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潮州:廣濟古橋、潮劇低吟與城牆月下的文雅主章_地球交響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地球交響曲 > 第66章 潮州:廣濟古橋、潮劇低吟與城牆月下的文雅主章

第66章 潮州:廣濟古橋、潮劇低吟與城牆月下的文雅主章(1 / 1)

進入潮州,是一個轉音的過程。

從揭陽的巷口踏出那一步,時間似乎就慢了一拍。車窗外的景致漸次變得古樸,屋脊開始翹起,河水漸寬,樹影漸濃,風中多了一種名為“從容”的氣息。

潮州不是一個用喧嘩博取關注的城市,她像一位自幼習字練劍的女子,話語輕柔,步伐穩健,眼神裡卻藏著十代書香和百年風骨。

《地球交響曲》的第六十六章,不是新篇,而是古章,是一段從城牆走來的舊詞,是一出不為人多,隻為人懂的低吟。

一、廣濟橋上:浮梁轉板,潮水渡心

我到達潮州的第一站,是廣濟橋。

那是城之脊梁,也是潮之門庭。它不像洛陽橋般靜臥不動,而是動靜結合,十八梭船如畫中落墨,一節節浮梁如心跳頻率,隨著潮水起落,有開有合。

晨霧未散,橋上的老者正在擦拭木板。他姓許,是第五代橋工。

我問他:“橋動的意義是什麼?”

他想了想,說:“水是活的,橋要懂得讓。”

我望著那幾艘緩緩合攏的浮橋,像看見時間被一板一板重新搭建,仿佛曆史不是久遠,而是可以行走的現時。

我寫下:

“潮州的廣濟橋,不在於連通,而在於理解。它不是強渡,而是隨潮順情。讓,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文。”

二、韓文公祠:一城之魂,半市文章

潮州不以商業立名,卻以文德傳世。

韓文公祠就築在韓江之畔,簷下碑林林立,古木蔥蘢。祠內香火不旺,卻淨得叫人想脫鞋輕步。

我站在“海國圖誌”的石碑前,望著那位千年前被貶至此的文士,如何在偏隅之地築書院、修堤壩、教民風、正禮俗,最終用文字改變了一方風氣。

一位年輕誌願者對我說:“韓愈來了之後,潮州不再隻是嶺南水鄉,它成了文化要地。”

我問:“你覺得現在還有用嗎?”

她說:“我們不寫八股了,但心裡還敬文。”

我寫下:

“韓文公未建城,卻築魂。他留下的不是文章,而是底色。潮州的風,不吹橫幅標語,卻吹進書卷茶煙與小兒啟蒙。”

三、潮劇春秋:低聲唱事,高腔說情

潮州人說話本就帶音,唱起潮劇來,更顯婉轉。

我走入一間潮劇票房,廳內不過十數人,台上卻燈光齊明。一位老旦正唱《陳三五娘》,腔調細長如絲,落點如刀。

唱到情濃處,一位老婦人偷偷抹淚。旁人不語,隻輕輕將一盞茶換熱。

我問一位旁聽者:“你們聽得懂全部內容嗎?”

他搖頭笑:“不一定要懂。聽得出心情就夠。”

我望向台上,劇終時那位老旦鞠躬,步下時依然背脊筆直,仿佛她不是下台,而是從另一個時代走回現實。

我寫下:

“潮劇不是娛樂,是紀事。它唱的不隻是古人之情,更是今人之理。一句‘唔驚苦,唔驚難’,足以抵得過浮世噪音。”

四、牌坊街與城牆邊:青磚紅燈,慢火煮粥

夜色降臨,我行走在潮州古城牌坊街。

街燈不強,但足以照見每一塊石板的紋理,每一根飛簷的走勢。巷口有豆花攤,屋角有潮汕小食,一盞盞紅燈籠掛在老窗上,照出一段又一段靜好的年歲。

我靠在城牆邊小坐,一位老人正在用砂鍋煮粥。他遞給我一碗,笑說:“不喝這粥,不算來過潮州。”

粥淡如水,卻越喝越暖。他說:“潮州人,不急於第一口濃,咱們講究的是‘熬’。”

我寫下:

“潮州城的夜,不在於熱鬨,而在於‘留得住’。一口粥、一盞燈、一段巷,便是千年不散的故鄉構圖。”

五、地圖與古章抒情的合音篇

深夜,我在客棧點燈抄錄地圖。

從廈門、汕頭、揭陽一路南下,如今走至潮州。這不是一段旅程的終點,卻像是一曲長樂的句尾停頓。潮州的腳步,是古章的重音,也是全篇的換調。

我在《地球交響曲》頁腳寫下:

“潮州是一段低吟淺唱的主章,不在高台熱場,而在月下冷簷。一橋一祠,一粥一劇,皆是文化不是表現,而是骨子裡的教養。她讓人不慌,不爭,不輕易高聲,卻深得眾心。”

潮州不送彆人,她隻是安靜看你走遠,然後在心底合上一段旋律。

我輕聲說:

“往南,便是汕尾——山海相依、漁村老碼頭與東江潮調的邊界之音。”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