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清溪緩慢,引人非議_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 第601章 清溪緩慢,引人非議

第601章 清溪緩慢,引人非議(1 / 2)

戶部左侍郎錢益謙在太和殿上那場意氣風發的“報捷”,如同一陣狂風,將黑水鎮的“成功”吹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也讓安國公張大山和他那座“進展緩慢”的清溪城,瞬間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非議,如同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來。

京城的茶樓酒肆裡,那些曾經將安國公奉若神明的說書先生們,如今也開始悄悄地改變了話風。他們不再隻說安國公如何點石成金、造福萬民,而是添油加醋地講述起了“清溪城”的“荒唐”與“遲緩”。

“話說那安國公啊,也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心思左了。放著好好的煉鐵高爐不去建,非要領著上萬的民夫,在城外頭種樹、挖池塘。”

“哎喲,客官您是不知道啊,聽說光是挖那些個池塘,就花了不下十萬兩白銀!那池塘裡頭啊,不養彆的,就養些蘆葦、爛泥鰍,說是能把臟水變清水。您說,這不是瞎胡鬨嘛?”

“可不是咋地!黑水鎮那邊,人家錢侍郎領著,一年上繳的稅銀就有五萬兩!安國公這邊呢?倒好,不僅一文錢沒掙著,還把朝廷撥付的營造款,都快給花光了。這……這不是拿著國庫的錢,打水漂玩兒嘛!”

這些夾雜著誇張與揣測的議論,通過一張張嘴,迅速地在民間發酵、傳播。

漸漸地,安國公張大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從那個無所不能的“工聖”,變得有些……模糊和動搖起來。

人們開始懷疑,這位曾經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國公爺,這次是不是真的“老糊塗”了?

而朝堂之上,那股針對清溪城的壓力,則來得更加直接和猛烈。

幾乎每隔三五日,便會有禦史言官上本參奏。

有的,彈劾清溪城營造總署“耗費巨大,進展遲緩,靡費國帑”。

有的,質疑安國公的“格物風水”之說乃是“無稽之談,妖言惑眾”,請求朝廷及時止損,莫要再被其蒙蔽。

更有甚者,一些與錢益謙交好的官員,更是直接上書,請求皇帝撤銷“兩鎮之約”,讓經驗豐富的錢侍郎,全麵接管清溪城的營造事宜,以免誤了帝國發展的大計。

雖然這些奏本,大多都被內閣首輔張小山憑借著自己日益穩固的政治手腕給暫時壓了下來。

但那股洶湧的暗流,卻已是人儘皆知。

就連皇帝寧宣宗,也無法完全無視這股來自朝野的巨大壓力。

他雖然依舊在口頭上表示著對安國公的絕對信任。

但派往清溪城“視察”、“慰問”的內侍和官員,卻越來越頻繁。

他們帶來的,除了皇帝的“關切”之外,更多的是對工程進度的“詢問”和對財稅產出的“期盼”。

那言語之間若有若無的催促之意,即便是最遲鈍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

風暴的中心,清溪城。

與外界那喧囂浮躁的氣氛截然不同,這裡,依舊是一片寧靜而又充滿秩序的景象。

巨大的“涵養林區”裡,去年春天栽下的數百萬株樹苗,經過了一年多的精心照料,已經頑強地紮下了根。雖然還遠未成林,但那成片成片的嫩綠,已經給這片土地,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勃勃生機。

“活水循環係統”也已全麵竣工。那幾個巨大的淨化池,如同沉默的巨人,靜靜地矗立在那裡。那片廣闊的人工濕地裡,蘆葦、菖蒲長得鬱鬱蔥蔥,清澈的水麵倒映著藍天白雲,偶爾還能看到幾隻水鳥掠過,發出一聲清脆的啼鳴。

“百工區”內,雖然還沒有像黑水鎮那樣高爐林立、濃煙滾滾。

但也並非如外界傳言那般“毫無建樹”。

幾座嚴格按照安國公新式圖紙建造的、配備了高煙囪和“水幕除塵”裝置的煉鐵高爐,主體結構也已基本完工,隻待最後的調試和點火。

新式磚窯裡,第一批由爐渣和煤灰燒製而成的“爐灰磚”,也已成功出窯,其優異的性能,讓所有參與試製的工匠都讚不絕口。

隻是,這一切的進展,都顯得那麼的“慢”。

慢得與黑水鎮那日新月異的“奇跡”相比,簡直就像是蝸牛在爬。

而安國公張大山,這位正處於輿論漩渦最中心的人物,卻似乎對外界的風雨,充耳不聞。

他依舊每日穿著一身樸素的粗布衣衫,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清溪城的田間地頭、工坊院落。

他會親自檢查每一片新栽種的樹苗的成活情況,會仔細查看淨化池中水質的變化,會拿起一塊新出窯的爐灰磚,反複敲擊,檢驗其強度。


最新小说: 全球詭異婚配,我的老婆是詭帝 從長征到長津湖,我氣吞萬裡如虎 仙路誅仙2 一封淒美的分手信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 苟道仙尊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