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車前往五蓮山,這座名字帶著儒釋氣息的山嶽,自古被稱為“海邊的廟堂”。它不像泰山那樣巍峨,也沒有黃山的仙氣,卻自有一股沉靜蒼茫的古韻。
山中林密,怪石嶙峋,沿著棧道登高,能看到成片成片的雲海在腳下翻滾。風中夾雜鬆香,寺廟鐘聲時遠時近。
在一處石門上,鐫刻著“天開圖畫”四字。我在那一刻頓悟:山之所以偉大,不是因它高,而是因它能收留人心。
在山頂,一位修行者遞給我一碗山泉煮的茶。他說:“你來這山,是看山,還是看自己?”
我答不上來。但我知道,我來這裡,不是為了攀頂,而是為了安靜。
我寫下:
“日照的山,不擅驚豔,
卻以千年之穩,存心間之靜;
她的石,不言語,
卻刻滿了人心最柔軟的折疊。”
五、燈火裡的生活:夜與心的對話
日照的夜,不喧鬨,卻明亮。
我在東港區隨意走走,路邊是燒烤攤、奶茶店、小超市,還有年輕人手牽著手的笑聲。小城的夜,是寫在呼吸裡的幸福——不用擁擠的地鐵,不需高昂的消費,隻要一條街、一串烤串、兩盞燈,就夠了。
在一家老店吃海鮮麵時,老板娘問我:“你一個人來旅遊啊?住哪兒?”
我說了間小旅館。她一邊下麵一邊叮囑我:“小城市沒啥高樓大廈,但人心實在,天亮之前你要是困了也可以來這兒坐,咱通宵開著。”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地球交響曲》裡曾寫過的一段:
“真正的家,不一定是你出生的地方,
而是你走累了,有人遞一碗熱湯。”
我寫下:
“日照的夜,不濃烈,
卻能在你最沉默時給予陪伴;
她不求驚豔,
隻求你記得——來過,溫過。”
光落在地圖上:我為你點燈,泰安在望
離開日照的清晨,天剛剛亮,海麵泛著魚肚白,陽光還沒全然鋪展,但我已整裝待發。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在東海之濱、光照之城處,鄭重寫下:
“第250章,日照,記。
她是光的城市,人的城市,
她沒有刻意追趕時代,
卻用自己的節奏,
活成了生活最溫暖的注腳。”
下一站,是泰安。
我要登一座山,不隻為望遠,而是為走入中國人心中那座不朽的“中嶽”,聽聽泰山腳下的人如何看天命、看山河、看人生。
我背上背包,心裡默念:
“日照已暖,泰安將重——山河再啟。”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