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說壯語,卻有千軍萬馬的氣象。”
四、桐柏山與伏牛餘脈:沉默之山,靈氣之源
第四天,我驅車入山。
桐柏山靜臥於南陽南端,雲霧繚繞,山石蒼翠,溪水潺潺。偶有修行者行於山道,步履輕盈,身披布衣。
我在山間遇見一位樵夫,他說:“這山,不說話,但你聽它,是有教你的。”
他帶我走進一段古棧道,霧氣中,青苔與苔痕皆似時間的腳印。
我寫下:
“南陽的山,不靠海拔奪人,
是將厚重收進泥土後的一次沉默思考;
她不送你遠方,卻把你留在心頭。”
五、社旗縣城與民間工藝:舊市樓下的煙火溫度
最後一天,我前往社旗縣。
這裡保留著大量晚清、民國建築,還有數百年曆史的傳統集市。老街上,糖人攤、吹糖藝人、木雕匠人依舊三三兩兩,孩子圍著看,老人坐在青石凳上喝茶。
我隨手買了一隻小木雕馬,攤主笑說:“南陽以前有馬市,咱這地兒馱過驛站、拉過軍糧,也馱過詩書。”
我寫下:
“南陽的市,不在商場玻璃中,
而在舊磚瓦下傳承的技藝;
她不靠更新換代,隻靠一個個不舍的手藝人。”
六、山與策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平頂山
五天南陽之行,我從草廬走到藥堂,從古磚走入山林,從山間走入舊市,從千年中醫之道走進一盞溫酒。
這座城市,是諸葛亮的寧靜,是張仲景的回春,
是伏牛山的沉穩,是漢代生活的折頁;
她不慕新潮,不爭前列,卻靜靜把根紮入曆史與人心。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伏牛餘脈、藥香之間、智慧溫潤之地鄭重落筆:
“第211章,南陽已記。
她是智慧的沉默,
是理想的歸處,
是一座用千年等你低頭看見的城。”
下一站,是平頂山。
我要穿越群山之北,進入那座“煤都”與“鷹城”共稱的工業城市,去看一座用黑金鑄就筋骨的城市,如何在新時代尋找柔軟的詩意。
我收起筆記,輕聲說:
“策已定,鐵將鳴——平頂山,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