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必將導致天下大亂,民心不穩啊。”
另一位禦史也跟著上奏。
“是啊陛下,況且,這重新鑄幣,統一度量,需耗費的人力物力,將是天文數字。”
“如今黃河大工未畢,國庫本就緊張,若再行此事,恐有動搖國本之危。”
他們的話,引來了大半個朝堂的附和。
他們將此事,上升到了“違背祖宗”、“天下大亂”的高度。
而以劉庸為首的改革派,則據理力爭。
“陛下,祖宗之法,亦需與時俱進。”
“如今海運大開,商貿日興,舊有的度量衡,已嚴重束縛了我朝的經濟。”
“此舉,雖短期內耗費巨大,但長遠來看,乃是利國利民、可保我朝百年商稅穩固增長之大計。”
雙方,在朝堂之上,吵得是不可開交。
龍椅上的皇帝,也同樣陷入了兩難。
他自然知道,小山的這個提議,是真正能強國富民的好策略。
可他也同樣清楚,這個策略,所要麵臨的阻力,是何等的巨大。
最終,他選擇了暫時的妥協。
“此事,乾係重大,眾卿,再議。”
退朝之後。
一場針對張家和整個“改革派”的、無聲的、更加陰險的暗流,開始在京城,瘋狂地湧動。
他們不敢再在朝堂上,公然反對。
便開始在暗地裡,使出各種下作的手段。
有禦史,開始彈劾“青石商會”,在與番商的貿易中,有“私相授受、出賣國利”之嫌。
有流言,開始在市井之中,傳播張大山那些“奇技淫巧”,乃是“妖道之術”,其心叵測。
甚至,還有人,開始暗中調查張家所有產業的賬目,企圖從中,找出哪怕一絲一毫的“偷稅漏稅”的把柄。
一時間,整個京城,都變得風聲鶴唳。
張府,書房。
石頭、小山、周文軒等人,將這些從四麵八方彙集而來的、充滿了惡意的“暗流”,一一向張大山做了彙報。
張大山的臉上,卻依舊平靜。
“看來,咱們,是真正地,動到他們的命根子了。”
他緩緩地說道。
“他們,也開始急了。”
“爹,那咱們,該如何應對?”石頭問道。
張大山走到那副巨大的《大寧全輿圖》前。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廣袤的、富庶的江南。
“他們想跟咱們鬥賬目,鬥規矩。”
“那咱們,就乾脆,跳出這棋盤。”
“去一個,他們所有人的手,都伸不到那麼長的地方。”
“去一個,能讓咱們的‘格物之學’,發揮出最大威力的地方。”
“也去一個,能讓聖上,看到咱們無可替代的價值的地方。”
他轉過身,看著自己的兒子們。
“咱們,去造一樣,他們所有人都無法拒絕的……新東西。”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