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區門口,一對來自伊爾庫茨克的夫婦正推著嬰兒車拍照,看到我後熱情地打招呼,雖然語言不通,但笑容傳達了友誼。
他們還邀請我合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再大,也可以握手言和。”
我寫下:
“時代的列車,
在這裡彙聚東西方的夢想,
一座口岸城市的胸懷,由江河鑄就。”
五、滿族與朝鮮族:多民族共生的韻律
在佳木斯,少數民族文化活躍。滿族村落保留著薩滿文化和古老節日,朝鮮族街區彌漫著泡菜和打糕的香氣。節慶時分,廣場上能看到朝鮮族舞蹈和滿族鼓樂,成為這座城市多元氣質的鮮明注腳。
我和一位朝鮮族大媽學做泡菜,聽她唱家鄉的民謠。她說:“我們這裡的人,不管來自哪裡,都會在這片土地上找自己的幸福。”
她一邊攪拌辣椒醬一邊笑著說:“辣得過癮,就像我們過的日子。”那種豪爽直白,帶著東北女人獨有的真性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晚上我還被邀請參加一場朝鮮族篝火晚會,孩子們圍著火堆唱歌跳舞,年長者端著米酒微笑相迎,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真正的融合與平等。
我寫下:
“民族的色彩,
讓江畔的生活更加斑斕多姿。”
六、夜色下的佳木斯:溫暖與堅韌
夜幕降臨,鬆花江邊燈光如織,城市的夜生活熱鬨而不喧囂。小吃攤上飄來鍋包肉和燒烤的香味,行人三三兩兩,孩子們在廣場嬉戲。
我坐在江邊長椅上,望著對岸的俄羅斯小鎮燈火閃爍,想象著那一江之隔的異國故事。城市的夜色溫柔又安靜,讓人有一種踏實的歸屬感。
江風拂麵,有點涼,卻也醒神。我忽然明白了這片土地上的一種“倔強”:不喧不鬨,卻始終不肯低頭。
遠處傳來廣場舞的節奏聲,江麵上映著五彩燈影,我閉上眼睛,感受到這個城市心跳的頻率。
我寫下:
“佳木斯的夜,
像江水一樣包容而堅定,
讓每個漂泊的人都找到回家的理由。”
地圖落筆:佳木斯篇章終,鶴崗待續
離開佳木斯時,清晨的江麵起了薄霧,我在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292章,佳木斯,記。
江水的溫柔,
移民的堅韌,
黑土地上的希望。”
下一站,是鶴崗。
我要在更北方的煤城與林區之間,繼續書寫屬於東北大地的生活詩篇。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