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碼頭上,人聲鼎沸。
在無數道充滿了敬畏和羨慕的目光中,那艘巨大的“青石號”,在總船長林千總的指揮下,升起了它那巨大的船帆。
這一次,它不再是空船試航。
它寬敞而又乾燥的底艙之中,裝滿了由趙四海親自在蘇杭一帶采買的、數千匹最頂級的絲綢和上百箱最名貴的茶葉。
這些,都是張家在京城的“青石珍寶閣”,最急需的、也是最核心的商品。
它們,也同樣是那位遠在江南的王通判,企圖用漕運關卡,死死鎖住的、張家的經濟命脈。
“啟航!”
隨著一聲悠長的號角。
這艘承載著張家破局希望的巨艦,乘著信風,緩緩地,駛離了港口,駛向了那片蔚藍色的、充滿了未知與財富的……無儘大洋。
一場旨在打破封鎖、逐鹿海洋的宏大棋局,就此,正式開盤。
“青石號”的首次遠航,比所有人想象的,還要更加順利。
它那由鋼木混合打造的堅固船身,和尖銳的船底設計,讓它在麵對海上常見的巨大湧浪時,顯得遊刃有餘。
而那幾麵經過張大山改良的、可以靈活調整角度的硬帆,更是讓它能最高效地利用每一絲風力。
一路北上,它的速度,快得驚人。
那些同樣航行在海麵上的、傳統的福船和沙船,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艘造型奇特的“海上巨獸”,如同離弦之箭般,從自己身邊飛速掠過。
最後,連它那高大的尾影,都消失在了海天一線之間。
僅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
當天津衛那繁忙的港口輪廓,出現在海平麵上時。
船上所有第一次參與遠航的水手們,都忍不住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他們知道,他們創造了一個紀錄。
一個從泉州到天津衛的、前所未有的航行紀錄。
這,比最慢的漕運,足足快了有一個多月。
甚至比最快的官府驛馬,還要早上幾天。
當“青石號”那雄偉的身影,緩緩駛入天津衛的港口時。
早已在此等候多日的、另一支“青石快運”的車隊,立刻便迎了上來。
這支車隊,由石頭手下最得力的一個大夥計帶領,他們已經在天津衛最好的貨棧裡,等候多時了。
船,剛剛靠穩。
早已準備好的吊機和跳板,便立刻架設了起來。
一箱箱用特製木箱密封好的、印著“青石”標記的貨物,被有條不紊地,從船艙中吊裝出來。
再被穩穩地,安放到那些同樣是安裝了軸承的新式馬車之上。
整個過程,無縫銜接,效率高得驚人。
讓旁邊那些還在用人力肩扛手抬的彆家商隊夥計們,看得是羨慕不已。
貨物裝車完畢,陸路車隊沒有片刻耽擱。
立刻便在數十名精銳鏢師的護送下,向著京城的方向,飛馳而去。
又過了兩天。
京城,東華門大街,“青石珍寶閣”。
最近幾日,京城裡的商圈,都在看張家的笑話。
所有人都知道,張家的根基,在南陽。
他們的絲綢、茶葉等核心商品,都產自江南。
而如今,江南漕運的總督,恰恰是與張家有隙的王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