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完全複製一個秦布商協會是不切實際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隻盼這些布商能早日意識到自己在這行當難以為繼,儘早抽身而退。
接連數日,吳府未見布商來訪。吳巨以為他們毫無危機意識時,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發生了。
三天後,朝堂之上。
“還有何事要奏?”子楚的聲音從龍椅上傳來。
“臣有本啟奏!”
一名言官走出隊列。
“何事?”
“臣要彈劾客卿吳巨!”言官語氣嚴厲。
咦?
昏昏欲睡的吳巨聽見自己的名字,瞬間警覺,回頭看向言官,這是怎麼了?
咦?
位於朝堂首位的呂不韋轉頭尋找發聲之人,是誰要彈劾我的女婿?
朝堂頓時喧鬨起來。
這還是吳巨首次遭此待遇。
第一次被劾。
儘管他是朝中的風雲人物,卻也常有一種隱形的邊緣感,這或許與他的客卿身份無實權有關。他很少參與朝政,畢竟“隻要我不惹事,便無人能說我”,吳巨便是如此。
眾臣麵露看戲般的表情,似市井婦人般圍觀。
子楚饒有興趣地示意繼續。
“臣彈劾吳巨擾亂市場秩序,衝擊布價體係,擠壓同行空間,企圖操控布業,使民間怨聲載道,商賈人人自危!”言官刻意加重語氣。
“臣附議!”
隨即,又有三四名言官相繼站起。
“你指的是吳巨名下的大秦紡織公司之事?”子楚恍然大悟。
殿中的祁農、麃公等人互相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彼此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看來有熱鬨可看了!
這些言官顯然不知道子楚也投資了這家公司。這也是正常的,畢竟這次吳巨並未借子楚的名義招搖撞騙,子楚投資的事情隻有祁農、麃公、李銘凱等極少數人知曉。
民間倒是流傳著這次是吳巨與子楚合作的消息,就像上次關於秦鹽的傳聞一樣。不過這種說法很邊緣化,也缺乏依據,從流言透露的細節來看,造謠者根本不確定事情的真實性,純屬胡亂猜測。
“沒錯!”言官肯定地點頭,“吳大人一直強調市場秩序,與廷尉大人、奏讞掾大人等人共同推動商法完善,但他自己卻公然破壞秩序,實在難以成為表率。”
廷尉焦樵和李斯對視一眼,未發一言。
子楚已經完全明白過來。
他扶著額頭,忍俊不禁。
“這件事……寡人其實知道,最近坊間傳言我參與了吳巨的大秦紡織公司,確實如此。”
言官們點頭承認。
“嗯。”子楚微微點頭,聲音清晰響亮,“寡人現在要澄清一下。”
“這件事!”
“絕非謠言!”
最後一句話格外堅定有力。
言官們頓時愣住了。
吳巨忍不住笑了。
他忽然想起那句經典台詞:“堂下何人狀告本官?”
王座上的子楚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回蕩在整個鹹陽殿:
“吳巨改進了紡織機,大幅提升了紡織效率,擴大了布匹產量,他打算降低布匹價格,惠及百姓,這件事寡人也是了解的。”
隨後,子楚揮了揮手:“這是強國之道,無需懷疑,來人!賜吳巨萬金,以示嘉獎!”
又一筆萬金收入囊中。
彈劾吳巨不僅未能成功,反而讓他威名更盛。
言官們默默吞了口唾沫。
“多謝大王!這是臣子應儘的職責。”吳巨出列行禮。
子楚輕輕點頭,對他表現出的謙遜十分滿意。
子楚隨即又對李銘凱進行封賞,賜予他金帛,並授予大夫之職。但由於李銘凱目前並無官職,也不在朝堂之中,此事便待朝會結束後再議。
吳巨歸位後,側目看了眼幾個言官,他們頓時感到一陣寒意。
吳巨收回視線,心中思索。他朝堂上並無勁敵,這幾人顯然不是針對他而來。布價下跌雖有人借此彈劾,但此乃利國利民之舉,指控僅限於擾亂市場秩序和企圖壟斷產業,實屬牽強,且非重大事件,他們為何要冒犯自己?
即便不談人情世故,能居高位者,豈有不懂此道?即便如曆史上直言敢諫的魏征,也不過是明哲保身罷了。鹹陽宮中的每件事,皆有深遠的政治考量。
因此,吳巨認為另一可能性更大:布商背後是否也有庇護者?這些布商或許是不了解朝局,或者過於固執,竟試圖通過彈劾阻止他,比那些鹽商更加大膽。
子楚示意言官歸位:
“此事就此結束,還有何奏報?”
眾臣互相觀望,忽有一人站出:
“臣有奏!”吳巨出列拱手。
“準奏!”子楚點頭。
“臣彈劾尚書張倫、仆射趙酣、大夫令狐應等六人!”
“這六人身為言官,卻濫用職權,憑空捏造罪名!言官職責在於明辨是非、甄彆忠奸,而這幾位卻混淆黑白,不辨忠奸,對國家和大王不忠,對職責敷衍,辱沒言官身份!臣質疑他們的能力、態度及人品,請大王嚴懲!”
此言鏗鏘有力!
嘶!
殿內所有人都在瞬間想到同一個詞——睚眥必報!
張倫、趙酣、令狐應……吳巨數到這六人時,正是剛才彈劾他的六位官員。聽到自己的名字,這六人頓時心中一緊,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
壞了!這下被吳巨盯上了。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