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有個主意,能幫赫嫂子賺點錢。你們知道歐陽傑吧?他專門收稀罕玩意。我等會找他合計一下,弄點好絲線和布料來,讓赫嫂子做刺繡賣,肯定行!”
“我倒是想到一個主意,說不定能讓赫嫂子多掙點錢,貼補家用。你們聽說過歐陽傑這個人吧?他是省城那邊有名的‘古玩掮客’,專門收購各種稀罕玩意,像什麼老繡品、手工藝品、民間絕活兒,他都樂意收,價格也公道。我等會就去找他碰個麵,看看能不能跟他談妥。隻要他說行,我就想法子從係統裡換點上好的絲線和素色綢緞來,再讓赫嫂子按現在的流行花樣設計幾幅繡品。隻要質量過關,有特色,歐陽傑肯定願意收。到時候不僅能賣個好價錢,還能打開銷路,長期做下去,肯定行得通!”
空間能換東西,上次盛妍換物資時積分用光了,係統提醒她,可以用七十年代的東西來換。
隻要東西估了價,就能換等值的物品或錢。
空間確實可以用來兌換各種實用的物品。
上回盛妍為了給家裡囤點糧食和藥品,一口氣把積攢了好幾個月的積分全都用光了。
係統當時就發來提醒:積分暫時耗儘,但可以啟用新的兌換方式——即用七十年代本地出產的實物來換取等值的物資或現金。
隻要這些實物能被係統估出合理價格,就能完成兌換。
比如說,一匹手工織的土布、一罐自家醃的鹹菜,甚至是一幅完整的刺繡作品,隻要品質達標,係統都會自動核算價值,並開放相應的兌換權限。
不過有個規矩:不是自己勞動得來的東西不能換錢。
但刺繡是她親手做的,完全可以換米麵糧油。
要是想,她也能折成現金給何玲,這都不是難事。
不過係統也有一條明文規定:非本人通過勞動獲得的物品,不得用於兌換現金。
比如撿來的、彆人送的,或者拿錢買的成品,一律不算。
但如果是自己動手製作的東西,比如一針一線繡出來的作品,那就是合法的勞動成果,完全可以拿去兌換米、麵、油、鹽等生活物資。
而且,如果她願意,係統也支持將這些勞動所得折算成七十年代的通用貨幣,直接換成現金交給何玲。
操作起來並不複雜,隻需要在係統界麵確認物品信息,提交審核,幾秒鐘就能完成兌換,方便又安全。
幾個廠嫂聽了都替何玲高興。
她們家裡男人在部隊,日子安穩,可何玲不一樣,全家就靠王二妮一個人掙工分,家裡沒彆的收入,大夥心裡都記掛著。
幾個廠屬婦女聽了這番話,臉上都不由自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們自家的情況還好,男人在部隊裡當兵,每月有津貼,家裡也分糧分菜,日子過得安穩踏實。
可何玲不一樣,她丈夫早就沒了,兒子順哥年紀還小,眼下全靠她姐姐王二妮一個人在生產隊裡掙工分養活一大家子。
沒有額外收入來源,平時買鹽買針都得精打細算。
大夥兒平日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早就想幫她一把,隻是苦於沒合適的門路。
如今聽說赫嫂子的手藝能變成錢,還能長期做下去,她們都覺得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要是能靠賣繡品貼補家用,她家的日子也能鬆快不少。
要是赫嫂子真能把這刺繡做成一門副業,靠賣繡品掙點外快,那何玲家的日子肯定能鬆快不少。
起碼以後孩子上學買本子、家裡添件新衣裳,都不用再東拚西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