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葉子,
都是它對這片大地說不出口的情話。”
如果說大漠、塔河、胡楊構成了沙雅的雄渾之骨,那麼集市、茶館、歌舞、烤肉攤上的炊煙,便是沙雅的靈魂。
我走進沙雅老城區的“熱孜巴紮”,這是當地最大的集市,也是全縣最熱鬨的地方。香料、羊肉、地毯、刺繡、陶器應有儘有,吆喝聲此起彼伏。一個穿著黑袍的維吾爾老奶奶,熱情遞給我一塊剛出爐的饢,“來自外地的客人嘛,要先吃口熱的。”
茶館裡,老者圍坐下棋,青年人播放著塔吉克舞曲。孩子們在巷口放風箏,女人們互相展示手工刺繡圖案。這裡是生活的港灣,是邊疆世界中最樸素的夢想延續。
我寫下:
“沙雅的春天,
在一杯熱奶茶裡升溫,
在巷子裡的笑聲中,悄悄盛開。”
沙雅雖地處邊陲,卻在文藝、非遺保護方麵有著出人意料的活力。縣文化館中,我看到了一批年輕人正在學習十二木卡姆、熱瓦甫演奏、民間木雕。還有幾位漢族姑娘,用皮影戲講述維吾爾族老人的愛情故事。
館長告訴我:“我們不隻是保存傳統,我們要用年輕的方式說老故事。”在沙雅中學的民族音樂課堂上,漢維兩種語言混合的童謠在教室裡回蕩,一位維吾爾老師教孩子們用漢語講龜茲的傳說。
我寫下:
“在沙雅,
文化不是沉睡的遺產,
而是彼此傾聽的語言。”
傍晚時分,我登上了沙雅縣東部的黃沙山。這裡既是風沙的起源地,也是城市的天然屏障。俯瞰全城,塔河泛著溫潤的光澤,煙囪中升起的炊煙,在空中交織成一道道柔和的旋律。
我坐在山頂,身邊是一位來自內地的支教老師。他望著遠方說:“你看,城市雖小,但人心很大。”他給我看了他教的孩子們寫的作文,“我們要讓沙雅變成綠洲,要讓沙雅的歌唱得更遠。”
夜色降臨,塔河岸邊的露天廣場上,舞蹈開始了。維吾爾少年跳起旋轉舞,漢族姑娘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柯爾克孜少年揮動手鼓,唱起牧歌。大漠邊緣,不是沉默,而是希望的鼓點。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358章,沙雅縣,記。
沙中有雅,雅中有夢,
這是沙漠邊緣最動人的一段田園交響。”
下一站,新和縣。
我要繼續沿塔河之路,走進綠洲之間的另一座邊城,在更多民族交彙與文明交融的土地上,記錄這片大地最真實、最溫柔的心跳。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