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火花’……太弱了!”
張文遠那句充滿懊惱與頓悟的呐喊,如同一道驚雷,徹底劈醒了同樣處於巨大震撼之中的張念祖與張開山。
是啊!
他們終於明白了。
他們就像是一群剛剛學會如何用打火石去點燃一堆小小篝火的原始人,卻妄圖用這微弱的火光去與天上那足以照亮整個天地的雷霆閃電相提並論。
這簡直就是不自量力!
他們所欠缺的不是方向,不是理論,而是力量!
是一種能將他們那微弱的“人工火花”放大千倍、萬倍,使其足以真正地在浩瀚的“以太之海”中掀起“驚濤駭浪”的神之力!
但問題又來了。
這股隻存在於想象之中的“神之力”又該從何而來?
難道真的要像祖父信中所言去“引雷”不成?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便被三位少年同時不寒而栗地掐滅了。
他們可是親眼見過那道將後山一棵百年古樹都劈成焦炭的閃電的。
以他們現在的這點“格物”手段去招惹那真正的“天威”,那不叫“探索”,那叫找死!
……
就在三位少年再次陷入“力有不逮”的巨大困境、一籌莫展之際,那個總是在最關鍵時刻出現的“引路人”再次悄然降臨了。
當晚,元聖張大山親自來到了“追光”實驗室。
他沒有說任何多餘的話,隻是平靜地看著眼前這三個如同鬥敗的公雞一般垂頭喪氣的孫子們。
“祖父……”張念祖的臉上帶著幾分羞愧,“孫兒無能。”
“我們造不出像閃電那般強大的‘火花’。”
張大山沒有說話。
他隻是緩緩地走到那台“火花式發射機”前,指了指那兩根不斷地在空氣中徒勞地迸發著微弱火花的銅棒,問了孫子們一個極其古怪卻又直指核心的問題。
“孩子們,”他的聲音平靜卻又充滿智慧,“你們說,是什麼在阻礙著這‘火花’變得更強?”
“是……是‘合氣瓶’的力道不夠?”張開山下意識地回答。
“不。”張大山搖了搖頭。
“那是……銅棒的材質不行?”張念祖也猜測道。
“亦不對。”張大山再次搖頭。
他緩緩地伸出手指,指向那兩根銅棒之間那片看似“空無一物”的空氣。
“是它。”
“是這無處不在、卻又無時不在阻礙著‘電氣’自由流動的空氣。”
……
空氣?!
阻礙?
三位少年都愣住了。
在他們的認知中,空氣是生命之源、萬物之基,何曾想過它竟會是阻礙他們前進的敵人?
看著孫子們那副困惑不解的模樣,張大山微微一笑。
他沒有再進行任何理論上的解釋,而是如同一個即將展示最得意魔術的戲法師,從懷中取出了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充滿神秘色彩的黑色木匣。
他將木匣打開。
裡麵靜靜地躺著一個讓三位少年都看得目瞪口呆的古怪“琉璃泡”。
那是一個比尋常的“大寧神光”燈泡要大上數倍的、完全密封的、由最純淨的琉璃吹製而成的真空球!
球體的內部空無一物,仿佛連光線都被吸了進去,呈現出一種深邃而又神秘的幽暗。
而在球體的底部則用一種極其精密的工藝封裝著三根互不接觸的金屬細絲。
“祖父……這……這是何物?”
張文遠第一個從那巨大的震撼之中回過神來,聲音因好奇而微微顫抖。
“此物,”張大山看著眼前這個凝聚了他數十年“格物”智慧結晶的“神器”,眼中也露出了一絲為人父母般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