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氣,不浮華,
她在一池碧水、一卷殘書中;
她的文,不堆砌詞藻,
是千年文化自省的光。”
四、古城巷裡與清真美食:民間肌理的溫度
我走進保定老城的街巷,在城南一帶徘徊。
這裡有許多清真老館子,香氣四溢,清湯羊肉、炸灌腸、驢火香味纏繞。午後陽光落在青磚灰牆上,老人靠牆曬太陽,孩子推著陀螺,叫賣聲像鳥鳴般穿過街口。
一家老字號的掌櫃看我拍照,笑著說:“遊客不多啊,咱這兒靠的不是吆喝,是回頭。”
我嘗了那碗羊湯,鮮香不腥,一口下去渾身暖透。他又遞來一塊炸糕,說:“這叫‘舍得給料’,吃得舒坦,走得安心。”
我寫下:
“保定的味,不在調料裡,
而在匠人手心;
她的市井,不講熱鬨,
卻有一種慢慢靠近的溫。”
五、軍工小城與未來之路:靜水深流的現代曲
最後一日,我來到保定新區。高樓林立,機器人園區、智能製造展廳一應俱全。年輕人西裝革履進出辦公樓,與城南老街如兩座世界。
一位剛從北上廣返鄉的青年工程師接受采訪時說:“彆人看不見我們,但我們一直在做未來。”
他說他們做的是軌道交通的零部件供應,“高鐵過你門口,是我們車間裡出來的東西。”
我忽然明白,保定的“現代”不是張揚的科技炫技,而是埋頭做事、做得久、做得準。
我寫下:
“保定的遠,不靠呐喊,
是低頭種樹、幾年之後給你陰涼;
她不爭做光環,
卻在悄悄供給一座國家的速度。”
書卷合攏·地圖落筆·啟程滄州
五天保定,我從湖光書香走入鐵血記憶,從炸灌腸的熱油鍋走進高鐵製造車間。這是一座不依靠“標簽”出圈的城市,但她自有氣場,一如她的曆史之深、現實之穩、未來之靜。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的地圖,在冀中平原北側、蓮池湖畔、老街深巷處,鄭重寫下:
“第241章,保定已成。她是舊製之魂,是新局之骨。”
下一站,是滄州。
那是河流的城市,武術之鄉,九河下梢的地理之魂。我將繼續前行,在河網之上、鹽道之下,聽聽那一座城市在灘塗與拳風中講述自己的本事。
我擰緊水壺,戴上帽子,輕聲說:
“文已深,拳將至——滄州,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