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柴榮三征南唐與李煜的"求和三十六計"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9章 柴榮三征南唐與李煜的"求和三十六計"

第9章 柴榮三征南唐與李煜的"求和三十六計"(1 / 2)

上回書咱們說到,後周世宗柴榮以“十年開拓天下”為誌,白天整軍練兵、深夜批閱奏折,把後周打造成了中原最銳的力量;南唐後主李煜卻陷在金陵宮的溫柔鄉,一邊與小周後吟詩作對,一邊任由朝政荒廢。當後周的鐵騎磨亮刀鋒,南唐的歌舞還在秦淮河畔回蕩,這南北兩大政權的碰撞,終究在淮南大地燃起了戰火——柴榮三次揮師南下,每一次都打得南唐節節敗退,而李煜的求和招數,更是透著文人的天真與無奈,讓人哭笑不得。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柴榮第一次征南唐,目標直指淮南重鎮壽州。他早就摸清了南唐的底細:軍隊多年未經大戰,將領多是紈絝子弟,李煜又不懂軍事,正是出兵的好時機。出征前,柴榮特意召來大將李穀、李重進,囑咐道:“壽州是南唐的門戶,拿下壽州,就能順著淮河直逼金陵。你們隻管往前打,糧草軍需,朕親自督辦!”

果然,後周軍一到壽州,就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南唐守將劉仁贍雖是員猛將,拚死抵抗,可南唐援軍卻掉了鏈子——將領劉彥貞帶著三萬兵馬北上,竟把糧草車、金銀珠寶車排在軍隊前麵,號稱“保障軍需”,結果剛到正陽關,就被後周軍打得大敗,劉彥貞戰死,糧草珠寶全成了後周的戰利品。

消息傳到金陵,李煜慌得沒了主意。他既不敢派兵再援壽州,又怕柴榮繼續進軍,竟想出了“送禮求饒”的招數——這次送的禮比上次更豐厚:黃金五千兩、白銀十萬兩,還有三百匹上好的蜀錦,連南唐皇室珍藏的兩幅顧愷之真跡都送了出去。使者見到柴榮,哭喪著臉說:“我主願尊陛下為父,年年納貢,隻求陛下撤軍,保住壽州。”柴榮看著滿營的禮物,冷笑一聲:“李煜把朕當什麼?收了禮就會退兵?告訴你們主子,想要壽州,除非他親自來降!”

第一次求和失敗,李煜更慌了,可他依舊沒想著整頓軍隊,反而又生一計——派文人去“勸和”。他選了南唐最有名的才子徐鉉,讓他帶著自己寫的“求和信”去見柴榮。徐鉉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辯,見到柴榮就引經據典,說“兩國交戰,不傷百姓”“君子不乘人之危”,還把李煜的信念得聲情並茂,滿是“願以小事大,隻求安寧”的卑微。可柴榮根本不吃這一套,不等徐鉉念完就打斷:“朕要的是天下一統,不是你口中的‘小事大’!徐學士若想勸和,不如勸李煜早點獻城,免得淮南百姓再受戰火!”徐鉉被懟得啞口無言,隻能灰溜溜地回了南唐。

就這樣,壽州被圍了整整一年,最終糧儘援絕,劉仁贍病重去世,城池被後周攻破。柴榮第一次征南唐,就拿下了壽州、濠州等四州之地,南唐的淮南防線被撕開了大口子。

可柴榮沒給李煜喘息的機會,顯德四年公元956年),他親自率軍第二次南下,這次目標更明確——直取濠州、泗州,打通淮河下遊。後周軍一路勢如破竹,南唐將領要麼棄城而逃,要麼開門投降。李煜見勢不妙,又想出了新的求和招術:去掉“南唐皇帝”的稱號,改稱“江南國主”,還把自己的年號改成後周的“顯德”,連金陵皇宮的匾額都換了,想靠“自降身份”換柴榮罷兵。

他派使者帶著降表去見柴榮,表文中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說“臣煜無德無能,願遵大周為宗主,永為藩屬”。柴榮看了降表,召來使者問:“李煜既願稱臣,為何不把淮河以北的土地都獻出來?”使者支支吾吾:“國主說,土地是祖宗留下的,實在不能割讓……”柴榮聞言大怒:“既想保土地,又想稱臣避戰?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當即下令繼續進軍,又拿下了濠州、泗州等三州。

到了顯德五年公元957年),柴榮第三次征南唐,這次直接打到了長江北岸。南唐的軍隊早已沒了鬥誌,後周軍渡過淮河時,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李煜徹底慌了,這次他連求和信都不敢自己寫,而是讓徐鉉帶著“割地求和”的方案去見柴榮——願意把長江以北的十四州、六十縣全部割讓給後周,每年再納貢絹十萬匹、銀十萬兩。

徐鉉見到柴榮,幾乎是哭著懇求:“陛下,江南國主已願獻出半壁江山,若再進兵,恐傷兩國和氣……”柴榮看著地圖上被圈出的江北十四州,終於點頭:“李煜早這樣,何至於打這麼久?告訴李煜,朕準他求和,但江北之地必須交割清楚,日後若敢反悔,朕的大軍隨時能渡過長江!”

三次南征,柴榮不僅從南唐手裡奪下了江淮十四州,還削弱了南唐的國力——南唐失去了江北的富庶之地,軍隊損失過半,從此再也無力與後周抗衡,徹底淪為後周的藩屬。而李煜,雖然靠一次次卑微的求和暫時保住了金陵,卻也把南唐的江山一點點拱手讓人。他站在金陵的城樓上,望著江北的方向,寫下“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的詞句,滿是悲涼,卻依舊沒明白:亂世之中,靠送禮、求饒、自降身份,終究保不住江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是柴榮沒想到,就在他準備乘勝追擊、實現“十年平天下”的宏願時,命運卻給他按下了暫停鍵——第三次南征後不久,他北伐契丹,剛收複三州十七縣,就突患重病,次年便駕崩於汴梁。而李煜的南唐,雖多苟延殘喘了十餘年,卻終究逃不過被宋朝滅亡的命運。這五代十國的亂局,還在等著新的掌舵人出現。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一,周師伐唐:柴榮親征叩壽州,劉帥死守扞江淮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深秋,汴梁皇宮的禦書房裡,柴榮正對著一幅巨大的天下輿圖出神。他的目光死死鎖在南唐的版圖上,手指沿著淮河一線緩緩滑動,最後重重落在江淮腹地,食指敲得紫檀木桌案“咚咚”作響,語氣裡滿是不容置疑的決心:“這長江以北的土地,是中原故地,朕要定了!”

一旁的樞密使王樸早已習慣了皇帝的雄心,他上前一步,將隨身攜帶的折疊地圖在案上鋪開,指尖點向淮河中遊的一座城池,聲音沉穩:“陛下,南唐的淮南防線,全靠淮河天險支撐,而壽州正是淮河防線的中樞——它西連潁水,東接濠州,南控長江,北通中原。拿下壽州,就像在南唐的防線上捅了個窟窿,後續無論是東進還是南下,都能進退自如!”

柴榮盯著地圖上“壽州”二字,重重一拍案:“好!就按你說的辦!朕親自掛帥,第一仗,就啃下這塊硬骨頭!”

沒過幾日,後周大軍在汴梁城外集結——三萬禁軍列陣如黑雲壓城,騎兵的馬蹄踏得地麵微微震顫,步兵扛著雲梯、推著投石機,軍旗上“周”字在風中獵獵作響。柴榮一身亮銀鎧甲,腰懸佩劍,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陣前,對著將士們高聲喊話:“今日出征南唐,不為掠奪,隻為收複中原故地!拿下壽州,人人有賞;臨陣退縮,軍法處置!”將士們齊聲高呼“陛下萬歲”,聲浪震得遠處的樹木都微微晃動,隨後大軍浩浩蕩蕩,朝著南唐方向進發。

消息傳到壽州,南唐守將劉仁贍早已做好了準備。這位年近六旬的老將,是南唐出了名的“硬骨頭”,早年曾在抵禦後蜀的戰役中立下大功,如今鎮守壽州,更是把城池打理得固若金湯——他不僅加固了城牆,還在城外挖了三道深壕,壕溝裡灌滿了水,城牆上則架滿了強弩和投石機,連守城士兵的鎧甲、兵器都一一檢查過,確保沒有半點疏漏。

當後周大軍抵達壽州城下,劉仁贍親自登上城樓,看著遠處連綿的周軍大營,毫不畏懼地對著城下喊話:“柴小子!彆以為剛打贏幾場仗就了不起!壽州城牆高池深,守軍精銳,有本事你就來啃這塊硬骨頭,看老夫不把你這娃娃兵打回老家去!”

城下的柴榮聽到這話,非但不怒,反而勒住馬韁繩,仰頭對著城樓大笑:“劉將軍倒是有骨氣!不過朕也把話放在這——三天之內,朕若攻不下壽州,就把身上的龍袍脫下來,給將士們當抹布擦兵器!”說罷,他抬手一揮,“傳令下去,架雲梯、起投石機,今日就給朕猛攻壽州!”

隨著柴榮一聲令下,後周軍隊立刻行動起來。數十架投石機同時啟動,帶著呼嘯聲將磨盤大的石塊拋向城頭,“轟隆”聲不絕於耳,壽州的城牆被砸得磚石飛濺,不少地方都出現了裂縫,直掉渣。城樓上的南唐守軍也不甘示弱,劉仁贍親自指揮士兵,將早已準備好的麻布裹著石塊,一束束往下扔——麻布能減緩石塊下落的速度,卻增加了砸擊的範圍,不少後周士兵被砸中,當場倒地。

更狠的是城牆上的“滾油陣”——守軍在城頭架起大鍋,鍋裡的菜油燒得翻滾冒泡,隻要看到後周士兵爬上雲梯,就有人端起大鍋,將滾油順著雲梯往下澆。有個後周士兵身手矯健,拚著命爬上了城頭,剛露出半個身子,就被一鍋滾油澆了個正著,熱油浸透鎧甲、燙進皮肉,他疼得慘叫一聲,從雲梯上摔了下去,落地時還不忘哀嚎:“這比我媳婦平時家暴還狠!”

城樓上的劉仁贍見此情景,抽出腰間佩刀,對著守軍高聲鼓舞士氣:“兄弟們!都看清了!後周軍要是破了城,咱們的家眷、咱們的土地,都會被他們奪走!守住壽州,咱們就是南唐的大英雄,陛下定會重賞!今日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絕不能讓周軍踏進城一步!”

守軍本就對劉仁贍又敬又畏,此刻聽他這麼說,更是士氣大振,原本有些慌亂的陣腳瞬間穩住——有人繼續扔石塊、澆滾油,有人對著城下放箭,還有人拿著長槍,將爬上城頭的後周士兵一個個捅下去。

城下的柴榮看著久攻不下的城池,眉頭微微皺起,卻沒有絲毫退意。他翻身下馬,走到投石機旁,親自檢查石塊的大小和投石機的角度,還對著負責指揮攻城的將領叮囑:“彆硬拚,讓士兵輪流攻城,保存體力。劉仁贍雖勇,可壽州城糧草有限,咱們耗得起!”

夕陽西下時,壽州城依舊牢牢握在南唐手中,後周軍隊暫時停止了攻城,戰場上隻剩下破損的雲梯、散落的石塊,還有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和熱油味。柴榮站在離城牆不遠的土坡上,望著城頭飄揚的南唐軍旗,眼神裡沒有焦躁,隻有堅定——他知道,這場仗不會輕鬆,但壽州這塊硬骨頭,他遲早要啃下來。而城樓上的劉仁贍,也靠著城牆緩緩坐下,看著身邊疲憊卻依舊堅定的士兵,心中清楚:這場與後周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金陵乞和:李煜獻寶求存,柴榮拒禮索土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的中秋夜,金陵皇宮的柔儀殿外,月光如水般灑在雕花欄杆上,李煜正陪著小周後在庭院裡賞玩——桌上擺著桂花酒、菱角糕,宮女們提著宮燈侍立兩側,小周後手裡把玩著一支玉簪,笑著和李煜討論剛寫的新詞,滿院都是溫柔的笑語。

可這份愜意,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徹底打碎。內侍總管慌慌張張跑進來,連禮儀都顧不上,跪倒在地大喊:“陛下!不好了!後周大軍已到壽州城下,劉仁贍將軍派人急報,請求朝廷速發援兵!”

李煜手裡的銀酒杯“當啷”一聲掉在地上,酒液灑了一地,他臉上的笑意瞬間僵住,聲音都帶著顫抖:“你……你說什麼?柴榮真的打過來了?”他早知道後周強盛,卻總抱著“送禮能避戰”的僥幸,如今戰火真的燒到家門口,竟一時慌得沒了主意,連賞月的心思都飛到了九霄雲外。

當天夜裡,李煜緊急召集大臣在紫宸殿議事。殿內燭火通明,可氣氛卻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將領們要麼低頭不語,要麼說“壽州城堅,可暫守待援”,卻沒人敢主動請纓領兵;文臣們則圍著地圖爭論不休,有的說“應派使者求和”,有的說“該聯絡後蜀、吳越夾擊後周”,吵了半宿也沒個定論。

宰相馮延巳見李煜急得直搓手,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後周兵強馬壯,硬拚恐難敵。不如咱們再派使者送禮求和?上次送的禮不夠重,這次咱們把壓箱底的寶貝都拿出來,定能讓柴榮心動!”

李煜本就沒勇氣與後周開戰,聽馮延巳這麼說,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一拍大腿:“對!就這麼辦!上次送黃金絲綢他不稀罕,這次把朕珍藏的《霓裳羽衣曲》樂譜也送過去!這樂譜是先帝好不容易從民間尋回的殘本,朕和大周後修複了三年才補全,堪稱鎮國之寶!再加上五千兩黃金、兩百匹蜀錦,還有宮裡藏的那對和田玉璧,不信他不鬆口!”

幾天後,南唐使者帶著滿滿二十車禮物,星夜趕往壽州。見到柴榮時,使者戰戰兢兢地獻上禮單,又從懷裡掏出李煜的親筆信,雙手捧著遞過去,語氣卑微得近乎哀求:“我家陛下說了,隻要陛下肯退兵,南唐願尊大周為宗主,年年進貢黃金萬兩、絹帛十萬匹,歲歲稱臣,絕不敢有二心!”

柴榮坐在中軍大帳的帥椅上,接過禮單掃了一眼,又拿起那本《霓裳羽衣曲》樂譜翻了兩頁,隨手遞給身邊的將領,隨後拿起案上的玉如意把玩著,指腹摩挲著玉麵上的紋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煜倒是舍得下本,連樂譜都送來了。不過,他以為靠這些玩意兒,就能換朕退兵?”

他抬眼看向使者,眼神銳利如刀:“回去告訴李煜,想讓朕罷兵也可以,讓他把長江以北的壽州、濠州、泗州三州土地割讓給大周,再派他的兒子來汴梁當質子。不然,朕的大軍遲早會渡過長江,親自去金陵取他的寶貝!”

使者聽完,嚇得腿肚子直打哆嗦,連頭都不敢抬,諾諾連聲地應下,連禮物都沒敢提收回,就匆匆忙忙離開了後周軍營。回到金陵後,他把柴榮的話原封不動地稟報給李煜,還添了句“周軍士氣正盛,壽州怕是撐不了多久”。

李煜聽完,癱坐在龍椅上,半天說不出話來。他看著鏡中自己日漸憔悴的臉,又摸了摸最近一把把掉的頭發,對著前來安慰的小周後長籲短歎:“愛妃,你說朕是不是天生就不是當皇帝的料?父皇把這江山交給朕,可朕既守不住土地,又打不過強敵,不如乾脆出家當和尚,躲進寺廟裡清靜算了!”

小周後見他這般頹喪,又氣又急,白了他一眼:“陛下!現在不是說喪氣話的時候!壽州還在咱們手裡,將士們還在拚命守城,您要是先慌了,南唐就真的完了!”

小周後的話雖刺耳,卻點醒了李煜。他知道自己不能就這麼放棄,可又實在沒勇氣與柴榮對抗,最終咬了咬牙,決定再放低姿態——他親自提筆,寫了一封措辭極儘卑微的信,信裡連“陛下”都不敢稱,隻叫柴榮“柴大哥”,開頭就說“小弟煜無才無德,誤承大統,守不住祖宗基業”,結尾更是近乎哀求:“柴大哥雄才大略,一統中原指日可待,隻求您高抬貴手,饒過南唐這一方百姓,小弟願永世為您的藩屬,絕不敢有半分異心!”

信寫好後,李煜又派徐鉉連夜送往壽州。可他不知道,亂世之中,帝王的“認慫”與“哀求”,從來換不來真正的安寧——柴榮要的是江山,不是幾句卑微的客套話,這封滿是討好的信,終究沒能阻止後周大軍的進攻,反而讓柴榮看清了南唐的軟弱,更堅定了他拿下淮南的決心。

三、壽州死守:劉仁贍鐵血護城,逆子降敵惹悲愴

壽州城的圍困,從深秋拖到了次年開春。後周軍隊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連一隻飛鳥都難進出,城內的糧草漸漸見了底——起初還能摻著雜糧煮粥,後來雜糧吃完了,士兵們隻能煮樹皮、挖草根充饑,不少人餓得麵黃肌瘦,連握兵器的力氣都快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 苟道仙尊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吞噬星空:收徒萬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