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人聲鼎沸,水席館前排滿了人。水席,是洛陽的宴飲傳統,湯水如流,菜式繁複。一位掌勺大媽告訴我:“我們家祖上就是宮裡燒菜的。”
我坐下,嘗了第一道“牡丹燕菜”,味道清淡而溫潤,像是花開入喉。我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遊人,不禁感歎:在這煙火中,洛陽依舊活著。
我寫下:
“洛陽的飯,不是填飽肚子,
是傳承的載體,是盛世的縮影;
她不是宴,是儀式。”
五、隋唐遺址公園與洛浦夜色:盛世背後的回眸
最後一晚,我漫步至隋唐遺址公園。
大明宮殘基猶在,夜風中燈光如潮。廣場上有年輕人跳舞、跑步、小販推著糖葫蘆車輕聲叫賣。
在一處殘垣邊,我遇見一位攝影師,他對著斷牆連拍數十張。
“你在找什麼?”我問。
“我在等它笑。”他指著斷壁,“等它在夜色裡,露出盛唐的牙。”
我站了許久,果然,看見月光灑在那塊磚上,像是王朝的微光尚存。
我寫下:
“洛陽的夜,不全是靜,
它藏著盛世的一點殘響,
藏著人們不願忘記的光。”
花與史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三門峽
五天洛陽之行,我在佛像下仰望,在街市中沉醉,在遺址間沉思,在湯碗裡體味。
她不是死去的古都,
她是一部還在寫的曆史劇,
一朵未凋的牡丹,
一條仍在奔跑的河。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伊洛交彙、十三朝煙雨、盛衰更替之處鄭重落筆:
“第218章,洛陽已記。
她是天命之城的塵世遺珠,
也是今人心中仍願再築的帝國。”
下一站,是三門峽。
我要順黃河繼續西行,走入那座因水而起、因壩而名的城市,去探黃河奔流的脊梁,聽它在峽穀與新城之間咆哮與低吟。
我係好鞋帶,輕聲說:
“花已謝,水將湍——三門峽,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