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重要人物監督下,工匠們進步飛速。為確保無誤,吳巨特意設計了練習題,讓他們標注標點符號,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吳巨計劃編纂一本關於標點符號的工具書,收錄各類複雜句子中標點的正確用法,以供參考。這項工作並不複雜,幾天內即可完成。
短短片刻工夫,標點符號的字模已全部準備妥當。由於其結構簡單,製作速度極快。
接著,子楚下令大量印刷《勸學詩》兩首和《冬夜讀書示子聿》,目的是向全國推廣,鼓勵寒門學子勤學苦讀。
當然,吳巨沒有告訴子楚《冬夜讀書示子聿》的真實名稱,以免引起懷疑,而是稱其為《勸學詩》之三。
印刷機運轉時,字模板敲擊紙張,聲音清脆有節奏。
隻需輕按操作,白紙上便顯現出清晰的墨跡。
不過一會兒工夫,三張勸學詩便成功印刷完畢。
子楚望著堆積如山的紙張,激動不已。
有了活字印刷術,還擔心書籍短缺嗎?
三遷遍的手抄任務繁重,但對印刷機而言不過是簡單操作。吳巨趁印詩的間隙,讓人從家中取來了《傷寒雜病論》的書稿,這是他首次嘗試用活字印刷術出版的作品。
此前在岐山時,他與蘇長老等人商議過,計劃以《傷寒雜病論》作為教材。如今活字印刷術已成功研發,是時候開始印刷此書了。他向子楚說明此事,子楚欣然同意。畢竟活字印刷術是吳巨的發明,他自然支持。
子楚好奇地問:“這是誰寫的?寡人從未見過。”
吳巨撓頭笑道:“是我自己寫的。”
雖然內心抱歉,但子楚以為這隻是吳巨的謙遜之詞。
得知是吳巨所著,子楚更加支持。他詢問書的內容,吳巨解釋道:“這書名為《傷寒雜病論》,專注於研究傷寒類疾病。”子楚聽後深感欽佩。
“書中全是治傷寒的方法嗎?”子楚追問。
吳巨補充道:“還包括其他類似病症及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年初的大疫讓秦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人口、生產、軍事等多方麵均受影響。為避免重蹈覆轍,子楚決心全力推廣醫學知識。
“立即開工印刷!先印一萬本!”子楚將書稿交給工匠,下令迅速行動。然而,吳巨提醒道:“五遷本即可,印太多短期內無法消化,不如分批進行。”他還要求先出一份樣書供檢查。
工匠點頭應允,很快送來印刷完成的版麵。
整本書尚未完成,隻送來了封麵、扉頁及第一頁的內容。吳巨指出幾處需改進之處,經過多次修訂後,最終效果讓兩人頗為滿意。
"就按這個版本進行印刷吧!"吳巨說道。
"好!"
……
監督了一段時間後,吳巨與子楚回到城中。到達吳府時,吳巨邀請子楚進入水榭,並以硝石製作了一些冷飲。
二人躺在竹椅上品嘗冷飲,感覺十分愜意,同時長舒了一口氣。
"活字印刷術終於完成,這項計劃總算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子楚感慨道。
吳巨點頭:"真期待能看到用紙印製的書籍在全國各地流傳的盛況。"
然而,他隨即語氣一轉:"大王對科舉製的想法進展如何?"
子楚苦笑道:"目前還沒有思路。"
"必須抓緊時間!"吳巨嚴肅地說:"相比活字印刷術,推行科舉製的難度更大!"
"你有何建議?"子楚轉向吳巨。
"活字印刷術一旦成功,必定暢銷,貴族和世家也不會阻礙書籍傳播,關鍵還是要看大王的態度!"
吳巨正色道:"科舉製觸及的是他們的根本利益,動搖的是他們的根基!"
子楚點頭,已經能想象出那些世家貴族的反應,這也正是他感到棘手的原因。
推行科舉製必將損害世家貴族的利益,世卿世祿的優勢將被打破。
這樣做,無疑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
"我打算成立小組商討科舉製的具體實施方案,你有什麼人選推薦嗎?"子楚問道。
這是要組建一個臨時內閣啊!
吳巨吃了一驚,剛要開口,卻聽見子楚補充道:"你和呂不韋就不用提了。"
吳巨露出苦笑。
看來如果他想偷懶,子楚可能會直接把內閣設在他家。
不過,科舉製本就是他向子楚提議的,他又怎能在這件事上敷衍呢?
商討推行科舉製的相關事宜……
這無異於在談論變法之事。
此事若成,參與者需符合兩個標準:
其一,必須忠誠,這將排除外戚勢力,如韓國、魏國、楚國的朝臣,他們難以參與其中;
其二,需才華橫溢,這一點毋庸置疑。
“焦樵先生,他出身法家,法家擅長改革變法,若論變法,他定有許多見解。”吳巨說道。
子楚點頭表示讚同。
“嬴勵老先生,聽說他曾親曆昭襄王驅逐四貴之事,或許他能提供獨特的看法。”
子楚再次點頭。
吳巨沉思片刻後繼續說道:“李斯,一方麵,他雖半屬法家,但他的老師荀子乃著名的儒家學者,卻對法家理論有深刻研究,李斯承襲了荀子的思想,我認為他提出的建議會很有價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楚輕輕點頭。
“再者,”吳巨補充道,“李斯出身儒家,大王應當記得開創私學的是誰吧?”
“孔子!”
子楚毫不猶豫地回答。孔子並非首創私學之人,但他創立的私學規模空前,極大地促進了私學的發展。
李斯確實是可堪重用的人才,自他任職奏讞掾以來,子楚便對其格外留意。他在審理案件時展現出獨特的洞察力,甚至指出了幾處律法中的不足或不當之處,這讓焦樵十分賞識這位後輩。
子楚最初就考慮讓李斯接替即將退休的左監之職,他也多次征詢現任左監的意見,後者對李斯的支持毫無保留。
嗯……李斯的位置確實該提升一下了。
子楚心中如此想,卻沒有將此話出口。
“還有呢?”他追問。
吳巨笑道:“其次,李斯出身正宗儒家,大王應該記得孔子開創私學的事跡吧?”
子楚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領悟了吳巨的意圖:“私學或許與科舉製和義務教育有些關聯,儒家學者想必會有獨特的見解。”
“正是如此。”吳巨點頭讚同。
“李斯可以做到。”子楚微微點頭。
吳巨點頭回應,陷入沉思。
君臣二人邊享用冷飲,邊隨意交談,享受著夏日的閒適時光。
次日,吳巨讓人送來一箱硝石粉末至王宮,並親自演示了如何點水成冰。
子楚驚歎:“此奇技足以震撼寡人一年。”
大量冰塊被製作出來,分發至各宮各殿。
這種稀缺資源連大王都需節儉使用,如今卻能讓每位夫人和公子分得一份,王宮內頓時洋溢著喜悅氛圍。
甚至因產量過多,冰若不及時食用便會融化,連附近的宦官宮女也分到了一些。
“師父,這些冰是如何製成的呢?”前來蹭冰吃的成蛟好奇地問。
“咳咳!”子楚清了清嗓子。
成蛟意識到自己可能問了不該問的問題,趕緊低下頭。
“這叫……”子楚努力回想吳巨的說法後,認真地說:“商業機密!”
吳巨聽罷笑了起來。
“難道我說錯了嗎?”子楚疑惑。
“沒錯,大王說得對。不過這原理簡單,並非什麼重大秘密。”吳巨向成蛟解釋了硝石溶於水吸熱的原理。
成蛟聽完,表情與初次聽聞此理論的子楚一樣迷茫。
“看來得找個時間教你們物理化學知識了,義務教育迫在眉睫啊!”吳巨拍了拍額頭。
之後,呂府、蒙府、王府及鹹陽城的權貴均收到吳巨的贈禮。
見到那些大塊冰塊、冰棍和冰沙時,他們無不驚愕。
出手真是闊綽!
不過,吳巨雖贈送冰品,但這些並非無償。
將這些冰贈送出去,很快就會口口相傳,短短幾天便能讓整個城市議論紛紛,不僅省下了廣告費,還增進了感情,讓這些朝臣對吳巨心存感激。
……
分開敘述兩件事。第三天,子楚的“臨時內閣”已基本準備就緒。
“您的好友子楚創建了一個群聊。”
“吳巨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呂不韋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焦樵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李斯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蒙毅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
子楚:“今日召集各位前來,是為了商討推行科舉製的事宜,閒話少敘,我們直接開始。”
焦樵:“等等!科舉製是什麼?”
嬴勵:“我不懂。”
李斯:“不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