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過,昨天還討論過,他說新茶已出,正在包裝,我想先問問您的意見,是否需要更精致些?”老夏詢問。
“當然!”
吳巨點頭,“明前茶走的是高端路線,絕不能像以往那樣簡單包裝,要講究品質與格調!”
“明白了,我這就安排人手設計。”老夏回應。
“儘快完成,完成後讓我看看樣品。”吳巨叮囑。
“上次提到的那種紫砂泥燒製的壺怎麼樣了?可有成果?”他又問。
“已成功燒製,看起來符合您的描述,能保留茶香,隻是不知是否完全一致。”老夏回答。
吳巨思索片刻,站起身,“走吧,去茶莊看看實物。”
“好。”
不多時,兩人來到了結海樓對麵的青石茶莊,這裡被定為總部,日常辦公多在此處。
茶莊內依然熙熙攘攘,已僅次於無拘酒肆的繁華,甚至與結海樓一同帶動了整條街道的客流。
吳巨跟著老夏走進後院。
老夏從木盒中取出一套燒製完成的陶壺與茶杯。
吳巨接過後仔細查看,形狀簡潔,依樣製作出了壺身、壺嘴和壺把,但未見任何花紋或裝飾。
吳巨滿意地點點頭:“嗯,這該是紫砂壺無疑,泡壺茶讓我試試。”
“好。”老夏答應著,取出油紙包,“這是明前龍井,你也嘗嘗吧。”
他為吳巨泡好茶,注入紫砂壺。
一番試驗後,吳巨確認無疑。
“這裡的泥還有剩餘嗎?”吳巨再次詢問。
“有的。”老夏點頭,取來一盒子,裡麵裝著一塊塊泥土。
吳巨取出少許搓揉觀察:“這是紅泥,看來選料沒有錯,以後就按這個標準去找,聽說楚國東海郡西南地區能找到優質紫砂泥,挑選幾個吃苦耐勞、信得過的工匠,去楚國尋找。”
“明白!”老夏連連點頭。
“儘快讓工匠製作紫砂壺,按一套壺配六個杯子計算,有多少泥就做多少,不過要設計精美些,這個樣式太過樸素,壺身可加上花紋,刻些詩句,壺嘴和壺把也可做成多種造型。”
吳巨繼續說道:“除了紫砂壺,還能打造其他器物。”
他將後世的茶碗、茶盞、茶碟、茶盤以及茶寵的概念一一告訴老夏。
老夏拿筆記錄下來。
“這些都可以逐步嘗試,記住,這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如今鹹陽有人收藏燒刀子酒瓶一樣,茶具的價值遠超酒瓶,做得好了,一把紫砂壺賣到幾十貫甚至上百貫絕非難事。”吳巨說道。
老夏點了點頭。
他對吳巨的商業頭腦從未有過絲毫懷疑。
吳巨說什麼,他就信什麼,隻要吳巨覺得可行,那就放手去做。
吳巨輕輕啜了一口茶。
果然不愧是明前龍井,味道確實比普通的龍井要好。
上次開業時,最吸引人的還是結海樓和糧油店,茶莊雖然也受到歡迎,但還是不及前兩者。
這次趁著清明到穀雨這段時間,吳巨打算為茶葉好好造勢。
這可是一門不遜於酒類生意的好營生!
茶葉那邊有陳荼負責,茶具這邊由老夏打理,還有什麼需要準備的?
對了,說書!
他立刻對老夏說:“給你個任務,找幾個能說會道的人來!”
“能說會道的?”老夏一臉疑惑,顯得有些迷惘。
“沒錯。”吳巨點頭:“我有沒有跟你提過《西遊記》的事情?”
老夏搖了搖頭:“沒有,不過我最近聽彆人說起過,好像是你創作的故事,現在挺火的,城裡的達官顯貴都在傳,茶莊裡經常有人討論。”
“如果我在茶莊設個台子,專門講這個《西遊記》,你覺得會有人來聽嗎?”
老夏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當然會有人來!隻要講得有趣,肯定能吸引很多人,嘖嘖,一邊喝茶一邊聽故事,這得多享受啊!”
吳巨微微一笑:“就是這種講故事的人,也叫說書先生。”
老夏恍然大悟。
“明白了。那我現在就去辦?”
“記住三點:第一,要能說會道;第二,要識字,這一點很重要;第三,形象要好,畢竟要在台上表演,不能讓客人看了心裡不舒服,最好還能有點文雅氣質,要是說話幽默風趣就更好了。”吳巨說道。
老夏點頭,思索了一下說:“依我愚見,不如先從我們茶莊內部挑選。那些跑堂的小廝口才都不錯,幽默風趣的也不少,至於識字嘛,全城六家青石茶莊,小廝加起來有三四百人,找到一個識字的應該不難。”
吳巨點頭表示認可,老夏這主意不錯,直接在茶莊內部組織了一場選拔活動。
吳巨道:"行,這事就按你說的辦。把消息傳出去,就說待遇優厚,有各種福利,有意者直接來找我們。"
老夏應聲離去。
吳巨走出門,隨意逛了逛,在附近幾家茶莊和糧油店轉悠。意外的是,在一家大秦糧油店,他碰到了正在巡查的負責人侯渭。
"最近生意如何?"吳巨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侯渭搓著手回答:"不錯!雖不及開店初期那麼輝煌,但很穩定。現在我們已是整個秦國最大的糧油供應商,無人能敵。"
他感歎這輩子都沒想過能做這麼好的買賣。
吳巨點頭:"銷售網絡建得怎麼樣了?"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可不能隻盯著鹹陽。
目前他名下的產業裡,隻有無拘酒肆的銷售網絡覆蓋了整個秦國,每座城至少一家分店,每月給他帶來數百萬貫收入。
"京畿、漢中、三川及隴西等地已初步建成,現在正推進巴蜀、上郡、北地和河東等區域。"侯渭彙報。
吳巨滿意地點點頭,這意味著已完成大半任務。不得不說,有官府支持,效率很高。
子楚下達命令後,各地官府積極配合,連店麵選址都幫著搞定,價格也很優惠,為糧油店的擴展提供了極大便利。
"年中各產業需做總結,記得提前整理好糧油店的賬目。"吳巨叮囑。
"放心吧,我會安排好的。"侯渭答道。
處理完事務後,恰好是午飯時間,吳巨前往結海樓用餐,之後又回到青石茶莊。
"進展如何?"他問老夏。
"已有二十多人報名,要不要先看看?"老夏詢問。
"嗯,看看再說。"
吳巨隨老夏來到後院,見到二十多人整齊站立,見到吳巨與老夏進來,眾人立刻恭敬地行禮:"見過吳卿,見過夏掌櫃。"
“你看怎麼樣?”老夏問道。
吳巨瞥了一眼。
共有二十二人,都是茶莊的小廝,年齡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不等,看起來形象尚佳,至少很順眼。
至於口才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
他雙手負後,高聲說道:
“你們應該知道今天召集你們的原因了吧?在這二十二人中,最終隻有六人能成為說書先生,為顧客講述《西遊記》的故事,試用期月薪十五貫。”
小廝們頓時議論紛紛。
他們每月收入還不到百錢,十五貫相當於翻了好多倍。
“這隻是試用期工資,若通過兩個月的試用期,就能成為正式員工,享受二十貫薪資。”吳巨補充道。
小廝們的目光閃爍,眼裡幾乎閃著金光。
“不過,還是要強調一點,能否留下取決於你們的表現和考核結果,希望你們抓住這個機會。”他說。
小廝們點頭表示明白,雖無言語,但從神情可見他們都對此充滿期待。
“先在這裡等著。”吳巨說。
他轉向老夏:“備好筆墨紙硯。”
“好。”
老夏趕緊去準備,很快便拿來了所需之物。
吳巨取來一張張紙,在上麵寫滿了文字。
老夏在一旁看著,表情逐漸變得疑惑。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澀柿子樹”,到底想乾嘛?
“你覺得這能測試他們的口才嗎?”吳巨問。
“我覺得可以!”老夏豎起大拇指。
但心裡默默祈禱大家彆出問題。
吳巨滿意地點頭,將寫滿繞口令的紙按照難易程度分成三類。
“讓他們一個個進來。”吳巨說。
“好的。”老夏走出去,很快領回一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