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在那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飛速流逝。
半年之後,在皇帝的親自過問和舉國之力的支持之下,第一段長達三百裡的、從京城西郊,通往北方一個重要軍鎮“宣府”的“京北鐵路”試驗段,終於全線貫通!
當最後一顆道釘,被張柱子親手敲下,將最後一段鐵軌牢牢固定在枕木上時,整個工地上,十萬士兵和數萬工匠,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
他們扔掉了手中的工具,將帽子拋向天空,相互擁抱著,又笑又跳,很多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那兩條閃爍著冰冷金屬光澤的鋼鐵軌道,如同兩條並行的黑色巨龍,第一次,真正地蜿蜒著,匍匐在了這片古老的華夏大地之上。
它們翻過山丘,跨過河流,穿過平原,一直向著那充滿了風沙和戰火的遙遠北方,堅定不移地延伸而去。
當這個消息,由八百裡加急,傳回京城時,寧宣宗正在禦書房內批閱奏折。
他接過軍報,一目十行,隨即,猛地站起身,將手中的朱筆往桌案上一擲,仰天撫掌大笑。
“好!好啊!”
他快步走到懸掛著的輿圖前,目光灼灼地看著那條代表著勝利的紅線,對著聞訊趕來的內閣重臣們,意氣風發地說道:“朕的‘鋼鐵長城’,已見雛形!”
“傳旨張家!”他的聲音,在整個大殿中回響,“他們的‘陸地蛟龍’,可以準備,出來,跑一跑了!”
京北鐵路首段三百裡全線貫通的消息,連同皇帝那“讓陸地蛟龍出來跑一跑”的旨意,迅速傳遍了整個京城。
所有人都知道,一場真正決定時代走向的、曆史性的試跑,即將來臨。
試跑的當天,京郊西苑的鐵路起始站,早已是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那台經過了最後調試的“陸地蛟龍一號”蒸汽機車,正靜靜地匍匐在鐵軌之上。
它的鍋爐已經生火,巨大的煙囪裡正“呼哧、呼哧”地冒著淡淡的白色蒸汽,仿佛一頭即將遠征的巨獸,正在進行著最後的、沉重的呼吸。
在它的身後,掛著三節車廂。
第一節,是專門用來裝載煤和水的“補給車”。
第二節,則是一節由柱子親手打造的、極儘奢華與舒適的“皇家禦用包廂”。
車廂通體由最好的金絲楠木打造,窗戶則鑲嵌著巨大的、一塵不染的平板玻璃。
車廂內部,更是鋪著來自波斯的柔軟地毯,擺著精巧的桌椅和軟榻。
第三節,則是一節普通的、用來給隨行大臣和護衛乘坐的客車。
巳時正,皇帝寧宣宗在一眾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的陪同下,聖駕親臨。
青石縣伯張大山、鐵路總署左侍郎張小山、以及青石商會總管張石頭等人,率領鐵路總署的所有官員,跪地迎接。
“平身吧。”皇帝的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和期待。
他沒有多說任何廢話,直接走到了那台巨大的、還在嘶吼喘息的蒸汽機車前。
他仰望著這頭由鋼鐵和烈火組成的龐然大物,眼中充滿了新奇和讚歎。
“張愛卿,今日,便由你,和你的兒子們,親自來駕馭這條‘真龍’吧。”
“是,陛下。”張大山躬身領命。
他對著早已等候在駕駛室內的鐵牛和柱子,點了點頭。
鐵牛,這位張家的“生產大總管”,今日,親自擔任這趟皇家專列的“總司機”。
柱子,這位“營造大總管”,則親自擔任“總工程師”,負責監控機器的所有運轉狀況。
隨著皇帝和一眾大臣,都登上了那節華貴的“皇家車廂”,鐵牛拉下了那根代表著“龍嘯”的汽笛拉杆。
“嗚——”
一聲穿雲裂石般的巨大鳴響,再次響徹了整個天地。
隨即,鐵牛緩緩地轉動了控製蒸汽進入氣缸的總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