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由農學司派出的技術員,進行最嚴格的、統一化的管理,確保不會出現任何的品種混雜與退化。
第二步:層層推廣,輻射全國。
當第一批規模化培育的“神種”收獲之後,一場更為龐大的分發與推廣行動,便在戶部與青石商會的聯合調度下,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這些珍貴的種子,並沒有直接賣給普通的農戶。
而是先由各地的官府,以一個極其優惠的價格,優先提供給那些在當地,最具聲望、也最具實力的……鄉紳與種糧大戶。
並與他們簽訂協議,要求他們,在自家田地裡試種成功之後,必須在次年以不高於官府指導價的價格,將收獲的種子,優先出售給同村、同鄉的普通百姓。
這種“以點帶麵,層層輻射”的推廣模式,極大地減輕了官府的壓力,也充分調動了地方鄉紳的積極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些鄉紳地主們,在親眼見證了“青石二號”那令人瞠目結舌的巨大產量之後,一個個都將其視若珍寶,伺候得比自家祖宗牌位還要精心。
一時間,整個帝國的鄉野之間,都掀起了一場學習“格物農學”的熱潮。
第三步:技術下鄉,知識扶貧。
農學司派出的那數千名年輕的“技術推廣員”,則成了這場革命中,最受歡迎也最受尊敬的人。
他們深入到最偏遠的田間地頭。
他們脫下學子的長衫,換上農人的短褂,卷起褲腿,親自走下泥濘的稻田。
他們手把手地,向那些世代“看天吃飯”的農民們,傳授著全新的、科學的種植理念。
“老鄉,這‘青石二號’,喜肥,但怕淹。你們得按照咱們圖紙上畫的,把田埂加高,把排水溝挖深。”
“還有這插秧,不能再像以前那麼密了。得稀一點,留出足夠的空隙,讓它通風,見光,這樣,它才能長得壯,結的穗才大!”
“對了,這田裡的水,也不是越多越好。得講究‘淺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抽穗’……”
這些,充滿了“格物”智慧的科學種植之法,通過這些年輕的“傳道者”的口,第一次,係統地傳入了帝國最基層的毛細血管之中。
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糧食的增產。
更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
……
大寧啟元二十三年,秋。
距離“青石二號”的誕生,僅僅過去了兩年。
當戶部尚書張豆子,將這一年的全國秋糧總產數據,再次呈報到禦前時。
一個,比“畝產八百六十一斤”,還要更加震撼,更加偉大的數字,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麵前。
“啟稟陛下!”張豆子的聲音,因為極度的激動與自豪,而顯得鏗鏘有力!
“我朝,今年秋糧總產,合計……七千八百萬石!”
“比之兩年前,未推廣‘神種’之前,足足……淨增,三千萬石!”
“如今我朝國庫之存糧,已足夠天下軍民,即便顆粒無收,亦可飽食……五年!”
“陛下!”他猛地跪倒在地,聲音嘶啞地高呼,“我大寧……自今日起,已徹底,擺脫了千古之糧荒!”
“萬世基業……已然,固若金湯了!”
皇帝寧宣宗聽著這個數字,看著下方,那一張張同樣充滿了狂喜與激動的臉龐。
他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腦海中,浮現出的,卻是二十多年前,那個在南陽府青石村,那個衣衫襤褸,卻眼神明亮,信誓旦旦地,對他這個“微服私訪”的皇帝說,要“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中年人。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