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之人,
不必詠歎泉之美,
他們早將泉水,
活進了日子的每一口呼吸裡。”
四、泉水人家:一院一泉的世代傳承
我特意拜訪了一戶典型的“泉水人家”,朋友介紹下,我得以走進他們的四合院。
院中一株老槐樹下,泉水從地縫湧出,彙入一方小池,池邊有青磚搭成的洗衣台,還有一口老井與泉相連。主人是位七旬老人,姓王。
他說:“這泉水,是我爺爺那輩就有的。小時候每天都用它煮飯、洗衣服、泡茶,現在我孫子也喝這水。”
我問:“您怎麼知道泉水還在流?”
他笑著揭開石蓋,隻聽水聲汩汩,清澈見底。“泉水不息,就是家不斷。”他說。
我望著這一池泉水,仿佛看見一個家族在這院中成長、延續、歸來。
濟南之泉,不隻是自然現象,而是家譜的一筆,是血脈的延長。
我寫下:
“濟南之泉,
不是城市的點綴,
是家的核心,
是時間也帶不走的根。”
五、夜色泉城:光影下的心之柔軟
濟南的夜晚,最讓我動容。
我在寬厚裡街區漫步,石板路在燈光下泛著微光,牆上的燈籠隨風微晃。街頭藝人彈著吉他唱老歌,泉水在暗渠中潺潺穿行。
我坐在一處泉邊,聽著水聲與遠處人聲交織,忽然有種錯覺:這不是一座現代都市,而是一首被低吟了千年的詩。
一對老夫妻經過,手牽手,各自拎著一瓶泉水。我起身致意,老人笑著說:“晚上水最清最涼,拿回家煮茶。”
我問:“天天來?”
他點頭:“泉水養人,養心。”
那一刻,我覺得,濟南不隻是泉水之城,更是讓人願意慢下來的城市。
我寫下:
“濟南的夜,
無須霓虹喧嘩,
隻憑一盞泉邊燈火,
便能喚醒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泉水落入地圖:下一個城市,火熱與煙火共舞
離開濟南的清晨,我在一口泉邊洗了把臉,冰涼泉水劃過額頭,像是這座城市的最後一次撫慰。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252章,濟南,記。
泉水之都,文脈之根,
她不是潮流之地,
卻是讓人想回、願住、能靜的地方。”
下一站,是淄博。
我聽說,那是一座正在“爆火”的城市,但火背後的人,煙火裡的魂,我更想親眼去看看。
願泉水送我,赴一場熱辣燙心的相逢。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