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吳巨堅定回答。
從吳巨篤定的語氣中,祁農察覺到疑問:“你親眼見過?”
吳巨挑挑眉,隨即點頭:“是的,早年遊曆時,在偏遠之地曾見過有人成功雜交出優質水稻。”
“那人姓甚名誰,如今在哪裡?”祁農激動地追問。
“姓袁,已經去世,我隻是聽他說過一些基礎原理而已。”吳巨遺憾地答道。
“啊……”
祁農略感意外,但隨即感歎:“失敬了,這位確實是個人才!”
他低聲自語:“這樣的人物應是農學巨匠,不該默默無聞,可我竟從未聽過這袁姓前輩的名字。”
沉思片刻後,他搖搖頭:“但如果要讓高粱雜交,還得等收集到更多品種再說。”
吳巨認同地點點頭。
“行,這事就交給我。你最好詳細寫下雜交的具體步驟,剛才說得太籠統了。還有關於高粱種植的想法也一並整理出來。”祁農吩咐道。
“好,我馬上整理好,派人送到你府上。”吳巨爽快應允。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來做自然最好,能把麻煩事推給彆人,誰會不願意呢?
兩人一同走出王宮,隨後各自離去。
望著對方馬車遠去的身影,祁農忽然想起什麼,不禁怔住。
“為何我覺得他比我還像真正的農民?”
這些天,吳巨過得相當悠閒,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清閒。祁農就忙得腳不沾地,忙著買秦鹽、豬肉,還要張羅高粱的事,但他再忙也與吳巨無關。
吳巨隻想過輕鬆自在的日子,喝茶、釣魚、談情說愛,還能陪著呂凝,這種生活很是愜意。
然而好景不常,悠閒的日子不可能天天有。這一天,吳巨在自家水池邊的亭子裡釣魚,呂凝靠在他的肩上。忽然,一陣腳步聲傳來,吳巨回頭一看,原來是呂不韋來了。
“伯父。”“父親。”
兩人打招呼後,呂不韋點頭坐下,看著魚漂說道:“魏國十城和韓國六城到手了。”
吳巨猛地起身收線,驚訝地問:“他們真的答應交出來了?”
呂不韋肯定地點點頭,“我還以為他們會拖一輩子呢。”吳巨笑了笑。
“哪能啊。”呂不韋搖頭,“現在好多大臣都在那邊布局了,你有什麼打算?”
“布局”這個詞讓吳巨皺眉,“這詞聽著怪彆扭的。”
他明白呂不韋的意思。新得到的地盤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越早布局就能獲得更多好處。
呂不韋繼續道:“你跟他們不一樣,你本身就占優勢,隻要稍微努力,就能得到十倍百倍的回報。”
吳巨不解地問:“這是為何?”
呂不韋笑著說:“你忘了嗎?凡是有傷寒疫病的地方,都有一大批感恩你救命之恩的人,韓魏這十六座城池中十三座是你當年劃定的高風險區,剩下的三座也是中風險區,你在那裡的名聲很好!”
吳巨頓時醒悟過來。
“民心是天下最寶貴的東西,得民心者得天下,贏得民心遠勝過那些人的布局。”呂不韋總結道。
吳巨點頭同意後再次拋竿,隨後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秦國百姓能以低價買到秦鹽和豬肉,但六國百姓隻隔著函穀關,卻無法享有同樣的待遇,因此常羨慕秦人的生活。如今既然他們已成為秦國民眾,自然也應享受相同福利,不妨運送些油鹽、豬肉、燒刀子等物過去,以八折優惠出售,讓他們也能得到這些好處,也算造福一方。”
呂不韋點頭稱讚:“此舉既可惠及百姓,又能贏得民心,還能加強秦國的統治,讓六國百姓感受到作為秦人的好處,從而增強歸屬感和滿足感。”
吳巨隨即吩咐張管家去辦理此事,張管家領命離開。
接著吳巨問道:“洛陽什麼時候能拿下?”
呂不韋估算時間後回答:“很快了,月底或下月初應該可以確定。”
儘管他也著急,但此事急不來,好在東周和洛陽成為他的封地已成定局。
吳巨表示理解。
處理完正事,呂不韋稍顯輕鬆,指著魚簍裡的魚問:“這魚不小,打算怎麼烹飪?”
“看今天能釣多少,這兩條紅燒,再有就做西湖醋魚。”吳巨答道。
呂不韋笑著點頭:“都是我喜歡吃的,那我不打擾你們夫妻二人談情說愛了。”說完起身離開。
呂凝聽到後臉微微發紅,輕聲責怪道:“父親!”
呂不韋大笑離去。
次日早朝,韓國和魏國使者來到鹹陽宮,呈上城池地圖,正式宣告韓魏十六城歸入秦國版圖。
使者退下休息後,朝會繼續進行。
子楚宣布:“這十六城暫歸三川郡管轄,現任命隗林為郡守,楊樛為郡尉,馮去疾為丞。”
“臣等遵旨!”三人出列行禮。
子楚滿意地點點頭,環視群臣一眼後結束會議。
子楚問道:“諸位以為,寡人在三川郡應推行仁政還是苛政?”
呂不韋回答:“大王,臣以為宜以仁政為主,輔以嚴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