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趙綠雲的盛大婚禮,在京城,成了上層圈子許久都津津樂道的話題。
張、趙兩家,這一個新興的技術貴族,一個老牌的商業巨頭,以一種最正式、也最牢固的方式,徹底捆綁在了一起。
張家在京城的根基,也因此,變得愈發穩固。
而就在京城的故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
千裡之外的青石村,張大山當初種下的另一顆、也更重要的種子,也終於迎來了它開花結果的日子。
青石學院。
那第一批招收的、來自“青石商會”各家商號的專科學子,在經曆了長達兩年的、艱苦而又充實的學習之後。
終於,學成畢業了。
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畢業典禮,在學院新建的大禮堂裡舉行。
張大山和周先生、周文軒等人,親自為這些即將遠行的孩子們,頒發了由“青石紙”印製的、蓋著學院大印的畢業文書。
“去吧。”
張大山對著台下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眼中閃爍著自信和智慧光芒的年輕臉龐,沉聲說道。
“去用你們在青石學院所學的本事,去讓你們的家,你們的村,乃至這個天下,變得比以前,更好上那麼一點點。”
這些被青石學院獨特的“實用之學”武裝了頭腦的年輕人,如同被投入江河的龍種,很快,便在各自的領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南陽府城,“德源昌”南貨行。
少東家錢多多,自從回到家中,便一頭紮進了自家那積攢了數年之久的、如同小山般的舊賬冊裡。
他父親錢掌櫃,隻當他是少年心性,玩鬨罷了。
可三天之後,錢多多卻拿著兩本完全不同的新賬冊,找到了他。
一本,叫“進項”。
一本,叫“出項”。
他用在學院裡學到的、最正宗的“複式記賬法”,將過去一年的流水,重新梳理了一遍。
“爹,您看。”
他指著賬冊上的幾處。
“這筆從南邊采買香料的賬,為何入價比市價高了三成?”
“還有這筆運費,為何同一段路,咱們家的車隊,就比彆家多花了一倍的錢?”
“還有這裡,這筆‘火耗’,數目也太大了些。”
他一連串的問題,問得那位在錢家做了幾十年的老賬房,是汗如雨下,啞口無言。
最終,竟真的從這筆爛賬裡,查出了上千兩銀子的虧空和漏洞。
錢掌櫃在清理了門戶、挽回了巨大損失之後,更是激動得無以複加。
他到處跟人說:“我把犬子送去青石學院,本以為是讓他去學門手藝。”
“沒成想,他帶回來的,是能讓我錢家,再富三代的‘金算盤’啊。”
無獨有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