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巨準備歸國之際,另一邊。
秦國,鹹陽城。
在中尉李騰率領的京畿守備軍嚴密護送下,周王車駕順利進入鹹陽城。
透過車簾縫隙,周王打量著這座雄踞八百裡秦川的宏偉都市。
街道上百姓安居樂業,商賈往來不絕,商鋪井然有序,行人或駐足觀看這華貴車駕,猜測是誰能享受這般待遇,竟需中尉親自護送。
他們或許不知,車中之人是與秦王禮儀地位相當的諸侯,但兩國實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身為戰敗國的周國,難以與崛起的秦國媲美;昔日輝煌的周王室也早已遜色於秦王室。
“若是我周國也能這般繁榮,該有多好啊。”周王心中暗歎。
不僅是經濟上的富庶,還有軍事的強大、商鞅變法的成果以及秦國眾多人才,這些都讓周國深感羨慕。
周王在路邊看見一家熱鬨非凡的酒肆,隨口問隨從:“那是醫家翹楚吳巨開的無拘酒肆嗎?”隨從答道:“應該就是。”
周王點頭。自從呂不韋的商隊把燒刀子推廣到七國後,吳巨和無拘酒肆也隨之聞名。這條街上的酒香十分濃鬱,甚至有人醉倒在街頭。
雖然關於酒香醉倒路人的說法有些誇張,但這確實體現了燒刀子烈酒之名。周王心想,若不是親眼所見,不妨進去小酌一番。
這時,護衛將軍送來一封來自洛陽霍震的信。信中提到吳巨到洛陽後迅速控製了疫情,效果顯著。周王鬆了一口氣,但也感歎:這樣的良才為何不能為自己所用?
吳巨不僅治好了秦國和函穀關的疫病,還幫助韓、魏兩國。這樣的人物,在這次合縱中顯得格外突出。不過周王不再多想,繼續閱讀信件,了解國內局勢後,便前往鹹陽宮覲見秦王。
秦王子楚身穿黑色王服站在宮門前,與周王心中預想的形象略有不同。
周王曾親眼見到子楚的祖父與曾祖父,即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他們留給周王的印象是狂傲霸道之人,氣勢咄咄逼人,如同虎狼之師的秦軍一般。然而,子楚卻不同,他看起來十分溫和。
即便如此,他的身份仍不可忽視——他是秦王,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存在!
在子楚身旁,左邊是相邦呂不韋和上卿蒙驁,右邊則是大將王齕和大將麃公,九卿亦在其後,還有王綰、馮去疾、馮劫等人。
周王心中五味雜陳,來到子楚麵前,深吸一口氣後跪拜道:“罪人姬胥,拜見秦王!”
隨周王入秦的臣子們無不感到屈辱,但也隻能跟著跪下對子楚俯首請罪。
子楚對此毫不意外,當年秦昭襄王攻破周赧王與西周文公的合縱時,西周文公也曾親赴鹹陽向秦王叩首請罪。
如今,類似的場景再度上演在身為東周君的周王身上,這令雙方都感慨萬千。
而蒙驁等武將表麵平靜,內心卻叫好不已。
子楚上前扶起周王:“你我同為王公,無需行此大禮。”他說,“請吧,我已為你備好宴席。”
周王回應:“有勞。”
二人一同步入鹹陽殿。
子楚淡然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周國雖敗,我秦國並無羞辱之意,一切按應有的禮節行事即可。”
周王聽出子楚的意思,明白今後無需刻意降低姿態:“多謝秦王。”
“不必客氣。”
子楚引周王進入鹹陽殿。
其實他並非真心仁慈,隻是覺得既然周王已如此謙卑,他也得展現王者風範和秦國的大國風度。
目前外來人員需在函穀關隔離七日,待韓魏使者到鹹陽後,子楚也會讓他們體驗一番所謂的大國風度,但究竟是否相同就另當彆論了。
在子楚心中,韓魏兩國遠比周王更令人憎惡,特彆是韓國,年初遭蒙驁重創後,表麵示弱,可一旦合縱盟約生效,便迅速倒戈攻打秦國,這種反複無常的行為實在令人厭惡。
鹹陽宮殿內。
子楚與周王坐下,隨後呂不韋及秦臣、周國的大夫依次就座,宴會正式開始。
“席間隻論飲食娛樂,莫談國事,諸位不必拘束,請享用。”
隨著子楚的話音落下,一道道山珍海味被擺上桌麵,優美的樂曲隨之奏響,歌姬翩翩起舞。
第174章周王獻出東周八城秦國得河內河南之地
與周王預想的不同,除了最初的跪拜外,他未受其他侮辱或苛待,儘管宴會上氣氛緊張,秦國的武將對他的敵意顯而易見,但整體而言仍不失禮數。
周王內心波瀾起伏,既有感慨又有悲涼,還有一絲平靜。
秦國的音樂與周國不同,秦女的舞姿也與周女有彆。
然而,無論樂聲多麼悅耳,舞姿多麼曼妙,周王都感到索然無味,心神不寧,難以集中精神欣賞。
子楚和秦臣從容自若,一曲終了,呂不韋等人甚至喝彩鼓掌,讓周國君臣更加複雜,卻又不得不跟著拍手。
一個時辰後,宴席接近尾聲。
終於,子楚揮動手臂,侍女魚貫而入,撤去殘羹剩菜和樂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