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柴榮二征南唐的雷霆手段與李煜的"擺爛式自救"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10章 柴榮二征南唐的雷霆手段與李煜的"擺爛式自救"

第10章 柴榮二征南唐的雷霆手段與李煜的"擺爛式自救"(2 / 2)

遠處,柴榮的軍隊依舊在擂鼓,那激昂的鼓聲如同一股強大的壓力,不斷衝擊著劉仁贍的心靈。他深知,柴榮這次帶來了“奇器”,使出了狠招,壽州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再也無法支撐太久了。

然而,劉仁贍並沒有被絕望吞噬。他緊握著手中的佩劍,劍刃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他對著身邊的士兵們高聲喊道:“兄弟們!就算城破,咱們也要站著死!絕不能讓周軍小瞧了我們南唐的將士!”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城頭上回蕩,激勵著每一個士兵的心靈。士兵們聽到他的呼喊,紛紛振作起來,他們緊握著手中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絕。

劉仁贍深吸一口氣,然後提著劍,毫不猶豫地朝著衝上來的周軍士兵衝了過去。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蘊含著無儘的力量。他的身影在城頭上如同一道閃電,迅速地穿越過密集的箭雨,徑直衝向敵人。

二、金陵迷局:李煜裝病祈佛避戰,柴榮笑看駢文拒和

顯德四年公元956年),柴榮二次南征的消息傳到金陵,像一盆冰水澆在南唐君臣頭上。可李煜沒有急著召集群臣議事,反而先一步對外放出消息——“國主偶感風寒,重病纏身,即日起暫理朝政”,隨後乾脆躲進柔儀殿,把後宮變成了“避戰港灣”。

往日裡處理朝政的紫宸殿冷冷清清,柔儀殿卻香煙繚繞。李煜讓宮人搬來佛像,與小周後每日穿著素色僧衣,坐在蒲團上焚香誦經,案上擺著《金剛經》《心經》,連說話都刻意放輕聲音,美其名曰“靜心祈福,為南唐消災”。

大臣陳喬是個急脾氣,聽說李煜躲在後宮不管事,一路小跑衝到柔儀殿外,用力拍著宮門大喊:“陛下!後周軍已拿下濠州,正朝著壽州合圍,再不下令調兵,淮南就全丟了!您快出來主持大局啊!”

殿內半天沒動靜,過了好一會兒,才傳來李煜慢悠悠的聲音,還帶著幾分不耐:“陳愛卿稍安勿躁,朕正在求菩薩保佑周軍退去,此乃大事,不可打擾。等朕祈福功成,淮南自然平安。”陳喬站在門外,聽著裡麵傳來的誦經聲,氣得直跺腳,卻又無可奈何——這皇帝一門心思求佛,根本聽不進半句勸。

裝病祈福了十幾天,壽州的戰報越來越危急,連後宮的宮女都知道“周軍快打到長江了”。李煜見裝病躲不過去,又琢磨出個“文鬥”的法子——給柴榮寫一封駢文求和信。

他召來南唐最頂尖的文人,陪著自己在澄心堂打磨詞句,從“惟炎黃之苗裔,共承華夏之血脈”寫起,引《詩經》《左傳》的典故,把“不願兩國交兵、百姓受苦”的意思,用華麗的辭藻層層包裝,最後才委婉提出“願尊大周皇帝為天下共主,南唐永世稱臣納貢”。信寫完後,李煜還反複吟誦,得意地對小周後說:“你看,這樣既顯了誠意,又不失南唐的體麵。”

可這封“文采斐然”的求和信,到了柴榮手裡,卻成了笑談。柴榮在軍帳裡當著趙匡胤、李重進的麵展開信紙,剛讀了幾句“星河垂淚,江淮含悲”,就忍不住笑出了聲:“李煜這小子,倒是個好文采!寫篇求和信都跟寫賦似的,辭藻比他的投降書還好看。”

他隨手把信扔給身邊的將領,語氣帶著嘲諷:“跟朕談‘炎黃子孫’‘化乾戈為玉帛’?早乾嘛去了?現在才說這些,晚了!告訴李煜,想求和,就把淮南十四州的地契交出來,少跟朕玩文字遊戲!”使者帶著柴榮的回話回到金陵,李煜捧著被退回的信,愣了半天,才歎著氣說:“柴大哥怎麼就不懂朕的苦心呢?”

求和被拒,裝病無用,李煜徹底沒了轍,乾脆在金陵城裡搞起了“大規模祈福”。他下旨動用國庫銀兩,在皇宮外的朱雀大街搭建巨大的法壇,請來數百名高僧,日夜不停地做法事,還要求金陵城內的百姓都要焚香跪拜,“共祈佛祖護佑南唐”。

法會當天,李煜親自來到法壇前,穿著寬大的僧衣,跪在佛像前,哭得眼淚鼻涕直流,聲音哽咽:“佛祖顯靈啊!周軍殘暴,百姓無辜,求您發發慈悲,讓周軍退去吧!隻要能保住南唐,朕願意吃素三年,重修百座寺廟!”

小周後站在一旁,看著李煜哭得“梨花帶雨”,又想起城外日益逼近的周軍,忍不住小聲勸道:“陛下,您這拜佛的功夫,要是能用來整頓軍隊、安撫百姓,或許……”話還沒說完,就被李煜猛地打斷,他紅著眼睛,語氣嚴肅:“愛妃!不可對佛祖不敬!誠心才能感動神明,你懂什麼!”

小周後看著他執迷不悟的樣子,隻能無奈地低下頭——她知道,這位皇帝心裡,從來都沒有“治國”的念頭,隻有“僥幸”的幻想。可亂世裡的命運,從不是靠祈禱就能改變的。當柴榮的大軍在壽州城外架起水輪炮,當趙匡胤的騎兵衝破南唐的防線,李煜的焚香與眼淚,終究沒能留住南唐的半壁江山,隻留下一場令人哭笑不得的“迷惑操作”,成了五代亂世裡的一段荒唐談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壽州絕唱:劉仁贍儘忠殉國,柴榮歎服封賢

顯德四年公元956年)夏,壽州城的圍困已持續近一年。城牆上的旌旗早已褪色,守軍的鎧甲布滿劃痕,最致命的是——糧草徹底斷絕了。起初,士兵們還能挖草根、刮樹皮果腹,後來連樹皮都被刮得乾乾淨淨,隻能把鎧甲上的皮革拆下來,煮成糊糊充饑。不少士兵餓得站都站不穩,巡邏時常常扶著城牆才能勉強行走,眼神裡滿是絕望。

這日,劉仁贍強撐著病體,在親兵的攙扶下登上城樓。他看著身邊麵黃肌瘦、嘴唇乾裂的將士,又望向城外密密麻麻的後周軍營,渾濁的眼睛裡泛起血絲,心如刀絞。他知道,這些士兵跟著自己守了一年,沒吃過一頓飽飯,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卻始終沒過半句怨言。

“將軍,”一個叫張勇的將領忍不住上前,聲音帶著顫抖,“後周軍的水輪炮天天砸城牆,浮橋也搭好了,咱們連援兵的影子都沒見到。再這樣下去,大家不是戰死,就是餓死,不如……不如開城投降吧?至少能讓兄弟們活下來。”

這話一出,城樓上瞬間安靜下來。不少士兵都低下了頭,眼裡閃過一絲動搖——誰不想活呢?可他們更清楚劉仁贍的脾氣,知道這話大概率會激怒這位老將。

果然,劉仁贍猛地推開親兵,踉蹌著上前一步,一把拔出腰間的佩劍,劍尖直指張勇,隨後又調轉劍尖,抵在自己的脖子上。他的手因為虛弱而微微顫抖,聲音卻依舊堅定如鐵:“我劉仁贍從十八歲參軍,跟著先帝打天下,吃的是南唐的糧,穿的是南唐的甲!生為南唐臣,死為南唐鬼!今日我在城在,城破我亡!誰再敢提‘投降’二字,先過我這把劍的關!”

張勇嚇得連忙跪倒在地,連聲道:“將軍息怒!末將再也不敢了!”其他將領也紛紛跪地,勸劉仁贍放下劍。劉仁贍看著眾人,緩緩收回佩劍,卻忍不住咳嗽起來,咳得撕心裂肺,嘴角甚至溢出了一絲血跡——這些日子,他不僅要指揮守城,還要靠少量樹皮維持生命,身體早已垮了。

可殘酷的現實,終究沒給這位鐵骨漢子留一絲餘地。沒過幾天,劉仁贍就因饑餓和憂思過度,徹底臥床不起,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清醒時,他還會抓著副將孫羽的手,斷斷續續地問:“城……守住了嗎?援兵……來了嗎?”孫羽隻能含淚點頭,騙他“將軍放心,援兵快到了,城還在”。

可孫羽心裡清楚,壽州城已經撐不下去了——城牆西北角被水輪炮砸出了巨大的缺口,後周軍隨時可能衝進來;士兵們連站的力氣都沒了,有的甚至餓暈在城牆上。看著昏迷中還在喊“殺賊”的劉仁贍,又看著城外黑壓壓的後周軍隊,孫羽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開城投降,至少能保住城中百姓和剩餘士兵的性命。

投降那天,孫羽帶著幾名將領,捧著壽州的城門鑰匙和戶籍冊,走出城門,跪在柴榮麵前。當後周軍隊緩緩進入壽州城時,昏迷中的劉仁贍突然醒了過來,聽到城外傳來的後周軍號角聲,他瞬間明白了一切。他猛地坐起身,想要下床,卻因虛弱重重摔倒在地。

“逆賊!我劉仁贍……絕不降周!”他用儘最後一絲力氣嘶吼著,隨後便不再進食,開始絕食。無論孫羽怎麼勸,他都緊閉著嘴,連水都不喝一口。三天後,這位堅守壽州一年的南唐老將,在悲憤交加中閉上了眼睛,享年五十八歲。

消息傳到柴榮耳中,他正在查看壽州的戶籍冊,聽聞劉仁贍絕食而死,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冊子,長歎一聲:“劉仁贍此人,忠君愛國,寧死不降,真乃天下少有的忠臣啊!”隨後,他下旨追封劉仁贍為“彭城郡王”,還讓人按照南唐的禮節厚葬他,並下令“不得傷害壽州城內百姓,不得破壞劉仁贍的府邸”。

當劉仁贍的靈柩從壽州城抬出時,不少南唐百姓自發地跟在後麵,抹著眼淚送彆這位守了他們一年的老將。而遠在金陵的李煜,得知劉仁贍死訊後,也隻是沉默了片刻,隨後便繼續對著佛像祈禱——他或許永遠不會明白,壽州城的丟失,不僅是丟了一座城,更是丟了南唐最後一位能扛事的忠臣,丟了南唐百姓最後的希望。

四、紫金山破:趙匡胤夜襲摧敵寨,李景達喪膽棄援軍

壽州城被圍得水泄不通時,南唐後主李煜終於慌了神,急命齊王李景達率領五萬精銳,趕赴壽州西南的紫金山,意圖打通糧道、解壽州之圍。李景達是南唐宗室,向來自詡“將門之後”,抵達紫金山後,他看著山勢險峻的地形,立刻下令在山間紮下“連珠寨”——從山腳到山頂,數十座營寨首尾相連,寨與寨之間用壕溝、柵欄連接,還在山道上布滿絆馬索與陷阱,遠遠望去,營寨連綿數十裡,旌旗招展,竟真有幾分“固若金湯”的架勢。

紮寨當天,李景達在中軍大帳設宴,對著麾下將領誇下海口:“柴榮雖能征善戰,可我這紫金山連珠寨,前有險山擋路,後有淮河護佑,寨寨相連、互為犄角。彆說他柴榮帶著千軍萬馬,就算是插上翅膀,也休想突破我這防線!等咱們養精蓄銳,再一舉擊潰周軍,解了壽州之圍,陛下定會重賞諸位!”將領們紛紛舉杯附和,帳內一片歡聲笑語,沒人把遠在壽州城下的後周軍放在眼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李景達的自信,在趙匡胤眼裡,卻成了“紙上談兵”。當時趙匡胤正奉柴榮之命,駐守紫金山東北的定遠縣,專門防備南唐援軍。他得知李景達紮下連珠寨後,親自帶著數名斥候,喬裝成樵夫,繞著紫金山探查了整整兩天,摸清了南唐軍寨的布防規律——連珠寨看似緊密,卻有個致命缺陷:營寨沿山而建,山道狹窄,若一處被破,後續營寨難以快速支援;且南唐軍剛到,立足未穩,夜間防備必然鬆懈。

摸清底細後,趙匡胤立刻製定了“夜襲連珠寨”的計劃。他從麾下挑選出五千精銳,都是擅長近戰、行動敏捷的士兵,每人配備一把短刀、一麵盾牌,還特意叮囑“夜間行軍不許點火,不許喧嘩,以哨聲為號”。

顯德四年公元956年)五月的一個深夜,月色朦朧,山間霧氣彌漫。趙匡胤親自率軍,借著霧氣與樹木的掩護,悄悄摸向紫金山下的第一座南唐軍寨。守寨的南唐士兵早已睡熟,隻有兩個哨兵靠在柵欄上打盹,連火把都快燒到了儘頭。趙匡胤使了個眼色,兩名周軍士兵如獵豹般撲上去,捂住哨兵的嘴,短刀一抹,哨兵連哼都沒哼一聲就倒了下去。

隨後,周軍士兵撬開營寨的柵欄,魚貫而入。營帳裡的南唐士兵還在睡夢中,有的甚至在打呼嚕,周軍士兵手起刀落,不少人直到腦袋落地,都沒明白發生了什麼。有個南唐士兵被帳外的動靜驚醒,迷迷糊糊睜開眼,就看到一道寒光閃閃的刀刃朝自己劈來,他揉了揉眼睛,還以為在做夢,喃喃自語:“我這是……夢見閻王爺來收命了?”話音剛落,便倒在了血泊中。

第一座營寨被破後,趙匡胤按照計劃,讓士兵點燃營寨的糧草堆——火光衝天而起,成了後續周軍的信號。他則帶著士兵,順著山道往上衝,目標直指第二座營寨。南唐軍寨果然如趙匡胤所料,首尾無法相顧,第二座營寨的守軍看到山下火光,剛想派兵支援,周軍就已經殺到了寨門前,慌亂中根本組織不起有效抵抗,很快就被攻破。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裡,趙匡胤率領周軍如入無人之境,從山腳到山頂,連破南唐十四座營寨。喊殺聲、慘叫聲在山間回蕩,南唐軍潰不成軍,有的丟了兵器逃跑,有的乾脆跪地投降。李景達在中軍大帳裡被驚醒時,周軍已經殺到了寨外,他嚇得魂飛魄散,連盔甲都來不及穿戴,隻胡亂套了件長袍,翻身上馬就往山下跑,連自己的親兵都顧不上帶。

逃跑途中,李景達看到滿山潰逃的士兵、燃燒的營寨,還有周軍緊追不舍的身影,忍不住一邊跑一邊哭嚎:“完了!全完了!五萬精銳毀於一旦,南唐要亡了!”他一路不敢停留,從紫金山逃到淮河岸邊,又乘船順流而下,直到逃回金陵,心還在不停打顫。

這一戰,趙匡胤不僅連破十四寨,斬殺南唐軍萬餘人,還繳獲了大量糧草、兵器,徹底擊潰了南唐的援軍。消息傳到壽州城,劉仁贍看著空蕩蕩的援軍方向,知道最後的希望也沒了;傳到汴梁,柴榮大喜過望,當即下旨加封趙匡胤為“殿前都指揮使”;而遠在金陵的李煜,得知援軍潰敗的消息後,癱坐在龍椅上,半天說不出話——紫金山一敗,南唐精銳儘失,再也無力支援壽州,也再也無力抵擋後周的鐵蹄,亡國的陰影,從此牢牢籠罩在南唐的上空。

五、金陵遺憂:小周後憂心國祚,徐鉉力諫挽危局

壽州城破、紫金山援軍潰敗的消息接連傳回金陵,南唐皇宮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柔儀殿內,香燭的煙氣繚繞,卻驅不散滿室的愁雲——李煜坐在窗邊,手裡捏著一支沒蘸墨的筆,望著窗外凋零的梧桐葉發呆,原本俊朗的臉龐瘦了一圈,眼下的烏青遮不住,整個人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頹喪。

小周後端著一碗溫熱的參湯走過來,輕輕放在桌案上,看著他憔悴的模樣,眉頭擰成了疙瘩,語氣裡滿是憂慮:“陛下,您已經三天沒好好吃飯了。再這樣熬下去,身子會垮的。咱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潘佑大人臨終前還在說‘生不逢時,死不足惜’,他是恨自己沒能勸醒您,恨南唐要毀在安逸裡啊!您就真的沒往心裡去嗎?”

李煜聞言,緩緩轉過頭,臉上擠出一抹苦澀的笑,搖了搖頭:“愛妃,你不懂。柴榮有百萬雄師,趙匡胤能征善戰,咱們的軍隊連壽州都守不住,援軍又一敗塗地……這南唐的氣數,怕是早已儘了,非人力所能挽回。朕就算想振作,又能怎麼辦呢?”他拿起桌上的參湯,喝了一口,卻覺得味同嚼蠟。

就在這時,內侍匆匆進來稟報:“陛下,潘佑大人的門生徐鉉,在殿外求見,說有要事啟奏,還說……還說要替潘大人完成遺願。”

李煜愣了一下,沉默片刻,才低聲道:“讓他進來吧。”

徐鉉一身素衣,走進殿內,剛見到李煜,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眼眶通紅:“陛下!潘大人雖死,可他臨終前還在念叨‘南唐不能亡’,他振興南唐的遺願,不能就這麼算了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煜看著他,疲憊地歎了口氣:“徐愛卿,朕知道你和潘佑都是忠臣。可如今壽州已丟,援軍潰敗,後周軍隨時可能渡過長江,你說說,現在還能如何?”

“如何?”徐鉉猛地抬起頭,聲音陡然拔高,滿是急切,“整頓軍備!眼下江南還有十萬兵力,雖不如後周精銳,卻也能一戰;安撫民心!淮南百姓流離失所,陛下若能開倉放糧、減免賦稅,百姓定會感念皇恩,願為南唐效命;再派能臣鎮守長江防線,加固城防,與後周決一死戰!就算不能勝,也要讓柴榮知道,南唐不是任人宰割的軟柿子!”

他越說越激動,額頭上青筋凸起:“潘大人就是因為看到陛下一味求和、不思進取,才絕望自戕!他用性命警醒陛下,不是讓陛下繼續消沉的!陛下若再不振作,不僅對不起潘大人,更對不起南唐的百姓、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可李煜隻是疲憊地擺擺手,眼神裡滿是逃避:“罷了罷了……打仗要死人,要耗糧,江南百姓已經夠苦了,朕不想再讓他們受苦。徐愛卿,你退下吧,朕累了。”

徐鉉看著李煜油鹽不進的模樣,心一點點沉了下去。他還想再勸,卻見李煜已經轉過身,重新拿起筆,對著宣紙發呆,顯然是不想再談國事。徐鉉隻能重重地磕了個頭,起身退出殿外,走到門口時,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殿內燭火搖曳,李煜的身影單薄而孤寂,他知道,這位皇帝,終究是選擇用詩詞逃避現實,而非扛起江山的重擔。

而此時的壽州城內,柴榮正站在城樓上,望著滔滔東流的淮河,目光越過水麵,望向長江對岸的金陵方向。他剛下旨安撫壽州百姓,又命趙匡胤率軍清掃淮南殘餘的南唐守軍,整支後周軍隊士氣正盛。柴榮的手指輕輕敲擊著城垛,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堅定的笑:“南唐丟了壽州,就像斷了一條胳膊。李煜想躲在金陵苟安,沒那麼容易!這南唐,朕遲早要將你收入囊中!”

他已經在籌劃第三次南征——這一次,他要渡過長江,直搗金陵,徹底終結南唐的命運。

一邊是柴榮厲兵秣馬、誌在一統,一邊是李煜沉溺後宮、逃避現實;一邊是後周蒸蒸日上、氣勢如虹,一邊是南唐風雨飄搖、人心渙散。這南北兩大政權的命運,早已悄然偏向了後周。柴榮的第三次南征,會如何突破長江天險?李煜的南唐,還能在亂世中苟延殘喘多久?徐鉉的勸諫、潘佑的遺願,又能否喚醒沉迷的君主?這五代十國的亂世棋局,仍有無數變數藏在風雨之中。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請大家收藏:()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白月光死而複生,瘋批帝爭著當狗 大金烏 苟在東宮漲天賦,發現太子女兒身 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 大唐第一女判官 盜墓:誰把我棺材蓋兒蓋上了?! 一睜眼我無敵了,也失憶了 造個係統做金融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