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的冬天,高陽關的北風跟刀子似的,刮在人臉上生疼。楊延昭穿著厚重的鎧甲,站在城樓上巡查,哈出的白氣剛飄到眼前就凍成了小冰晶。他望著遠處邊境線的方向,心裡跟揣了塊冰疙瘩——探馬剛送來消息,遼聖宗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在幽州集結,糧草堆得像小山,看這架勢,開春後肯定要跟高陽關死磕。
“將軍,天兒太冷了,您先回帳喝碗熱湯吧?”周信裹著棉襖,手裡端著個粗瓷碗,碗裡的薑湯還冒著熱氣,“剛讓夥房煮的,加了紅糖,驅寒。”
楊延昭接過碗,喝了一口,薑湯的熱流順著喉嚨滑下去,才算暖了點身子。“周信,城裡的糧草還夠撐多久?新征的士兵訓練得怎麼樣了?”
周信歎了口氣:“糧草勉強夠撐到開春,要是遼軍拖到夏天,咱們就得喝西北風了。新征的士兵大多是百姓,沒怎麼練過武,也就王小二那小子機靈,學射箭學得快,昨天還射中了靶心呢。”
提到王小二,楊延昭嘴角微微上揚。那小子才十六歲,卻比同齡人機靈得多,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箭,胳膊練腫了也不喊疼,眼裡那股報仇的狠勁,倒讓他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
“讓夥房多給士兵們做點熱乎的,訓練強度彆太大,先把身子骨養結實了。”楊延昭叮囑道,“另外,再派幾隊探馬,密切監視遼軍的動向,有任何情況立刻稟報。”
周信剛領命要走,王超就急匆匆跑了過來,臉色比外麵的北風還難看:“將軍,不好了!汴梁傳來消息,陛下要去汾陰祭祀後土,還要修玉清昭應宮,讓各地官員再湊一筆錢!”
楊延昭手裡的碗“哐當”一聲掉在地上,薑湯灑了一地,很快就結了冰。“什麼?!”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泰山封禪剛花光了國庫,現在又要去汾陰祭祀,還要修宮殿?他知不知道邊境的情況有多危急?士兵們的軍餉都快發不出來了!”
王超遞過趙恒的聖旨,聲音壓低了些:“將軍,張大人在奏折裡勸過陛下,可陛下不聽,還說‘祭祀天地能保大宋平安’,讓各地必須按時湊齊錢財,不然就革職查辦。”
楊延昭接過聖旨,上麵的字跡工整華麗,內容卻看得他心頭冒火。他捏著聖旨,指節都泛了白:“平安?靠祭祀就能換來平安?當年爹和弟弟在陳家穀戰死的時候,怎麼不見天地顯靈?!”
這話剛說出口,他就後悔了——畢竟是當朝天子,這話要是傳出去,就是大逆不道。周信連忙四處看了看,見沒人,才鬆了口氣:“將軍,慎言!現在不是說這話的時候,咱們得想辦法,不能讓士兵們寒了心。”
楊延昭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你說得對。這樣,你去把我私藏的那些銀子拿出來,先給士兵們發一半軍餉,剩下的留著買糧草。另外,我再寫一封奏折,懇請陛下暫緩祭祀和修宮殿,把錢財用在邊境防務上。”
可他心裡清楚,這封奏折大概率是石沉大海。趙恒自從泰山封禪後,就迷上了這些祭祀活動,聽不進任何勸諫。
果然,半個月後,汴梁傳來消息——趙恒不僅沒同意楊延昭的請求,還在奏折裡批評他“不懂君臣之道,妄議朝政”,讓他專心守好高陽關,彆管其他事。
楊延昭拿著回信,坐在帳裡沉默了半天。周信進來的時候,見他臉色不好,也不敢多問,隻是遞過一份軍報:“將軍,遼軍開始往邊境運攻城器械了,看樣子,開春後真的要動手了。”
楊延昭點點頭,站起身:“走,去看看新做的‘轟天雷’。”
城外的作坊裡,工匠們正在忙著做“轟天雷”。這次的“轟天雷”比上次在莫州用的更大,裡麵除了火藥和碎石,還加了鐵釘,殺傷力更強。有個老工匠見楊延昭來了,連忙迎上來:“將軍,您看這新做的‘轟天雷’,要是扔到遼軍堆裡,保管能炸得他們哭爹喊娘!”
楊延昭拿起一個“轟天雷”,掂量了掂量,滿意地點點頭:“做得好!告訴兄弟們,多做些,越快越好,開春後就靠它們了。”
老工匠拍著胸脯保證:“將軍放心!我們每天兩班倒,肯定能趕在遼軍來之前做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了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春天。邊境的積雪剛化,遼聖宗就率領二十萬遼軍,浩浩蕩蕩地朝著高陽關殺來。遼軍的旗幟在風中飄揚,馬蹄聲震得地麵都在發抖,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黑色的潮水,朝著高陽關湧來。
楊延昭站在城樓上,看著越來越近的遼軍,高聲喊道:“兄弟們!遼軍來了!咱們身後就是大宋的土地,就是咱們的爹娘妻兒!今天,咱們就算拚了性命,也要守住高陽關,不讓遼軍前進一步!”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齊聲呐喊:“守住高陽關!不讓遼軍前進一步!”
呐喊聲震耳欲聾,連遼軍的馬蹄聲都被壓下去了幾分。遼聖宗勒住戰馬,看著城樓上士氣高昂的宋軍,心裡有些意外——他以為大宋國庫空虛,士兵們肯定士氣低落,沒想到居然這麼有鬥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耶律休哥,你率領五萬大軍,先試試他們的虛實。”遼聖宗下令道。
耶律休哥領了命,率領五萬遼軍,朝著高陽關衝來。他們推著攻城塔,扛著雲梯,箭如雨下,朝著城牆上的宋軍射去。
楊延昭下令:“放箭!扔‘轟天雷’!”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紛紛放箭,一個個“轟天雷”被扔了下去。“轟!轟!轟!”爆炸聲此起彼伏,遼軍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攻城塔也被炸塌了好幾座。
耶律休哥見傷亡慘重,隻能下令撤軍。第一次進攻,遼軍就折損了上千人。
遼聖宗氣得臉色鐵青:“廢物!五萬大軍居然連高陽關的城牆都沒摸到!”
耶律斜軫連忙上前:“陛下息怒!楊延昭那小子有‘轟天雷’,咱們的攻城器械根本靠近不了。不如咱們先圍而不攻,等他們糧草耗儘,自然就會投降。”
遼聖宗想了想,覺得耶律斜軫說得有道理。他下令,把高陽關團團圍住,不準任何人進出,想把宋軍困死在城裡。
這一圍,就是一個月。高陽關城裡的糧草越來越少,士兵們每天隻能喝稀粥,有的士兵因為營養不良,已經開始生病。百姓們也把家裡的存糧捐了出來,可還是杯水車薪。
王小二因為天天跑前跑後傳遞軍情,累得瘦了一圈,可他還是咬牙堅持著。這天,他給楊延昭送軍報的時候,肚子餓得咕咕叫,差點摔了一跤。
楊延昭見了,心裡很是心疼。他從懷裡掏出一塊乾硬的餅,遞給王小二:“快吃吧,彆餓壞了。”
王小二接過餅,卻沒有吃,而是分成了好幾塊,遞給身邊的幾個士兵:“將軍,我不餓,讓兄弟們吃吧,他們還要守城呢。”
楊延昭看著王小二,眼裡滿是感動。他知道,現在城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為守住高陽關拚儘全力。
可情況越來越糟糕。探馬稟報,城外的遼軍開始挖地道,想從地道裡進城。楊延昭立刻下令,讓士兵們在城裡挖深溝,一旦發現遼軍的地道,就往裡麵灌煙或者倒水。
士兵們剛挖好深溝,就發現了遼軍的地道。他們立刻往地道裡灌煙,裡麵的遼軍被嗆得半死,紛紛逃了出去。
遼聖宗見挖地道也沒用,心裡更加著急。他沒想到,楊延昭居然這麼難對付,二十萬大軍圍了一個月,居然連高陽關的門都沒摸到。
就在這時,耶律休哥想出了一個主意:“陛下,咱們可以派人去勸降楊延昭。告訴他,隻要他投降,咱們就封他為燕王,讓他享受榮華富貴。要是他不投降,等咱們攻破高陽關,就屠城!”
遼聖宗點了點頭:“好!就這麼辦。你立刻派人去勸降楊延昭。”
耶律休哥派了一個使者,來到高陽關城下,對著城樓上的楊延昭高聲喊道:“楊延昭!我家陛下說了,隻要你投降,就封你為燕王,享不儘的榮華富貴!要是你不投降,等攻破高陽關,就屠城!你趕緊投降吧,彆連累城裡的百姓!”
楊延昭站在城樓上,冷笑一聲:“你回去告訴遼聖宗,我楊延昭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想讓我投降,做夢!要是他敢屠城,我就算拚了性命,也要拉他一起墊背!”
說完,楊延昭下令:“放箭!”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紛紛放箭,使者嚇得連忙逃跑,差點被箭射中。
遼聖宗得知楊延昭不肯投降,氣得暴跳如雷:“好!好一個楊延昭!既然他不識抬舉,那咱們就強攻!傳朕旨意,全軍出擊,不惜一切代價,攻破高陽關!”
遼軍士兵們接到命令,像瘋了一樣朝著高陽關衝來。他們推著新造的攻城塔,扛著雲梯,箭如雨下,朝著城牆上的宋軍射去。
楊延昭站在城樓上,手持長槍,高聲喊道:“兄弟們!跟遼軍拚了!”
宋軍士兵們雖然餓得頭暈眼花,但還是拿起武器,頑強地抵抗遼軍的進攻。周信、王超等人也親自上陣,揮舞著大刀,斬殺衝上來的遼軍士兵。
王小二也拿著弓箭,躲在城牆後麵,一箭一個準,射倒了好幾個遼軍士兵。可他畢竟年紀小,力氣不足,射了幾箭後,胳膊就開始發酸。就在這時,一支遼軍的箭朝著他射來,楊延昭眼疾手快,一把推開王小二,自己卻被箭射中了肩膀。
“將軍!”周信、王超等人齊聲喊道,連忙圍了過來。
楊延昭忍著疼痛,說道:“彆管我!繼續守城!”
他拔出肩膀上的箭,簡單包紮了一下,又拿起長槍,繼續指揮士兵們守城。
宋軍士兵們見楊延昭受傷了還在堅持,士氣更加高漲。他們紛紛拿起武器,朝著遼軍衝去,跟遼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戰鬥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雙方死傷慘重。高陽關的城牆被染成了紅色,城外的屍體堆得像小山一樣。遼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宋軍的抵抗太頑強,還是沒能攻破高陽關。
遼聖宗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很是無奈。他知道,再這麼打下去,二十萬大軍遲早會被拖垮。他隻能下令,暫停攻城,在城外紮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延昭回到帳裡,肩膀上的傷口還在流血。軍醫給他換藥的時候,疼得他滿頭大汗,可他還是咬牙堅持著。
周信看著楊延昭的傷口,心裡很是心疼:“將軍,您都受傷了,就好好休息幾天吧,守城的事交給我們就行了。”
楊延昭搖了搖頭:“不行,現在正是關鍵時候,我不能休息。對了,城裡的糧草還夠撐多久?”
周信歎了口氣:“最多還能撐十天。要是十天後還沒有援軍,咱們就真的撐不住了。”
楊延昭沉默了許久,說道:“再派幾隊探馬,去汴梁方向看看,有沒有援軍的消息。另外,讓夥房把剩下的糧食集中起來,優先給守城的士兵吃,百姓們就先吃樹皮和草根吧,等咱們打退遼軍,再想辦法補償他們。”
百姓們得知後,沒有一個人抱怨。他們主動去城外挖樹皮、草根,有的甚至把家裡的家具劈了燒火,隻為了能讓士兵們有足夠的力氣守城。
有個老奶奶,家裡隻剩下最後一碗米,她卻把米熬成粥,送到了軍營裡,給受傷的士兵喝。楊延昭見了,心裡很是感動,他跪在老奶奶麵前,說道:“老奶奶,謝謝您!等打退遼軍,我一定好好報答您!”
老奶奶卻搖了搖頭,說道:“將軍,您彆這麼說。要是沒有你們守住高陽關,咱們早就被遼軍殺了。這點米不算什麼,隻要能打退遼軍,咱們就算餓幾天也願意。”
時間一天天過去,城裡的糧草越來越少,士兵們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可遼軍的進攻卻越來越猛烈,每天都有士兵犧牲。
王小二在一次傳遞軍情的時候,被遼軍的箭射中了腿。他忍著疼痛,把軍報送到了楊延昭手裡,然後就暈了過去。楊延昭看著王小二蒼白的臉,心裡很是自責——要是自己能早點打退遼軍,這孩子就不會受傷了。
就在大家快要絕望的時候,探馬突然帶來了好消息:“將軍!援軍來了!李繼隆將軍率領十萬大軍,朝著高陽關方向趕來,還有三天就能到了!”
楊延昭聽了,激動得差點從椅子上站起來。他連忙下令:“快!把這個消息告訴城裡的所有人!讓大家再堅持三天,援軍就到了!”
消息傳開後,城裡的士兵和百姓們都歡呼雀躍。大家仿佛又有了力氣,紛紛拿起武器,準備迎接最後的戰鬥。
遼聖宗得知大宋的援軍快到了,心裡很是著急。他知道,要是等援軍到了,再想攻破高陽關就難了。他下令,全軍出擊,務必在援軍到達之前,攻破高陽關。
遼軍的進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他們推著攻城塔,扛著雲梯,像潮水一樣朝著高陽關衝來。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雖然虛弱,但還是頑強地抵抗著。
楊延昭站在城樓上,肩膀上的傷口還在疼,可他還是揮舞著長槍,指揮士兵們守城。“兄弟們!再堅持三天,援軍就到了!咱們一定能打退遼軍!”
宋軍士兵們齊聲呐喊:“打退遼軍!打退遼軍!”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周信在斬殺一個遼軍將領的時候,被遼軍的刀砍中了胳膊,可他還是咬牙堅持著,繼續斬殺遼軍士兵。王超也在戰鬥中受傷了,可他還是不肯下去休息,依舊守在城牆上。
王小二雖然腿受傷了,但他還是坐在城牆後麵,用弓箭射向遼軍士兵。他的箭術越來越準,射死了好幾個遼軍士兵。
就這樣,宋軍堅持了三天。第三天下午,遠處傳來了馬蹄聲——李繼隆率領的援軍終於到了!
李繼隆率領十萬大軍,朝著遼軍的大營衝來。遼軍士兵們沒想到宋軍的援軍來得這麼快,頓時亂作一團。
楊延昭見援軍到了,立刻下令:“兄弟們!衝啊!跟援軍一起,打退遼軍!”
宋軍士兵們士氣大振,紛紛從城裡衝出來,配合援軍,一起進攻遼軍。
遼聖宗見大勢已去,隻能下令:“撤軍!立刻撤軍!”
遼軍士兵們如蒙大赦,紛紛撤退。宋軍士兵們乘勝追擊,殺死了無數遼軍士兵,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戰馬。
高陽關之戰,大宋再次取得了勝利。可這場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了——宋軍死傷了近半士兵,百姓們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楊延昭站在高陽關的城樓上,看著遠去的遼軍,心裡很是感慨。他知道,這場勝利,是無數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換來的。
李繼隆來到楊延昭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延昭,好樣的!你守住了高陽關,為大宋立了大功!”
楊延昭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士兵和百姓的功勞。要是沒有他們,我根本守不住高陽關。”
李繼隆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對。這次我帶來了一些糧草和藥品,先給士兵和百姓們分發下去,讓他們好好休養。”
楊延昭連忙道謝:“謝謝你,李將軍。要是沒有這些糧草和藥品,咱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接下來的幾天,楊延昭和李繼隆一起,安撫士兵和百姓,處理戰後的事宜。他們給受傷的士兵和百姓治療傷口,給饑餓的百姓分發糧草,還派人去埋葬犧牲的士兵和百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姓們為了感謝楊延昭和李繼隆,特意在高陽關的城門口立了兩塊石碑,上麵分彆刻著“楊六郎死守高陽關,保家衛國顯忠勇”和“李繼隆率軍援高陽,軍民同心破遼寇”。
消息傳到汴梁,趙恒大喜過望。他沒想到,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楊延昭居然還能守住高陽關。他下旨,封楊延昭為鄚州防禦使,賞黃金三百兩,錦緞八百匹;李繼隆晉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賞黃金二百兩,錦緞六百匹;周信、王超等人也各有升遷,連受傷的王小二都被破格封為從九品的進義校尉,賞銀五十兩。
可這份聖旨傳到高陽關時,楊延昭卻高興不起來。他看著帳內堆積如山的賞賜,又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兵、餓得啃樹皮的百姓,心裡像堵了塊石頭。周信端著剛熬好的藥進來,見他對著聖旨發呆,忍不住問道:“將軍,陛下賞了這麼多東西,您怎麼還愁眉苦臉的?”
楊延昭歎了口氣,指著聖旨上“朕心甚慰,特賜嘉獎”幾個字:“周信,你說陛下是真的‘甚慰’嗎?他要是知道咱們守城時,士兵們每天喝稀粥,百姓們挖樹皮充饑,會不會還這麼‘慰’?這些賞賜,要是換成戰前的糧草和軍餉,多少兄弟能活下來?”
周信沉默了——他知道楊延昭說的是實話,可這話沒法接。倒是帳外傳來個清脆的聲音:“將軍,俺覺得陛下還是好的!”
兩人抬頭一看,是王小二。他腿上的傷還沒好,拄著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進來,手裡還攥著那五十兩賞銀:“俺娘說了,陛下賞俺銀子,是記著俺們的功勞。雖然守城苦,可咱們守住了家,比啥都強!”
楊延昭看著王小二眼裡的光,心裡的鬱結散了些。他走過去,拍了拍小二的肩膀:“你說得對,守住家比啥都強。這銀子你收好,回去給你娘買點好吃的,補補身子。”
王小二撓了撓頭,把銀子揣進懷裡:“俺知道!等傷好了,俺還跟著將軍打仗,再殺幾個遼賊,為俺爹報仇!”
楊延昭笑著點頭,心裡卻暗暗盤算——遼軍這次雖然撤退了,但元氣未傷,遼聖宗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高陽關經此一戰,城防受損,士兵疲憊,必須儘快修整。他立刻寫了份奏折,請求趙恒撥款修繕高陽關、撫恤戰死士兵家屬,再補充些糧草和武器。
可這次的奏折,又石沉大海了。過了半個月,汴梁隻派來個太監,帶來趙恒的口諭:“楊愛卿忠勇可嘉,然國庫需支撐玉清昭應宮修繕,暫無餘錢撥給邊境。卿可自行籌措,務必守好高陽關。”
楊延昭氣得差點把手裡的茶杯摔了。周信連忙拉住他:“將軍,彆衝動!現在跟陛下置氣沒用,咱們還是想想彆的辦法吧。”
辦法倒是有,可都難。楊延昭隻能把自己的賞賜換成糧草,又動員城裡的富商捐錢捐物。上次幫過他的張老板,這次直接捐了兩千兩銀子,還說:“楊將軍,俺這銀子是賺大宋百姓的,現在大宋有難,俺不能看著。隻要能守住高陽關,俺捐多少都願意!”
有了張老板帶頭,其他富商也紛紛解囊,總算湊夠了修繕城防和購買糧草的錢。楊延昭親自帶著士兵和百姓,修補城牆、加固護城河,還把新繳獲的遼軍武器分發給士兵,日夜操練。
日子剛安穩沒幾天,並州那邊又傳來消息——楊延浦在抵禦契丹小股部隊時,不慎中了埋伏,雖然後來突圍成功,但也受了重傷,需要靜養。楊延昭得知後,心裡急得不行,可高陽關離不開他,隻能派王超帶著些藥品和補品,去並州看望弟弟。
王超回來後,帶來了楊延浦的信。信裡說他傷勢無大礙,讓哥哥放心,還叮囑楊延昭注意身體,彆太勞累。楊延昭看著信上熟悉的字跡,眼眶忍不住紅了——他們兄弟幾個,為了守護大宋,個個都在刀尖上過日子,不知道哪天就會像父親和弟弟延玉一樣,再也回不來。
佘太君也聽說了楊延浦受傷的事,特意讓人從汴梁捎來封信,信裡沒說彆的,隻讓兄弟倆保重身體,還說天波府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楊延昭把信貼身收好,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心裡就又有了勁。
時間轉眼到了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夏天。這年夏天格外熱,高陽關城裡的井水都快乾了,莊稼也蔫了不少。楊延昭正組織士兵挖井抗旱,突然接到探馬稟報:“將軍,不好了!遼聖宗又率領十萬遼軍,攻打咱們高陽關來了!這次他們還帶了新的攻城器械,叫‘飛梯’,能直接搭到城牆上!”
楊延昭心裡一緊——遼軍剛敗沒多久,怎麼又來這麼快?他立刻召集將領們開會。周信皺著眉說:“將軍,遼軍這次來勢洶洶,咱們的士兵剛經曆過大戰,還沒完全恢複,要是硬拚,恐怕吃虧。”
王小二也插了句嘴:“將軍,俺聽說那‘飛梯’可厲害著呢,能一下子搭到城牆上,咱們的‘轟天雷’可能都來不及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延昭點了點頭:“你們說得都對。但高陽關不能丟,咱們隻能想辦法應對。周信,你負責訓練士兵,專門對付‘飛梯’,比如在城牆上裝鉤子,等遼軍的‘飛梯’搭上來,就用鉤子把它掀翻;王超,你負責看守糧草和水源,絕不能出任何差錯;王小二,你繼續負責傳遞軍情,一旦發現遼軍有新動向,立刻稟報!”
將領們領了命,紛紛下去準備。楊延昭則帶著幾個工匠,在城牆上研究對付“飛梯”的辦法。他們在城牆頂部裝了很多鐵鉤,還在城牆根下挖了深溝,溝裡插滿了尖木,就算遼軍的“飛梯”搭上來,士兵們也能把它掀翻,讓遼軍掉進溝裡。
沒過幾天,遼軍就到了高陽關城下。遼聖宗坐在馬上,看著城牆上忙碌的宋軍,冷笑著說:“楊延昭,這次朕帶了‘飛梯’,我倒要看看,你還怎麼守!”
楊延昭站在城樓上,毫不示弱:“遼聖宗,彆以為有個破‘飛梯’就能攻破高陽關!有本事你就來,我定讓你有來無回!”
遼聖宗氣得下令:“攻城!讓楊延昭見識見識朕的‘飛梯’厲害!”
遼軍士兵推著“飛梯”,朝著高陽關衝來。這“飛梯”果然厲害,比普通的雲梯高得多,底部有輪子,能快速推進,頂部還有鉤子,能牢牢鉤住城牆。很快,就有好幾架“飛梯”搭到了城牆上,遼軍士兵像螞蟻一樣,順著“飛梯”往上爬。
“快!用鉤子掀翻他們的‘飛梯’!”楊延昭高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