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鋼鐵廠的轉身:從轟鳴到智慧
我拜訪了平頂山一家正在轉型的國企鋼鐵廠。
負責人說:“我們現在搞智能製造,引入機器人,雖然產量下降了,但安全率提升了好幾倍。”
在無人車間,我看著機械臂搬運鋼板,如流水般流暢,而牆上還掛著“質量是生命”的老標語。
“以前靠人死扛,現在靠科技活著。”工程師說完,抬頭望了望天,灰中泛藍。
我寫下:
“平頂山的鋼,不再是熾熱的怒吼,
而是低調的重構;
她學會了溫柔地強大。”
五、新城與希望:石頭上的綠意
最後一晚,我住在新城區一家青年旅社。
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在這兒搞設計、做電商、開咖啡店、學電焊、讀夜校。旅社老板娘是個三十歲出頭的返鄉女青年,她說:“我不想在北上廣漂,回來後,發現咱家鄉也能當‘主角’。”
旅社窗台上擺著一盆多肉植物,牆上掛著她用廢舊礦板畫的字:“山不動,心動。”
我寫下:
“平頂山的新,不是推倒重來,
而是在老磚縫中開出綠芽;
她不爭時尚,卻守得住初心。”
煤與詩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許昌
五天平頂山之行,我從井下到車間,從老街到新城,從孩子的夢想到老人的背影,從煤的黑走進希望的綠。
這座城市,曾是中國重工業的骨骼,
也正在成為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再生。
她從不拒絕沉重,卻也不逃避輕盈;
她的光,不耀眼,卻始終燃著。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伏牛山北、鷹展之翼、黑白交錯的平原之上鄭重落筆:
“第212章,平頂山已記。
她是黑金冶煉的記憶,
也是綠芽初生的開始。”
下一站,是許昌。
我要走進那片三國故地,探尋曹魏之根,看看‘智’與‘權’如何在這片中原沃土上生長千年。
我收起行囊,輕聲說:
“火未熄,謀將起——許昌,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