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試驗田內那畝產八百六十一斤的驚天數字,如同一場十二級的政治地震,徹底引爆了整個大寧帝國的中樞。皇帝寧宣宗在親眼見證了“青石二號”那神跡般的表現之後,再無半分的猶豫,當即便在青石村的臨時行宮之內,召開了一場最高等級的禦前擴大會議。
會議的主題隻有一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將這足以改變國運的“神種”,推廣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諸位愛卿,”皇帝的聲音裡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振奮與決斷,“‘青石二號’之功,爾等已親眼所見。此乃上天賜予我大寧的無上祥瑞,更是元聖為我朝萬世基業,點亮的又一盞長明燈。朕意,自即刻起,將‘青石二號’的培育與推廣,列為帝國最高等級之國策!其重要性,等同於北伐,等同於救災等同於興修鐵路!”
“戶部!”他看向自己的麼子張豆子。
“臣在!”
“朕命你,立刻從國庫之中,撥付專項銀兩三百萬!專門用於‘青石二號’的育種、收購、以及……推廣!”
“工部!營造司!”他又看向工部尚書和張柱子。
“臣在!”
“朕命你們,立刻在全國所有適宜種植水稻的州府,仿照青石村之規製,大規模興建標準化的‘皇家育種田’!朕要讓這神種的火苗,在最短的時間內,於我大寧的土地之上,形成燎原之勢!”
“農學司!”他最後看向首席大司農李淳風。
“臣在!”
“朕命你,立刻從格物學院,抽調所有精通此道的學子和技術員,組成‘農業技術推廣總隊’!你們的任務,便是奔赴各州府,手把手地,將這‘青石二號’的種植之法,傳授給天下的每一個農人!”
一道道充滿了帝王意誌的旨意,從這座小小的行宮之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向四麵八方。
一場,由皇權自上而下強力推動的、旨在徹底改變帝國農業麵貌的……種子革命,就此,拉開了序幕!
……
與以往任何一次新政的推行不同,這一次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因為利益是最好的驅動力。
當那“畝產八百六十一斤”的驚人數字,通過《帝國日報》的頭版頭條,傳遍天下時。
所有的地方官府,所有的鄉紳地主都徹底瘋狂了。
他們或許不懂什麼“雜交育種”的深奧道理,但他們都識數。他們都清楚地知道,畝產八百六十一斤,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同樣的一畝地將能多產出近三百斤的糧食!
這意味著他們治下的百姓將再無饑饉之憂!
更意味著他們自己的糧倉,將能多出數不清的、黃澄澄的……財富!
於是,一幕堪稱奇景的畫麵在帝國的各個州府,開始上演。
過去,都是朝廷派欽差催著地方官府搞建設興水利。
而現在,是各地的知府、布政使,天天派人,堵在京城戶部和農學司的衙門口,揮舞著銀票,哭著喊著求爺爺告奶奶地,隻為能讓自家的州府,排在第一批“神種”推廣的名單之上!
“張尚書啊!您就行行好!先撥給俺們湖廣十萬斤種子吧!俺們湖廣熟,天下足啊!隻要有了這神種,未來三年,俺們湖廣上繳的皇糧翻一番!”
“呸!你們湖廣算什麼?俺們江南才是天下糧倉!首輔大人!您可得為家鄉說句話啊!隻要種子到位彆說翻一番,翻兩番都行!”
……
在這股自下而上的巨大熱情推動之下,整個“種子革命”的進程,比所有人預想的,都要快得多也順利得多。
第一步:國家主導,規模化育種。
在張柱子營造司那堪稱恐怖的“標準化”基建能力之下,短短半年之內,上百座占地數千畝的“皇家育種田”,便在帝國最精華的產糧區,拔地而起。
這些育種田,完全是按照青石村試驗田的最高標準建造的。
其水利灌排係統,由格物學院的專家統一設計。
其土壤肥力,也經過了農學司的專門改良。
第一批由青石村培育出的、最純正的“青石二號”原種,被小心翼翼地,播撒進了這些最精良的“溫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