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信,快馬加鞭,送回青石村。
信上那“府邸已定,靜候家人”的八個字,讓整個張家大院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悅之中。
“京城裡的王府?那……那得有多大啊?”
王氏聽到這個消息,既是高興,又有些不敢相信。
“咱們一家子住進去,會不會空得慌?”
張大山看著地圖上,那位於“金魚胡同”的巨大標記,笑了。
“孩兒他娘,你就放心吧。”
“咱們家這人口,再大的院子,也給你住得熱熱鬨鬨的。”
他當即便做出了決定。
“既然府邸已定,那這個家,也該動一動了。”
“此番入京,非同小可。”
“那府邸,將是咱們張家在天子腳下的臉麵,一磚一瓦,都不能馬虎。”
他看向五兒子柱子。
“柱子。”
“是,爹。”
“你立刻帶上咱們營造隊裡,手藝最好的二十個師傅。”
“再帶上咱們新做的那些營造工具和圖紙。”
“即刻啟程去京城。”
“你二哥負責外麵的事,這修繕府邸的內務,就全權交給你了。”
“爹隻有一個要求。”
“不要怕花錢,但要用心思。”
“不僅要把它修得結實,住得舒坦。”
“更要讓它,處處都透著咱們青石張家的……味道。”
“孩兒明白。”柱子重重地點頭,眼中充滿了對這項巨大工程的興奮。
又是一支援助車隊,從青石村出發,浩浩蕩蕩地開赴京城。
這一次,車上裝的,不再是商品。
而是張家最頂尖的營造人才,和那些不對外傳的營造“秘料”。
當柱子帶著人,來到那座位於金魚胡同的舊王府時。
他也同樣被這座宅院的宏大與……破敗,給驚住了。
五進五出的大院落,雕梁畫棟的屋宇,曲徑通幽的後花園。
無一不彰顯著其舊日的榮光。
可同樣的,剝落的牆皮,長滿青苔的石階,蛛網遍布的廳堂。
也無一不訴說著它如今的蕭條。
“五弟,怎麼樣?”石頭問道。
“是座好宅子。”柱子撫摸著一根已經有些開裂的巨大梁柱,眼中放光。
“底子好,骨架正。”
“隻要咱們好好給它拾掇拾掇,保管比那新蓋的,還要氣派。”
一場旨在讓“舊王府”脫胎換骨的浩大修繕工程,在柱子的指揮下,正式開始。
他沒有像京城尋常的工匠那樣,隻是簡單地修修補補。
而是將張家在青石村,所有經過實踐檢驗的、最先進的營造理念,都應用到了這座府邸的改造之中。
首先,是取暖。
他讓人拆掉了原來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炭火盆。
而是親自設計,在每一間主屋的地下,都盤上了更加複雜、也更加高效的“地龍”火道。
其煙道走向、散熱口的設置,都經過了精密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