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的老油田,
不產轟動的故事,
但有不散的煙火;
那些擰在一起的人,
在黃河的邊上,
一次次用汗水填平土地的空白。”
四、孫子故裡:兵法之外,是智慧的日常
來到濱州,自然繞不開惠民縣。
這裡是兵聖孫武的故鄉,也許是這座城市最廣為人知的文化名片。
我踏入孫子兵法城,園林錯落,碑石林立,兵法語錄如春風細雨般點綴其間。講解員是一位中學生,誌願講解,言語有條不紊。
我問他:“你理解《兵法》嗎?”
他笑了:“不全懂,但我記得一句,‘不戰而屈人之兵’。我爸是做調解工作的,他說,能化解一場爭端,比打贏一次官司更難。”
這一句,讓孫子的智慧從書本走到了人間,從兵事走入了生活。
我寫下:
“濱州的智慧,
不是攻城略地的冷硬,
而是平日裡不動聲色的智慧,
是從書到心、從兵法到家事的過渡。”
五、黃河夜色:不聲張的溫柔
夜晚,我在黃河邊的廣場看人跳舞。
不是廣場舞的喧鬨節拍,而是一對對老年人,拉著手在黃河風裡緩緩轉身,像一張舊唱片慢慢放著屬於自己的旋律。
旁邊一排炭爐上,賣著熱豆腐腦、煮花生和烤紅薯。我買了一份豆腐腦坐下,望著黃河對岸微光點點。
風吹來,不冷,卻讓人想安靜。
我寫下:
“濱州的夜,
不是都市燈紅酒綠,
而是黃河岸邊的一碗熱豆腐腦;
她不說故事,
卻讓你在無言中,
讀懂歲月的柔情。”
黃河繞過之後,望向渤海邊的津門
清晨,列車緩緩駛出濱州站,我靠著窗,看黃河逐漸退遠。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57章,濱州,記。
她不唱主旋律,
卻以布、鹽、河、油、智慧,
織出一幅沉靜的中國底色。”
下一站,是天津。
我要去看那座近代中國的海關舊地,聽那裡的風,是否依舊吹著市井與時代的交響。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