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吐魯番的夜色尚未消散,我已隨著晨曦踏上新的旅程,沿著天山南麓繼續西行。列車穿行於火焰山餘脈,葡萄園與戈壁相間,地平線上逐漸浮現出一道巨大的金色沙海——庫木塔格沙漠的輪廓在陽光下波瀾起伏。沙海腳下,一座邊疆小城宛若綠洲明珠,這就是新疆東部的門戶——鄯善縣。
鄯善,古稱樓蘭地,絲綢之路南道重鎮,是沙漠與綠洲、生存與夢想交彙的地方。古代樓蘭的消逝與現代城市的崛起,使這裡成為一首關於荒蕪與繁榮、堅韌與希望的壯麗詩篇。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29章,鄯善縣。
沙海無垠,綠洲新城,
這是荒原與人間攜手寫下的傳奇。”
一、沙海無垠:庫木塔格的風與詩
庫木塔格,意為“沙山”,是中國唯一與城市相連的沙漠。清晨,我來到沙漠邊緣,隻見金色沙丘連綿起伏,像大地的波浪延展至天邊。微風掠過,沙粒輕舞,晨曦中的沙海泛著溫柔的光。
我跟隨一支探險隊深入庫木塔格。領隊是一位本地維吾爾族青年阿不都拉,他笑著說:“沙漠是我們的鄰居,也是我們的朋友。”越野車馳騁在沙丘之間,時而爬坡躍坎,時而深陷沙窩,沙粒在陽光下像黃金般飛揚。
我們在一片沙丘高地駐足。阿不都拉講起庫木塔格的傳說:古時樓蘭王朝的駝隊曾在此迷失,沙海下埋葬著無數神秘。夜晚的沙漠尤為壯美,風聲低吟,銀河低垂,偶爾還有駝隊的鈴聲和牧民的歌謠隨風而來。
沙漠深處,偶爾能見到一叢胡楊和紅柳,頑強紮根於沙下。阿不都拉遞給我一杯清茶:“在沙漠,水是生命,樹是奇跡。”我們沿著駝道漫步,沙漠的靜謐和遼闊,讓人敬畏又沉醉。
我寫下:
“沙漠,是時間的海洋,
每一粒沙,都承載著曆史的低語。
在風與光中,夢想與堅韌同在。”
二、樓蘭餘夢:古國的消逝與追尋
鄯善曾是西域著名的古國樓蘭的腹地。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樓蘭因地處交通要衝而繁盛一時。後因環境變遷、戰亂頻仍,樓蘭古國逐漸湮沒於風沙之中,成為中國考古與探險的永恒謎題。
我參觀鄯善博物館,展廳陳列著樓蘭遺址出土的陶器、木簡、古錢幣、駱駝骨、絲綢殘片和乾屍。講解員動情地講述樓蘭王朝的興衰與神秘:“在樓蘭,每一寸土地下都有故事。樓蘭美女、絲綢古道、沙海駝隊,都是這裡的魂。”
隨同考古隊前往附近的古井和廢墟遺址。烈日下,土牆斷垣靜靜佇立,風吹過黃沙,仿佛能聽到古樓蘭人馬蹄與駝鈴遠去的回聲。考古隊員感歎:“在沙漠深處,隻有時間才是真正的主宰。”
我寫下:
“樓蘭的遺夢,流淌在每一陣風沙裡。
消逝並不等於遺忘,
曆史的回響,在荒原上永遠不死。”
三、綠洲生活:沙漠邊城的日常煙火
鄯善不是隻有沙海的孤寂,更有綠洲的煙火。庫木塔格沙漠與城鎮僅一牆之隔,城市被林帶、田園、葡萄園環繞,渠水潺潺,生命頑強綻放。維吾爾、漢、回、哈薩克、蒙古等多民族在這裡共居,市區街道整潔,廣場上雕塑與噴泉交錯。
我在市中心夜市閒逛。維吾爾大叔熱情地遞給我一塊剛出爐的饢,漢族小販賣著水果冰棍,哈薩克小夥推著新鮮酸奶。夜市裡烤包子、羊肉串、抓飯、葡萄乾、核桃、杏子、蜜瓜、哈密瓜琳琅滿目。攤位前人聲鼎沸,孩子們圍著賣藝人跳舞,老人們圍坐談天。
節慶時,麥西來普的鼓點與歌聲飄揚在市區廣場。青年男女手拉手旋轉起舞,遊客與本地人同樂。民族團結讓這座邊城既有大漠的豪邁,也有生活的溫柔。
我寫下:
“綠洲,是大漠的溫柔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