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的家庭,
就像林海裡的鳥巢,溫暖又堅韌,
守望著屬於北方的幸福與寧靜。”
五、生態修複與極北邊境的希望
大興安嶺的生態修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停伐後的林區,開展大規模的人工造林、濕地恢複和野生動物保護。近年來,這裡成為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為鬆花江、嫩江等流域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清流。
我來到一處濕地保護區,見到許多誌願者和科學家正在觀測水鳥、修複植被。河畔的葦叢中,黑頸鶴、天鵝、灰鶴等候鳥棲息。林區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沿濕地邊觀察生態變化,繪製野生動物手賬,種下自己的“希望樹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位生態工程師說:“大興安嶺不隻是‘木頭倉庫’,更是中國的綠色脊梁。我們要讓這片土地永遠青翠,守護好祖國的北大門。”
我寫下:
“極地的綠色,是祖國的脊梁,
一棵樹、一隻鳥、一條小河,
都是未來的希望。”
六、極夜星空與林海心語
夜幕下的大興安嶺,天地蒼茫。城市的燈火稀疏,林區外便是無邊的黑暗。可當我走出小鎮,仰望天空,極地的星辰像碎銀灑滿天宇,北鬥、獵戶、銀河清晰可見。林海之中,有風聲、雪聲、偶爾還有遠處狼嚎與鹿鳴,一切都被夜色溫柔地包裹。
我在林區小道獨自漫步,任夜色與星光流淌在心間。身後是人家的燈火,身前是無儘的森林與冰雪。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與大地、與星空、與這片林海融為一體。極北的孤獨與溫情,讓我在旅途的途中找到了內心的歸屬。
我寫下:
“大興安嶺的夜,是極地的靜謐和神秘,
也是每個守林人、每個旅人心頭的溫暖。”
地圖落筆:大興安嶺篇章終,呼倫貝爾待續
離開大興安嶺時,晨曦剛剛點亮林梢。我在地球地圖的最北端,鄭重寫下:
“第295章,大興安嶺,記。
林海的守望,民族的記憶,
中國極北的綠色脊梁。”
下一站,呼倫貝爾。
我要在那片遼闊無垠的草原和森林交彙之地,繼續追尋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傳奇。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