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果洛草原的夜色還未褪儘,我已整裝啟程,踏上駛向東南的旅途。汽車沿著青藏高原的公路盤旋,翻越雪線、越過草地,逐漸下行到湖泊與田野交融的高原腹地。眼前風光緩緩轉變,廣闊的牧場、澄澈的湖水、繽紛的經幡與潔白的藏寨交相輝映——這裡就是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318章,海南藏族自治州。
湖畔高原,藍色牧歌,
這是大地與天空深情交融的地方。”
一、青海湖東岸:蒼茫水天與高原牧野
海南州的東緣,便是青海湖的碧波。晨曦中,我來到貴德縣的湖畔,水天一色,湖麵在晨風下泛起粼粼銀光。成群的水鳥在湖麵起舞,藏族牧民趕著牛羊在岸邊緩緩行進。天空湛藍,陽光如洗,遠處雪山與油菜花田交錯成一幅大自然的畫卷。
湖畔不遠處是金銀灘草原。每年盛夏,野花漫山遍野,成千上萬的犛牛、羊群遊蕩在綠茵之間。青年們在草地上騎馬、摔跤、角力,老人們則在帳篷裡喝奶酒、講述過去的故事。每當節慶時分,草原成了歌舞的海洋,鍋莊舞、六弦琴、情歌對唱此起彼伏。
我寫下:
“青海湖畔,是蒼茫與溫柔的交彙。
水天之間,每一朵浪花都是牧歌的音符,
每一片牧野都藏著家園的根脈。”
二、貴德黃河:高原綠洲與萬頃田園
海南州不僅有湖,還有黃河。貴德縣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黃河在這裡緩緩流淌,滋養著無數田園。春夏之交,兩岸杏花、梨花、桃花盛開,田野被一片片油菜花和青稞地裝點得如詩如畫。
我在黃河北岸的村莊停留,田野裡農民正在耕作。漢族、藏族、回族的男女老少混雜勞作,拖拉機、牛車、手扶犁一起穿梭於田埂。孩子們在田頭打鬨,老人在樹下乘涼,婦女們在河邊洗衣,家家戶戶門前晾曬著剛采收的蔬菜、玉米、洋芋。
村裡阿訇和活佛時常結伴而行,去看望老人或病人,講經問苦。家家戶戶無論漢回還是藏族,皆以誠相待,生活中處處透著信仰與親情的交融。
傍晚時分,我隨村民來到河邊放牧。黃河水潺潺流淌,岸邊的柳樹下,老人彈起冬不拉,歌聲裡有對大河的敬畏,也有對親人的思念。晚霞映紅了田野和水麵,孩子們把羊趕回圈,村莊歸於寧靜。
我寫下:
“貴德的黃河,是高原的綠洲,
也是生活的源泉。
一江春水,兩岸田園,
人們在這裡守望四季流轉,歲月安然。”
三、藏地市井:多元交融與溫暖煙火
海南州下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等縣,各地市井集市皆有獨特的藏地風情。每逢趕集,牧民、農人、手藝人、商販彙聚一堂,漢族的鍋盔、回族的饊子、藏族的奶渣、蒙古族的奶皮齊聚一堂。
我在共和縣城的集市徜徉,攤位上牛肉乾、青稞麵、草原蜂蜜、唐卡、銀飾琳琅滿目。攤主們用普通話、藏語、回族話熱情招呼,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交織成高原的生活樂章。
這裡的市井格外包容。藏族婦女與漢族師傅相互交換手工藝品,回族老爺爺為牧民修鞋,土族阿姨教孩子們跳鍋莊。攤販們聚在一起喝甜茶、吃餃子,分享各自家鄉的笑話和軼事。
黃昏時分,街頭巷尾燈火點點,青年男女騎摩托穿梭於市區,孩童們在廣場嬉戲。夜市攤點飄出烤肉和麵片湯的香氣,老人們圍坐喝茶、下棋、嘮家常。
我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