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高原上空回蕩。”
四、曆史與邊關:絲路遺痕與草原烽煙
海北地處古絲綢之路新北道要衝。祁連縣的阿柔大寺、草原石刻、古驛站、烽燧遺址,見證著自漢唐以來中原與西域、農耕與遊牧的交融與碰撞。這裡曾是馬幫、商隊、兵馬、僧侶的必經之路,邊塞詩意、絲路遺韻留存在每一塊山石、每一條古道之中。
我跟隨當地導遊去看草原石人。它們靜靜矗立在風口山崗上,表情古樸,目視遠方。導遊講述著石人的傳說:那是草原上的守護者,是對往來旅人的祝福。牧民們至今依然會為石人獻上哈達和酥油。
在祁連山下的阿柔大寺,我見證了一場法會。寺廟氣勢恢宏,經幡飛舞,喇嘛們念誦經文,信眾磕長頭、轉經輪。寺外草原如海,遠處雪山與寺廟交相輝映,信仰與自然相融無間。
我寫下:
“這裡有曆史的足跡,
有邊關的詩和遠方。
風吹過高原,留下一串串舊時駝鈴的回響。”
五、草原生態:人與自然的守望
作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海北牧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近年來,退牧還草、濕地保護、雪豹巡護、野生動物救助等環保行動深入人心。牧民們不再單純依賴放牧,而是轉向生態畜牧、草原旅遊、手工藝、蜂蜜等多元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參觀了一家牧民合作社。負責人丹增介紹,合作社組織牧民種草養蜂,修複草場,保護珍稀動植物。生態旅遊逐漸興起,吸引著城裡人來草原住帳篷、騎馬、體驗牧民生活。孩子們在合作社的課堂上學著生態知識,放飛草原的夢想。
草原的風很大,吹起經幡和孩子們的笑聲。丹增說:“我們要讓草原更綠、湖水更清,讓牛羊、雪豹、天鵝都能安家。”
我寫下:
“生態,是高原最珍貴的家底。
每一寸草原、每一湖碧水,
都是人類和自然的共同家園。”
六、祁連夜色:高原星河與牧歌低唱
夜幕降臨,祁連山下的牧場、青海湖邊的村莊燈火點點。帳篷裡燃著篝火,牧民們圍坐喝奶酒、吃風乾肉、彈唱牧歌。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老人們仰望星空,天幕下銀河如練。雪山在月光下閃爍,湖水反射著點點星輝。
我獨自走在草原邊緣,聽風聲與遠處馬鈴聲交錯,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高原的懷抱裡沉靜下來。此刻,我感受到高原邊疆的遼闊與溫柔,也體會到生命在自然中的渺小與壯麗。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21章,海北藏族自治州,記。
祁連雪山,青海湖岸,
這是牧歌與星河交響的地方。”
下一站,武威。
我要離開高原湖畔,沿著河西走廊西行,去探訪涼州古城,見證漢唐邊塞的壯闊風雲。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