊,日夜不息地,將一車車用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奇形怪狀的“鋼鐵構件”,從北方的青石村,運往數千裡之外的、南方的泉州港。
在泉州港的船塢裡。
柱子親自帶著一隊最得力的營造師傅,和當地最好的船匠們一起,進行著海船的組裝和建造。
當那第一根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巨大的“鋼木混合龍骨”,被穩穩地安放在船台之上時。
所有看到這一幕的泉州老師傅們,都驚得是說不出話來。
他們造了一輩子的船,還從未見過,有人敢用如此多的鋼鐵,來造一艘木船的。
而在南陽府。
石頭和林千總,也已經招募了上百名經驗豐富的水手和三百名身手矯健的退伍老兵。
他們正在城外的秘密營地裡,進行著嚴苛的訓練。
每一個人,都配備了來自青石村的、最精良的兵器和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