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泉水送彆我從濟南出發,列車一路向東。窗外山丘漸平,田野與廠房交織,炊煙與晨光並行。沒多久,一座既古老又熾熱的城市躍然眼前——淄博。
在很多人眼裡,淄博是一座“突然火了”的城市,是燒烤與蘸料的江湖。但我知道,這火不是憑空而來,它燃燒的,是齊魯大地幾千年未曾熄滅的真性情。
火能暖身,也能煉人。於是,我來淄博,看一看這座城市如何在炊煙裡重燃希望,如何在爐火中鍛造真誠。
一、齊文化博物館:千年火種,薪火相傳
我第一站來到的是齊文化博物館。
走入其中,迎麵便是一尊青銅戰車,沉靜威嚴,仿佛仍聽得見馬蹄鏗鏘。我循著展覽,踏進一個橫貫千年的時空。
展廳中提及周代分封,“薑太公封於營丘”,建立了齊國的根基。那時的齊,不隻善戰,更以商立國,重才用人,風氣開放。
我站在一個複原的古爐前,聽講解員講“管仲改革”“稷下學宮”,那些火一樣的思想,在這片土地上碰撞出文明的光。
講解員笑說:“咱淄博人從古到今,都講個‘實在’,說乾就乾。”
我在手邊的本子上寫下:
“淄博的火,
不是一時之熱,
是千年不熄的薪火,
代代生長在骨子裡的‘乾’與‘實’。”
二、古村周村:商賈舊道,煙火猶存
我搭公交去了周村古商城。
下車那刻,恍若穿越。青石板街道兩旁,是雕梁畫棟的鋪麵老宅,招牌沿用百年字號,街頭巷尾飄著芝麻糖與炒貨香氣。
一位老茶館老板告訴我:“這條街,清代就成規模了,那時南來北往的商隊都要歇腳。”
我在茶館坐下,喝著炭火煮的罐罐茶,看窗外遊客拍照、孩童追逐,忽然有種錯覺:時間好像沒有走遠。
這城市懂得保存曆史,也懂得賦予它新的意義。
一位本地畫師在牆邊支起畫架,描摹眼前的街景。他說:“咱這地方,老得透亮,新得有勁。”
我寫下:
“淄博的街,
不是為了懷舊,
而是讓人知道,
老東西,也能活得有聲有色。”
三、夜幕燒烤:一把炭火的城市溫度
傍晚時分,我終於來到人們口中的“靈魂地標”——淄博燒烤一條街。
炭火明亮,肉串滋滋作響,蘸料小碟排成一列,圓餅熱氣騰騰。食客圍坐,小餅夾肉,蘸上醬汁,一口咬下,是煙火味,更是人情味。
我找了家人氣最旺的小攤坐下,對麵是一群剛下班的廠區年輕人。
“你不是本地人吧?”一個男孩笑著問我。
“來旅行的。”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