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願聞其詳。”
“三川郡與秦國接壤,當地百姓對秦並不陌生,宜先安撫民心,使韓、魏之民認同秦的身份。施行嚴刑峻法、任用酷吏,恐難以得民心。若民心儘失,三川之地亦難保。”呂不韋解釋道。
子楚點頭:“繼續講。”
“嚴刑峻法僅作輔助,用以維護國家根本。但不可縱容頑劣之徒,一旦有叛亂或重罪之人,必須嚴懲,以儆效尤。如此可將不安定因素消除於萌芽狀態,雙管齊下,心可穩,三年後三川百姓便會視自身為秦民。”呂不韋說道。
“好!”子楚對這提議頗為滿意。
“相邦所言,諸位可曾聽清?”子楚看向隗林三人。
“已牢記。”三人回應。
子楚接著說道:“三川郡正經曆戰亂與瘟疫,百姓生活困苦。此次前往三川,需大力發展農業,鼓勵商業往來,改善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方能對秦國產生歸屬感。”
“明白!”
子楚轉向吳巨:“你負責秦鹽、糧油、豬肉等民生所需物資,這次修建三川郡,你也需多加努力。”
“遵命!臣已運送五萬噸精鹽及三千頭生豬至三川郡,計劃給予優惠,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吳巨拱手道。
“很好!”子楚點頭,“這是恢複民生的有效手段。三川既歸秦國,便應視此處百姓如己出,給予與秦國民眾同等的待遇,而非疏離他們。”
“大王英明!”
眾臣附和。
隨後,朝堂上又討論起防禦體係的相關事宜。
毋庸置疑,這些城池對秦國至關重要:一是獲取了肥沃的土地;二是延伸了秦國的戰略縱深;三是削弱了韓魏的生存空間。特彆是三川郡與魏國都城大梁相鄰,宛如懸於魏國頭頂的一柄利劍。
這般來之不易的土地,絕不能輕易再次失去。
郡縣的守備軍由郡尉管理,但秦國計劃調十萬大軍前往三川郡駐防,這部分軍隊不再受郡尉指揮。
子楚與眾人商議後,決定讓大將楊端出函穀關,負責北線防禦。南線方麵,則派了一位令吳巨意外的人前去。
此人便是中尉李騰,他將前往前線南部,鎮守韓國六城及魏國南麵兩城。據說,他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成為中尉前曾多次攻韓、攻魏,在應對韓、魏事務上經驗豐富。
李騰原來的職位由宗室大將趙成接替。三天後,李騰即將出發,吳巨特意趕來送行。
城外,五輛馬車組成車隊,裝載著李騰的家眷與行李。隨行的還有他府中的五百名衛兵,一同前往前線南部。
“嶽父,此去路遠,不能再侍奉您身旁,請保重身體!”李騰向老內史鞠躬致意。
“不必擔心。”老內史扶起他。
李騰轉向吳巨說道:“吳兄,您的醫術高明,日後還請您多多照顧嶽父。”
“放心吧。”吳巨點頭回應,拍拍李騰肩膀,“此行任務艱巨,務必謹慎行事,這也是你的機遇所在。”
吳巨心中清楚,曆史上正是李騰領軍滅韓,開啟了戰國末期的紛爭。如今調他至前線,顯然是為了對付韓國,這兩者必然存在關聯。
李騰聽後表示理解:“多謝吳兄指點!”他認為這隻是吳巨的一次鼓勵與提醒。
隨後,李騰與送行的眾人逐一告彆,子楚也趕到了。
子楚下車拍了拍李騰肩膀:“韓地至關重要,絕不可輕忽,莫負朕望。”
“定不負所托!”李騰堅定答道。
子楚點頭:“那便啟程吧。”
“是!”李騰登車,馬夫揮鞭催馬,“駕!”
車輪隨即轉動,馬車向著遠方駛去。
……
不僅是李騰,此次三川郡的動作不小,朝中不少大臣被調往此地。
隗林等人抵達三川郡後,開始整理戶籍,推行法律法規,組織農業生產,鼓勵商業活動,協助防疫工作,多項政策同時施行,使三川郡逐漸安定。
特彆是運抵三川郡的秦鹽、豬肉等物資。
這些商品早已聞名七國,遺憾的是,通常隻有秦國民眾能享用,其餘六國要麼難以購得,要麼價格高昂,普通百姓無力承擔。
但這次,秦鹽、豬肉等物分發至三川郡各縣,以優惠價出售,需憑照身帖購買,並限定每人購買數量,三川郡數十萬百姓幾乎家家都能嘗到這些平日無法想象的食物。
頓時民心安定,百姓更加擁護秦國。
吳巨作為此事的推動者與實施者,受到民眾的歌頌。曾因瘟疫受過吳巨恩惠的百姓感動落淚。
秦鹽上市首日,各大糧油店外便有百姓落淚甚至跪拜,高呼吳巨與子楚之名。
此後半月間,受韓國與魏國幕後操控,三川郡接生幾次小型反抗事件,但均以失敗告終。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百姓的願望不過溫飽,成為秦民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做韓民或魏民卻不能,他們又何必?
那些者反遭百姓唾棄,因為人們認為正是這些人想要破壞他們的幸福生活。
韓魏未能得逞,隻能無奈放棄。
三川郡安定下來。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