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最大的船塢裡,熱火朝天的景象,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個月。
那艘擁有著鋼鐵脊梁的巨大海船,在柱子和鐵牛的日夜監造之下,已經初具雛形。
堅固的船體,已經完全合攏。
那流暢而又充滿了力量感的線條,讓所有看慣了方頭方腦福船的泉州老師傅們,都嘖嘖稱奇。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更精細的上層建築和內部總裝。
柱子帶著他手下最得力的木匠,開始在巨大的甲板上,搭建起高大的船樓和船艙。
每一個房間的布局,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居住的舒適性,更要考慮戰鬥時的防禦和了望。
鐵牛則帶著他的學徒們,負責安裝各種至關重要的金屬部件。
有重達千斤的、用整塊精鋼鍛造的巨大船錨。
有連接著帆布和桅杆的、數不清的鋼製滑輪和絞盤。
甚至,在船隻的兩側,還預留出了十幾個黑洞洞的炮口。
並安裝上了幾門從青石村運來的、小口徑的“防衛用”青銅短炮。
這讓整艘船,看起來更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堡壘。
終於,在所有工匠的翹首以盼中,這艘集結了張家最高技藝的巨艦,宣告完工。
下水的日子,定在了一個風和日麗的黃道吉日。
這一天,整個泉州港,萬人空巷。
無數的百姓和商人,都湧到了船塢的周圍,想要親眼看一看,這艘早已傳得神乎其神的“青石神舟”,究竟是何模樣。
趙四海更是廣發請柬,將泉州港有頭有臉的官員、富商,甚至是那些高鼻深目的番商代表,都請到了觀禮台上。
吉時已到。
柱子和鐵牛,這兩位年輕的“總工程師”,親自檢查了船台上的所有枕木和滑道。
確認無誤後,對著高台上的張大山和趙四海,重重地點了點頭。
趙四海站起身,走到台前,聲音洪亮。
“今日,我‘青石遠洋商號’第一艘千料大船,即將出塢。”
“此船,彙集了青石張家之神工,趙氏船廠之巧匠,乃我南陽商會,乃至我大寧朝造船技藝之結晶。”
“我為其命名——‘青石號’!”
“願其此後,不畏風浪,劈波斬浪,為我等,開辟出一條通達四海的黃金航路。”
“吉時已到,出塢!”
隨著他一聲令下。
早已準備好的數十名壯漢,揮舞起巨大的鐵錘,狠狠地砸向支撐著船體的最後一根枕木。
“轟——”
一聲巨響。
那如同小山般的巨大船體,猛地一震。
隨即,便順著那塗滿了油脂的滑道,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越來越快的速度,向著大海,俯衝而去。
“下水了!下水了!”
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