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點了點頭,感動地說:“好!你們都是大宋的忠臣,都是契丹和大宋的英雄!朕答應你們,一定會勤政愛民,儘快訓練好軍隊,籌集好糧草,跟蒙古人拚到底,讓大宋的百姓過上安穩日子,讓契丹和大宋永遠和平相處!”
慶功宴結束後,蘇雲卿回到了她和秦靖之的府邸。院子裡的蘇花開得正豔,淡淡的香氣飄滿了整個院子。她走到秦靖之的靈位前,點燃了一炷香,輕聲說:“秦師兄,你看到了嗎?咱們打贏了,蒙古人被咱們趕回老家了。以後,我會繼續守護大宋,完成你沒完成的事,讓大宋的百姓過上安穩日子。”
說完,她拿起秦靖之生前用的長槍,朝著院子裡的靶子刺去。槍尖準確地刺穿了靶子的中心,就像秦靖之當年那樣。她知道,秦靖之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會一直陪伴著她,鼓勵著她,直到把蒙古人趕回老家,直到大宋的百姓都過上安穩日子。
可她也清楚,蒙古人的威脅還沒有解除。窩闊台回到蒙古草原後,肯定會養精蓄銳,再次進攻大宋。她必須儘快訓練好軍隊,籌集好糧草,做好準備,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進攻。
接下來的幾年裡,蘇雲卿、陸風和耶律大石一直駐守在邊境,訓練士兵,籌集糧草,加強防禦。宋寧宗也很勤政,大力發展生產,安撫百姓,大宋的國力逐漸恢複起來。
蒙古人雖然偶爾會來侵犯邊境,但都被蘇雲卿等人打退了。大宋的百姓們也過上了安穩日子,汴京城又恢複了往日的繁華。
可就在大宋逐漸穩定的時候,蒙古草原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鐵木真去世了,窩闊台繼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窩闊台比鐵木真還要殘暴,他繼位後,立刻整頓軍隊,準備再次進攻大宋,徹底滅了大宋。
消息傳到汴京城,宋寧宗立刻召蘇雲卿、陸風和耶律大石進宮,商量怎麼應對蒙古人的進攻。
蘇雲卿皺著眉頭說:“陛下,窩闊台比鐵木真還要殘暴,他這次肯定會帶來更多的軍隊和更厲害的武器。咱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儘快加強邊境的防禦,再訓練一支更強大的軍隊。”
陸風也說:“陛下,我建議咱們派人去聯絡西夏和金國,跟他們聯手,一起抵抗蒙古人。雖然之前他們不願意跟咱們聯手,但現在蒙古人也要滅了他們,他們肯定會同意的。”
耶律大石說:“陛下,我也會率領契丹的所有騎兵,來支援大宋。咱們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聯手,一定能打敗蒙古人。”
宋寧宗點了點頭:“好!就按你們說的辦。蘇將軍,你負責加強邊境的防禦,訓練軍隊;陸將軍,你負責聯絡西夏和金國,跟他們結盟;耶律首領,你負責率領契丹騎兵,來支援大宋;朕留在汴京城,負責籌集糧草和物資,為大軍提供支援。”
眾人都領了旨,立刻分頭行動。陸風帶著幾個親信,先去了西夏。西夏的皇帝早就聽說了窩闊台的殘暴,也知道蒙古人早晚都會進攻西夏。看到陸風來了,立刻答應跟大宋結盟,一起抵抗蒙古人。
陸風又去了金國。金國的皇帝雖然跟大宋有過恩怨,但也知道現在不是計較恩怨的時候。在陸風的勸說下,也答應跟大宋結盟,一起抵抗蒙古人。
很快,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就組成了抗蒙聯盟,準備一起抵抗蒙古人的進攻。
窩闊台得知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組成了抗蒙聯盟,心裡很是憤怒。他立刻率領五十萬大軍,分兵四路,進攻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
蘇雲卿得知消息後,立刻率領大軍,趕往邊境的重鎮潼關。潼關是大宋的重要門戶,要是潼關被攻破,蒙古大軍就能長驅直入,進攻汴京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雲卿剛到潼關,蒙古大軍就到了。窩闊台騎著馬,站在陣前,朝著蘇雲卿大喊:“蘇雲卿!你以為聯合了西夏和金國,就能打敗我嗎?今天我就要攻破潼關,滅了你們大宋,讓你們知道蒙古鐵騎的厲害!”
蘇雲卿冷笑一聲:“窩闊台,你彆癡心妄想了!潼關固若金湯,還有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的聯軍,你就算有五十萬大軍,也攻不進來!”
說完,蘇雲卿下令,發起進攻。大宋、契丹、西夏和金國的聯軍們,像潮水一樣朝著蒙古大軍衝過去。蒙古大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聯軍們士氣高昂,戰鬥力也很強。雙方在潼關外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喊殺聲、慘叫聲、馬蹄聲混在一起,場麵十分慘烈。
蘇雲卿騎著馬,手裡拿著秦靖之生前用的長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她的長槍舞得虎虎生風,每一槍都能刺穿一個蒙古士兵的胸膛。陸風和耶律大石也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西夏窩闊台沒想到聯軍的戰鬥力會這麼強,心裡又驚又怒,當即抽出腰間彎刀,親自率領精銳鐵騎朝著聯軍陣中衝來。蒙古鐵騎的衝鋒本如驚雷破陣,可這一次,蘇雲卿早有防備——她令契丹騎兵列成錐形陣,用堅韌的馬槊抵擋蒙古馬刀;西夏步兵則推著拒馬樁,死死釘在陣前,將蒙古鐵騎的衝勢攔腰截斷;金國的重甲步兵緊隨其後,長刀劈砍馬腿,專挑騎兵的破綻下手。
蘇雲卿見窩闊台親自衝鋒,眼神一凜,拍馬提槍迎了上去。長槍與彎刀在半空相撞,火星四濺,窩闊台隻覺手臂發麻,竟被震得虎口開裂。他沒想到這個大宋女子的力氣如此驚人,正要揮刀再劈,蘇雲卿卻已調轉槍尖,直刺他的胸口。窩闊台慌忙側身躲閃,衣袍被槍尖劃破一道口子,冷汗瞬間浸濕了後背。
“窩闊台!你的死期到了!”蘇雲卿一聲大喝,長槍如銀蛇出洞,再次朝著窩闊台刺去。陸風與耶律大石見狀,也立刻率軍包抄過來,將窩闊台的精銳鐵騎圍在中間。蒙古士兵們見大汗陷入險境,紛紛舍命來救,可聯軍將士們早已殺紅了眼,刀刀見血,槍槍致命,硬是將蒙古人的救援之路堵得嚴嚴實實。
激戰半日,蒙古大軍死傷過半,窩闊台身邊的親信也隻剩下寥寥數人。他看著滿地的屍體和潰散的士兵,知道今日已無力回天,隻得咬著牙,在親兵的掩護下,帶著殘部倉皇北逃。蘇雲卿本想率軍追擊,卻被耶律大石拉住:“蘇將軍,窮寇莫追!蒙古人雖敗,卻仍有殘餘勢力,咱們若追得太急,恐中了他們的埋伏。不如先守住潼關,整頓兵馬,再做打算。”
蘇雲卿看著窩闊台逃走的方向,緩緩收了長槍。她知道耶律大石說得有理,便點了點頭,下令鳴金收兵。潼關城外,聯軍將士們歡呼雀躍,舉起兵器高喊著“勝利”,聲音震得潼關的城牆都微微顫抖。
當天晚上,潼關的軍營裡燈火通明,蘇雲卿、陸風、耶律大石以及西夏、金國的將領們圍坐在一起,商議後續的對策。西夏將領率先開口:“窩闊台雖敗,但蒙古草原的根基未動,他必然還會卷土重來。咱們若是各自為戰,遲早會被他逐個擊破,不如趁現在士氣正盛,主動出擊,直搗蒙古草原的腹地!”
金國將領卻搖了搖頭:“不妥。咱們聯軍剛剛經曆大戰,士兵們疲憊不堪,糧草也消耗大半,若是貿然深入蒙古草原,一旦陷入重圍,後果不堪設想。依我看,不如先鞏固防線,聯絡更多的部落,壯大咱們的力量,等時機成熟了再出兵不遲。”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蘇雲卿沉默片刻,開口說道:“兩位將軍說得都有道理,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守住咱們現有的地盤,讓百姓們能安心生產。窩闊台逃回蒙古後,必然會重新集結兵力,咱們必須儘快補充糧草和兵員,同時派人去蒙古草原打探消息,了解他們的動向。另外,咱們還要加強聯盟的聯係,不能因為一次勝利就放鬆警惕,隻有咱們五國大宋、契丹、西夏、金國及周邊部落)真正一條心,才能徹底打敗蒙古人。”
眾人聽了蘇雲卿的話,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陸風也補充道:“我這就派人去蒙古草原打探消息,再去各地聯絡更多的義士,擴充咱們的軍隊。耶律首領,你可以派人去契丹的邊境,加強防禦,防止蒙古人從側麵偷襲。西夏和金國的將軍們,也可以回去整頓兵馬,補充糧草,隨時準備支援。”
商議完畢,眾人便各自散去,分頭行動。蘇雲卿獨自一人來到潼關的城樓上,望著北方的夜空,手裡緊緊攥著那半塊烤焦的肉乾。她輕聲說道:“秦師兄,咱們又打贏了一場仗,可蒙古人的威脅還沒解除。你放心,我一定會守住咱們的大宋,守住咱們的百姓,直到把蒙古人徹底趕出去,讓天下太平。”
夜風吹過,帶著一絲涼意,蘇雲卿卻覺得心裡充滿了力量。她知道,接下來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艱難險阻,但隻要有秦靖之的精神陪伴著她,有聯軍將士們的支持,有大宋百姓們的期盼,她就絕不會退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天後,打探消息的士兵回來報告,說窩闊台逃回蒙古草原後,果然在重新集結兵力,還聯絡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準備再次進攻大宋。蘇雲卿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加強潼關的防禦,同時派人去汴京城,向宋寧宗彙報情況,請求支援。
宋寧宗接到消息後,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決定從各地調派兵馬和糧草,支援潼關。他還親自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蘇雲卿,信中寫道:“蘇將軍,朕知道你辛苦,也知道你肩上的擔子很重。朕已經下令從各地調派兵馬和糧草,支援潼關。你一定要保重身體,朕和大宋的百姓們都在等著你勝利的消息。”
蘇雲卿收到宋寧宗的信後,心裡很是感動。她立刻將信的內容告訴了聯軍的將士們,將士們聽了,士氣更加高漲。大家都表示,一定會守住潼關,打敗蒙古人,不辜負宋寧宗和大宋百姓們的期望。
又過了一個月,窩闊台率領六十萬大軍,再次進攻潼關。這一次,他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士兵,還帶來了改進後的回回炮,威力比之前更大。蒙古大軍剛到潼關城下,就立刻用回回炮轟擊城牆,潼關的城牆被轟得搖搖欲墜,城樓上的士兵們也死傷慘重。
蘇雲卿看著這一幕,心裡很是著急。她知道,不能再這樣被動挨打了,必須想辦法反擊。她仔細觀察著蒙古大軍的陣型,發現他們的回回炮都集中在陣前,後麵是蒙古騎兵和步兵。她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對策——讓陸風率領一部分騎兵,從側麵偷襲蒙古大軍的回回炮陣地,毀掉他們的回回炮;耶律大石則率領契丹騎兵,正麵牽製蒙古騎兵;西夏和金國的步兵則負責防守城牆,抵擋蒙古人的進攻。
陸風接到命令後,立刻率領五千騎兵,趁著夜色,悄悄地繞到蒙古大軍的側麵。他們避開了蒙古人的哨兵,突然發起進攻,朝著回回炮陣地衝去。蒙古士兵們沒想到聯軍會從側麵偷襲,一時之間慌了神,紛紛拿起武器抵抗。陸風率領騎兵們奮勇殺敵,很快就衝到了回回炮陣地前,用火把點燃了回回炮的彈藥,回回炮瞬間爆炸,火光衝天。
窩闊台看到回回炮陣地被偷襲,氣得大吼一聲,立刻率領蒙古騎兵朝著陸風的騎兵衝去。耶律大石見狀,立刻率領契丹騎兵迎了上去,與蒙古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蘇雲卿則在城樓上指揮士兵們,用弩箭和滾石攻擊蒙古步兵,阻止他們攀爬城牆。
戰鬥從深夜一直持續到天亮,蒙古大軍的回回炮被毀掉了大半,士兵們也死傷慘重。窩闊台看著潰散的士兵,知道這一次又輸了,隻得再次下令撤兵,帶著殘部逃回蒙古草原。
潼關保衛戰再次取得了勝利,消息傳到汴京城,大宋的百姓們都歡呼雀躍,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宋寧宗也很高興,親自下令,賞賜蘇雲卿、陸風、耶律大石以及聯軍的將士們。
蘇雲卿站在潼關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天空,心裡充滿了希望。她知道,雖然蒙古人還會再來,但隻要他們堅持下去,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打敗蒙古人,守護好大宋的江山,讓百姓們過上安穩的日子。秦靖之的精神,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她前進的方向,讓她在黑暗中永不迷失。
接下來的幾年裡,蘇雲卿、陸風、耶律大石以及聯軍的將士們,一直堅守在邊境,多次打敗了蒙古人的進攻。大宋的國力也越來越強,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安穩。窩闊台幾次進攻大宋都以失敗告終,心力交瘁,不久後就病逝了。蒙古草原因為窩闊台的去世,陷入了內亂,再也沒有能力大規模進攻大宋。
蘇雲卿終於實現了秦靖之的願望,守住了大宋,讓百姓們過上了太平日子。她站在秦靖之的靈位前,點燃了一炷香,輕聲說道:“秦師兄,你看到了嗎?蒙古人再也不敢來侵犯大宋了,百姓們也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你可以放心了。”
說完,她拿起秦靖之生前用的長槍,朝著院子裡的靶子刺去。槍尖準確地刺穿了靶子的中心,陽光灑在槍尖上,閃著耀眼的光芒。蘇雲卿知道,秦靖之的精神會永遠流傳下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宋人,守護著這片美麗的河山。
喜歡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請大家收藏:()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