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柴榮的"十年平天下"豪言與李煜的"佛係治國"困境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8章 柴榮的"十年平天下"豪言與李煜的"佛係治國"困境

第8章 柴榮的"十年平天下"豪言與李煜的"佛係治國"困境(2 / 2)

李煜聞言,長長地歎了口氣,聲音裡滿是悲涼,連眼眶都紅了:“花兒謝了能再開,天氣涼了能再暖,可這愁……”他頓了頓,目光望向遠處宮牆,仿佛能看到淮南的戰火、後周的旌旗,“還能是啥愁?愁這祖宗傳下來的三千裡江山,怕是保不住了啊!”說罷,他把筆一扔,抬手揉了揉眉心,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竟透著幾分孤苦無依——他本是天生的詞人,卻錯生在了帝王家,這亂世的愁緒,終究隻能藏進詞句裡,任它剪不斷、理還亂。

三、高平鏖戰:柴榮親征立威,太祖浴血破陣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的消息傳到太原,北漢皇帝劉崇頓時喜上眉梢。這位與後周有殺子之仇的君主,始終憋著一股複國的念頭,如今見後周新君年輕,覺得是天賜良機,立刻派使者快馬奔赴契丹,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北三州”為條件,求契丹主耶律述律出兵相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契丹派大將楊袞率領一萬騎兵南下,與劉崇的三萬北漢軍彙合。出兵前,劉崇在太原皇宮設宴,酒過三巡,他拍著桌子對麾下將領誇下海口:“柴榮那小子,當年跟著郭威在鄴都起兵時還隻是個親兵,如今剛坐上龍椅,乳臭未乾!咱們這次有契丹鐵騎相助,定能一舉攻破汴梁,滅了後周!”

一旁的楊袞卻皺著眉,他早年與後周軍隊交過手,深知郭威留下的軍隊底子不弱,忍不住提醒:“陛下,柴榮雖年輕,卻在澶州任上頗有政績,絕非庸主。我軍雖強,仍需謹慎行事。”可劉崇正被複仇的念頭衝昏頭腦,根本聽不進勸,隻揮揮手:“楊將軍不必多慮,到了戰場,看我如何收拾那小子!”

同年三月,北漢與契丹聯軍越過晉州,直撲澤州,兵鋒直指後周腹地。消息傳到汴梁,後周朝堂瞬間炸開鍋——有的大臣勸柴榮固守城池,等敵軍師老兵疲再反擊;有的則說應避其鋒芒,暫遷都城。可柴榮卻拍案而起:“朕剛繼位,劉崇就敢來犯,若不親自去打,日後誰還會服朕?這仗,朕必須親征!”

幾天後,柴榮率領兩萬禁軍抵達高平,與北漢、契丹聯軍在巴公原相遇。戰鬥剛一打響,北漢軍就朝著後周右軍發起猛攻。後周右軍將領樊愛能、何徽本就畏懼敵軍,見北漢軍來勢洶洶,竟帶頭調轉馬頭逃跑,麾下士兵也跟著潰退,一時間,後周軍陣腳大亂,數千士兵丟盔棄甲,往後方逃竄。

劉崇在陣前看到這一幕,笑得胡子都翹了起來:“我說柴榮不行吧!”可沒等他得意多久,就見後周中軍陣裡,一員金盔金甲的將領突然策馬衝出——正是柴榮!他手持長槍,對著潰散的士兵大喊:“兄弟們!朕是大周皇帝,今日若退,咱們的妻兒老小都會被敵軍屠戮!隨朕衝鋒,殺退敵軍!”

柴榮的怒吼響徹戰場,原本慌亂的後周士兵頓時定住了腳步。禁軍將領趙匡胤當時正率部駐守中軍,見皇帝親自衝鋒,熱血瞬間湧上心頭,他抽出佩刀,對著身邊的士兵大喊:“陛下都不顧安危衝上去了,咱們這些將士還等什麼?隨我殺賊,護駕立功!”說罷,他帶著麾下精銳“殿前司”士兵,朝著北漢軍陣猛衝過去。

這場仗打得昏天黑地。北漢軍見柴榮親征,也紅了眼,箭矢像雨點般射向後周中軍。趙匡胤衝鋒時,一支流箭射中他的左臂,鮮血瞬間染紅了鎧甲,可他非但沒退,反而揮舞佩刀砍倒兩名敵兵,大喊:“這點傷算什麼!殺退敵軍,再治不遲!”

柴榮的處境更危險——一支北漢騎兵繞到他身後,一箭射向他的頭盔,箭矢擦著盔簷飛過,在甲胄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刻痕。身邊的侍衛嚇得臉色發白,想護著他後撤,可柴榮卻反手一槍挑落衝來的敵兵,喝道:“朕一退,全軍必敗!今日要麼勝,要麼死!”

皇帝與將領的死戰,徹底點燃了後周士兵的鬥誌。原本潰散的右軍士兵見陛下如此英勇,也紛紛掉頭殺回,與中軍、左軍彙合,對著北漢軍發起反撲。契丹將領楊袞見後周軍士氣大振,知道局勢不妙,悄悄帶著契丹騎兵撤出了戰場——沒了契丹援軍,北漢軍頓時成了強弩之末,被後周軍殺得大敗。

劉崇見大勢已去,隻得帶著殘兵往太原逃。一路上,他怕被後周軍追上,不敢走大路,專挑偏僻小道跑,慌不擇路間,連頭盔都跑丟了,下巴上的長胡子也被樹枝刮掉了一半,模樣狼狽不堪。等逃回太原時,三萬北漢軍隻剩不到五千人,他站在城樓上看著殘兵,氣得一口老血險些噴出來。

高平之戰獲勝後,柴榮沒有沉浸在勝利中,反而立刻著手整頓軍紀。他把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領召到軍營前,當著全軍士兵的麵,厲聲斥責:“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吃著百姓的糧食,戰時卻貪生怕死,若不斬你們,如何對得起戰死的將士,如何對得起天下百姓!”

有老臣站出來求情:“陛下,這些人都是跟著太祖皇帝郭威)打天下的老臣,不如從輕發落……”柴榮不等他說完,就虎目圓睜,一拍案幾:“老臣就可以臨陣脫逃?軍法麵前,不分新老!若今日饒了他們,日後誰還會為大周死戰?斬!”

隨著一聲令下,七十多名逃將被當眾斬首,屍體陳列在軍營外示眾。後周士兵見皇帝如此鐵腕,無不心驚膽戰,從此再沒人敢輕視軍法。緊接著,柴榮又從潰散的士兵中挑選精壯,編入禁軍,同時裁汰老弱,提拔趙匡胤等有功將領——經此一整,後周軍隊的戰鬥力直線飆升,為後來征伐南唐、北伐契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高平之戰,也成了柴榮這位“五代第一明君”的“立威之戰”,讓天下人都知道,後周有一位敢親征、敢執法的鐵血帝王。

四、金陵宮怨:小周後承寵上位,大周後含恨辭塵

南唐的金陵皇宮,從不缺風雅,也藏著剪不斷的風月糾葛。李煜登基後,與皇後周娥皇大周後)琴瑟和鳴——大周後精通音律,能修複失傳的《霓裳羽衣曲》,李煜則擅寫新詞,兩人常在宮中對坐撫琴、共賞落花,一度成了金陵城裡人人稱羨的帝後佳話。可這份美好,卻隨著大周後的一場重病,漸漸被另一個人的身影打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是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大周後突患重病,纏綿病榻,連起身梳妝都成了難事。她的妹妹周薇小周後)當時剛滿十五歲,生得明眸皓齒、嬌俏動人,得知姐姐病重,便常常進宮探望。小周後不像大周後那般溫婉持重,帶著少女的靈動活潑,又懂些詩詞歌賦,每次來都能陪李煜說些輕鬆的話,漸漸成了李煜煩悶時的慰藉。

起初,李煜隻是把小周後當作妹妹看待,可日子一久,看著眼前年輕鮮活的身影,再對比病榻上日漸憔悴的大周後,他心中竟生出了異樣的情愫。小周後也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姐夫心生愛慕,兩人常在宮中偷偷相見——有時是在禦花園的月下,有時是在大周後寢殿外的回廊裡,每一次相會都像偷來的時光,既甜蜜又緊張。

有一回,小周後陪李煜在澄心堂看畫,直到半夜才想起要回府。為了不被宮人發現,她脫下繡鞋提在手裡,隻穿著襪子輕輕踩在鋪著香木的台階上,裙擺掃過階前的落花,留下一路細碎的香氣。李煜站在窗邊,看著她躡手躡腳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不舍,當即提筆寫下《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詞句裡藏著的私密與纏綿,成了兩人私情最直白的見證。

紙終究包不住火。大周後臥病期間,雖無力起身,卻也聽聞了妹妹常與李煜相處的消息。有一次,小周後隔著帳子探望她,大周後隱約聽到妹妹的聲音,強撐著病體問:“你什麼時候來的?”小周後一時慌亂,脫口答道:“來了好幾天了。”這話像一把尖刀紮進大周後心裡——她病重多日,妹妹來了卻不先來看她,反而與夫君朝夕相處,再聯想到宮中流傳的流言,還有李煜近來對自己的冷淡,她瞬間明白了一切。

當天夜裡,大周後病情急轉直下,她躺在病榻上,望著前來探視的李煜,眼淚順著眼角滾落,聲音微弱卻滿是悲戚:“夫君,你我成婚十載,我為你打理後宮、誕下子嗣,連《霓裳羽衣曲》都為你尋回殘譜修複……你我夫妻一場,你竟這般對我,這般對我妹妹……”李煜站在床邊,看著妻子蒼白的臉,心中滿是愧疚,想說些什麼辯解,卻終究張不開嘴——他知道,自己對不起眼前這個曾與他琴瑟和鳴的女子。

自那以後,大周後便不再見李煜,也拒絕服藥,沒過多久就含恨而逝,年僅二十九歲。宮裡人都說,大周後是被李煜和小周後的私情氣死的,可李煜卻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痛與對小周後的愛慕中,無法自拔。幾年後,他不顧朝臣的議論,正式冊封小周後為皇後,還特意為她修建了華麗的“柔儀殿”,殿內的窗欞、梁柱都用珠寶裝飾,連地麵都鋪著繡有金線的地毯,隻為博小周後一笑。

這段帝王私情,很快引來了朝臣的不滿。禦史中丞潘佑是出了名的直臣,見李煜自從與小周後在一起後,更是疏於朝政——常常為了陪小周後賞花、填詞,把緊急奏折扔在一邊,甚至連邊境的戰報都懶得批閱,便忍不住上書勸諫。奏折裡,潘佑言辭懇切:“陛下,如今後周虎視淮南,契丹窺伺北疆,南唐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可陛下卻沉溺兒女情長,日日與新後流連後宮,不理朝政、不問軍事,長此以往,南唐危矣!”

李煜看完奏折,卻隻是淡淡瞥了一眼,隨手扔到禦案角落,對身邊的內侍說:“潘愛卿太過迂腐,他不懂朕與皇後之間的真情實感。治國固然重要,可人間至情也不能辜負。”說罷,他便轉身去了柔儀殿,隻留下那封滿是憂思的奏折,在燭火下靜靜躺著——那時的他還不知道,他眼中的“真情實感”,終究抵不過亂世的兵戈,而這場始於私情的宮闈大戲,也成了南唐覆滅的伏筆之一。

五、柴榮興邦:革弊富民充國庫,雄圖霸業啟新篇

柴榮在戰場上憑鐵血立威,轉身治理國家,又展現出精準的經濟眼光。彼時的後周,剛經曆郭威奪權的動蕩,國庫空虛得能跑老鼠,百姓要麼因戰亂流離失所,要麼被寺廟占去土地無田可種——五代以來,佛教盛行,各地寺廟圈占了大量良田,僧尼不僅不用繳納賦稅,還能免除徭役,久而久之,寺廟成了“免稅天堂”,而國家財政和民生卻越來越困頓。

柴榮看著奏折裡“全國寺廟逾三萬所,僧尼超百萬,占田數百萬畝”的數字,拍著禦案怒道:“百姓無田可耕、無糧可吃,寺廟卻占著好地養閒人!這弊病,必須改!”隨即下旨整頓佛教:凡無朝廷頒發“度牒”合法僧尼憑證)者,一律還俗;全國隻保留少量重點寺廟,其餘無用寺廟全部拆毀,寺廟所占土地歸還給農民耕種,佛像、鐘磬等金屬器物則熔鑄成農具或錢幣。

旨意剛下,就有僧人找上門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和尚,拄著拐杖跪在皇宮外,聲淚俱下地喊:“陛下!寺廟是佛祖道場,拆寺還俗是褻瀆神明,會遭天譴報應的!”柴榮聽聞,親自走到宮門口,看著老和尚平靜反問:“拆寺廟或許會遭你說的‘報應’,可若任由寺廟占田、僧尼免稅,導致百姓無糧餓死、國家無錢養兵,這難道就不是更大的報應?朕是百姓的皇帝,先保百姓活下去,再談神明!”老和尚被問得啞口無言,隻能歎息著離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此整頓,後周一下子收回了數百萬畝耕地,數十萬僧尼還俗務農,既增加了糧食產量,又擴充了賦稅來源,國庫漸漸有了起色。可柴榮並未止步,他知道“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要”,中原地區常年因河道淤塞鬨旱災,汴河、黃河等河流更是時常泛濫,於是又下令疏通河道、興修水利。

他派大臣王樸主持汴河疏浚工程,征調民力清理河道淤泥,加固河堤,還在沿河修建了數十處灌溉水渠。曆時半年,淤塞多年的汴河終於重新通航——通航那天,汴河兩岸擠滿了百姓,南來北往的商船載著糧食、絲綢、瓷器,首尾相接,帆影連天,船工的號子聲、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柴榮站在汴河岸邊的樓閣上,看著眼前熱鬨的景象,指著河道對身邊的範質、王樸等大臣笑道:“你們看!這船來船往,運的是貨物,其實就是錢在流動!河道通了,南北物資能互通,百姓能賺錢,國庫自然會更充實!”

除了抑佛、治水,柴榮還推行了一係列惠民政策:降低賦稅,把以往“十稅三”的苛捐雜稅降到“十稅一”;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規定新開墾的土地三年內不用交稅;甚至親自參與修訂曆法、統一度量衡,減少官吏盤剝百姓的漏洞。短短幾年,後周就從“窮光蛋”變成了“暴發戶”——國庫儲備的糧食足夠全國軍民吃五年,銅錢堆滿了國庫的庫房,百姓家裡也漸漸有了餘糧,街頭巷尾的流民少了,市集上的商鋪也多了起來。

經濟一好轉,柴榮的雄心壯誌更盛。有天夜裡,他召來趙匡胤、張永德等心腹將領,在禦書房鋪開全國地圖,手指從後周的疆域出發,依次點過南唐、後蜀、北漢的地盤,眼神裡滿是堅定:“你們看,南唐占著江淮富庶之地,後蜀握著川蜀天府之國,北漢靠著契丹苟延殘喘……這些地方,分裂中原太久了,遲早都要歸入大周版圖!朕的‘十年開拓天下’,絕不是空話!”

可遠在金陵的李煜,對此卻毫無察覺。他此時正陷在新詞的韻律裡——為了一句“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平仄,他在澄心堂裡反複琢磨,一會兒讓宮女研墨,一會兒讓樂師奏樂找靈感,連宰相馮延巳送來的“後周在淮南增兵”的奏報,都被他隨手放在了一邊。他不知道,柴榮的經濟改革,是在為更大規模的征伐積蓄力量;後周充實的國庫、強大的軍隊,早已把矛頭對準了江南的南唐。一場足以顛覆南唐江山的危機,正順著汴河的流水,朝著金陵悄悄逼近。

隻可惜,柴榮的“十年平天下”豪言,終究沒能敵過命運的捉弄——他後來北伐契丹,四十二天收複三州十七縣,卻在即將攻打幽州時突患重病,不久後便駕崩,年僅三十九歲。而李煜的“佛係治國”,在柴榮死後雖多撐了幾年,卻終究擋不住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的兵鋒。小周後陪著李煜從帝王淪為階下囚,最終落得悲戚結局。

這五代十國的亂世,依舊在權力更迭與戰火紛飛中翻滾,柴榮的未竟霸業、李煜的家國悲情、小周後的坎坷命運,還藏著多少未解的變數?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請大家收藏:()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仙路誅仙2 一封淒美的分手信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 苟道仙尊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