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下:
“綠色,是伊春最寶貴的財富,
一座城市的自我救贖,
也是人與自然的嶄新盟約。”
五、林區的文化與記憶
林區人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每年五月的“林都文化節”,人們在廣場上敲鑼打鼓,表演林區秧歌、舞龍、拔河、民謠。孩子們則扮成“林海小衛士”,在遊行中高喊“保護森林,守護家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走進林區博物館,看到一把把老斧頭、木工工具,還有幾乎鏽跡斑斑的伐木機,仿佛依然能感受到它們穿梭在林海間的轟鳴。展櫃裡有林區女工縫製的花棉被、木匠雕刻的“林都圖騰”,還有上世紀林業大會的獎狀。講解員用自豪的語氣說:“伊春的曆史,就是一部林區人奮鬥與轉型的史詩。”
我在展廳角落停下腳步,默默記錄下:
“每一根年輪,
都是林區人記憶的刻痕;
每一道斧痕,
都是曆史留下的溫度。”
六、林都夜話:星空下的心靈歸宿
夜幕降臨,伊春的林區燈火星星點點。城市不大,卻極其安靜。許多居民習慣晚飯後去林間小道散步,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抬頭便是北國最明亮的星空。江畔有幾家小酒館,三五好友圍桌,邊喝白樺樹汁酒,邊講述林區的趣事與夢想。
我坐在林都廣場的長椅上,望著遠山的輪廓,思緒萬千。這裡的生活沒有都市的喧囂,卻有一種自然生長的踏實感。也許正因為這樣,伊春成為許多“南方人”向往的心靈歸宿,也是無數林業人“離不開”的故鄉。
我寫下:
“林都的夜,靜得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
這裡的星空,仿佛承載著林區人最深的鄉愁和希望。”
地圖落筆:伊春篇章終,大興安嶺待續
離開伊春時,我再次翻開地球地圖,在林海的邊緣鄭重寫下:
“第294章,伊春,記。
林的呼吸,人的希望,
歲月輪回中的綠色傳奇。”
下一站,大興安嶺地區。
我要在那片遼闊、神秘的“北國脊梁”上,繼續書寫屬於中國林海雪原的壯闊詩篇。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