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手下最好的幾個木工師傅,先是嘗試用人力,對那鐵牛哥送來的、粗糙的圓柱形鋼製氣缸,進行內壁的打磨。
他們換了無數種磨料,從細沙到石粉,打磨了整整三天三夜。
可最後用卡尺一量,那內壁的圓度,還是存在著肉眼無法察覺、但卻足以導致漏氣的細微偏差。
“不行,這樣不行。”
柱子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看著那根廢掉的氣缸,搖了搖頭。
“光靠人手,永遠也磨不出一個真正的‘圓’來。”
他把自己關在工坊裡,對著圖紙,苦思冥想。
他想起了父親在講解“格物”之學時說的話。
“人會抖,會累,會出錯。可機器不會。要想做到極致的精準,就必須讓機器,來代替人的手。”
他的腦中,靈光一閃。
他立刻畫出了一張全新的圖紙,找到鐵牛。
“大哥,你幫我,打造一個這樣的、能旋轉的鋼製刀頭。”
然後,他又帶領著營造隊的師傅們,利用水輪、齒輪和精鋼刀具。
竟真的,打造出了一台前所未見的、專門用來對氣缸內壁進行高精度切削和打磨的……“水力精密鏜床”!
這台機器,利用水輪提供的、穩定而又強大的動力,帶動著一根裝著精鋼刀頭的長杆,進行勻速的旋轉切削。
他們將那根新的、粗糙的氣缸,牢牢地固定在機床之上。
然後,開動機器。
隻聽一陣尖銳而又持續的“滋滋”聲響起。
那旋轉的刀頭,便如同最精細的刻刀,將氣缸內壁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瑕疵,一層層地,極其緩慢、卻又極其精準地,切削下來。
這個過程,耗費了整整十天。
當那氣缸的內壁,最終被打磨得如同一麵光可鑒人的鏡子時。
所有人都被這超越時代的“機械加工”精度,給深深地折服了。
氣缸完成,活塞的製作,也同樣耗費了巨大的心血。
最終,當柱子親手,將那個同樣被打磨得光滑無比的、帶著特製皮圈的活塞頭,緩緩地、試探性地,推入那嶄新的氣缸之中時。
整個工坊,都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隻見那活塞頭,不偏不倚,不鬆不緊,以一種極其順滑的姿態,被緩緩推入。
當它完全進入後,眾人甚至能清晰地感覺到,因為其內部形成了氣壓,再想將其拔出,竟需要花費不小的力氣。
嚴絲合縫!
當真是,嚴絲合縫!
“成了。”
柱子看著自己這件堪稱完美的作品,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燦爛的笑容。
……
一個月後。
高壓的鍋爐,與精密的氣缸。
這兩個整個蒸汽機項目中最關鍵、也最艱難的核心部件,終於,都被張家的工匠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攻克了。
剩下的,便是那同樣重要,卻在技術上相對容易一些的飛輪、連杆、曲軸、以及……那個由張大山親自設計的、第一版的“彈簧式安全閥”。
又經過了半個月不眠不休的總裝。
第一台充滿了蒸汽朋克風格的、粗獷而又猙獰的蒸汽機原型機——“青石零號”,終於,被組裝完成!
它由一個巨大的、如同臥倒的酒桶般的鍋爐,和一個連接著巨大飛輪的、垂直的活塞氣缸組成。
它,如同一頭蓄勢待發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趴伏在研製所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