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做風景,而是安放故事。”
四、新縣將軍縣紀念館:革命血脈的低聲回響
信陽還是一座有“紅色血緣”的城市,尤其是新縣,被稱為“將軍縣”。
我去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烈士紀念館,展廳裡一幅幅照片、一排排烈士名錄,密密麻麻如林如海。我站在一尊青年烈士雕像前,感受到一種無聲的重量。
一位講解員低聲說:“信陽的紅,不是宣傳口號,是走出來的。”
我寫下:
“信陽的血,不濃不烈,
她藏在靜默的山林裡,也藏在回鄉的清風中;
她不奪目,卻直指人心。”
五、信陽老街與書局:午後紙墨,傍晚炊煙
最後一日,我在信陽老街閒逛。
這裡沒有高樓遮天,卻處處是生活的痕跡。豆腐坊、布鞋鋪、老茶館、小書局……一切不招搖,安然生存。夕陽斜照,孩童嬉戲,書局裡一位老先生正撫著線裝書翻閱。
他看我進來,遞給我一本《淮南子》,說:“咱這裡的書,也有古意,你彆嫌土。”
我接過書,覺得手心都有了溫度。
我寫下:
“信陽的書,不在出版量和榜單裡,
她在晨曦照進的書架上,在黃昏燈下的一盞茶;
她不博學術之名,隻講讀書之實。”
六、水與茶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南陽
五天信陽之行,我從湖邊走入茶山,從彆墅走入祠堂,從烈士園走進書局。她不像繁城那般層層疊疊,但每一步都踏實;她不強調特色,卻自有清香。
這是一座被綠氣與霧氣包圍的城市,
她不大聲喧嘩,卻日日言說;
她讓人放慢腳步,卻不拖慢前行,
她是中原的出口,也是南國的前庭。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雲水之間、茶與火並重的江淮之地鄭重落筆:
“第210章,信陽已記。
她是一壺毛尖的回甘,
也是一份文明走南望北的溫度。”
下一站,是南陽。
我要西行,進入那片被稱為“諸葛臥龍地”的城,去看伏牛山的沉靜,聽臥龍崗的低語,再探一探中醫與武侯如何在一座城中並行千年。
我合上茶杯,輕聲說:
“茶已溫,策將起——南陽,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