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複提問關於新興餐飲行業對結海樓的影響,吳巨聽後眉頭微皺,意識到潛在挑戰已經顯現。
炒菜技術易被掌握,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吳巨問道:“他們推出了哪些菜品?”陳石複答道:“主要是些基礎菜,像辣炒白菜之類,但可以看出他們在嘗試更高難度的菜品。”
“銷售狀況如何?”吳巨繼續追問。陳石複回答:“嘗試新品的人不少,但菜品品質遠不及結海樓,成本與利潤差距小,難以調整價格。許多顧客試吃後覺得不如結海樓,便不再光顧。”顯然,陳石複做了大量調查。
吳巨點頭表示理解:“那麼結海樓的收入受影響了嗎?有顯著變化嗎?”陳石複搖頭:“沒有,結海樓的收入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吳巨心中已有定論,笑道:“我們還有上百種菜未推出,這片土地及其它地方還有很多未開發的食材,足夠讓我們領先他們十年,他們連我們的車尾燈都看不見!”陳石複附和道:“吳兄所言極是。”
吳巨環視眾人,強調道:“這件事也提醒大家,首先要嚴防技術泄露,其次……”他敲了敲桌子,“技術泄露隻是時間問題,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我們走在前列,若因後起之秀而失敗,那太荒謬了!”
“要將自家產業打造為知名品牌,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兩點至關重要。”眾人齊聲應允。
吳巨滿意地點頭,接著說:“下麵,請簡述一下上半年的營收情況。”侯渭聞言,坐姿更加端正。
他輕輕咳嗽幾聲,用最清朗、洪亮的聲音宣布道:“大秦糧油店,鹹陽每日收入三萬五千貫,全國日均營收達七百萬貫,上半年總收入十二億貫,淨利潤九億貫,六國範圍內總營收六億貫,利潤四億五千貫。”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氣氛瞬間緊張。
吳巨滿意地點頭:“不錯,繼續努力。”
“是。”侯渭叩首。
曾未央接著說道:“大秦書齋,鹹陽日均收入兩萬貫,十八家店鋪合計營收三十五萬貫。”
眾人紛紛認可,這無疑是個重要角色。
大秦書齋開業僅半月,因此沒有上半年總收入的數據。
至於全麵盈利覆蓋的產業,目前也隻有大秦糧油店和無拘酒肆。
然而,大秦書齋正如新生的幼苗,已有成績足以證明其未來的潛力。
“無拘酒肆,鹹陽日均收入一萬八千貫,全國日均營收兩百七十萬貫,上半年總收入四億貫,淨利潤兩億貫。”張管家微笑發言。
眾人報以熱烈掌聲。
“大秦養殖場,鹹陽日均收入一萬七千貫,全國日均營收兩百五十萬貫,上半年總收入三億八千萬貫,淨利潤一億八千萬貫,六國總收入五億貫,利潤兩億三千萬。”中年男子朱正華微笑著介紹道,他是大秦養殖場的負責人。
大秦養殖場主要經營去腥豬肉,這種產品是在吳巨推出後迅速發展的。然而,因其製作方法過於簡單,導致競爭者眾多,無法像大秦糧油店或無拘酒肆那樣憑借技術優勢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這也是所有產業中風格最為特彆的一個。
六國總營收超過了秦國,這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行業。主要原因在於秦國掀起養豬熱潮後,吳巨發現競爭太激烈,於是發揮自身優勢轉向海外市場,成功占據了出口市場,使得大秦養殖場在六國的表現優於國內。因此,人們戲稱大秦養殖場為“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隨後,眾人繼續彙報其他產業的情況:
“青石茶莊……”
“大秦紡織公司……”
“結海樓……”
“飲冰閣……”
這次會議曆時半小時,主要目的是梳理現有架構,明確任務分工。此外,還有一項重要成果——吳巨通過各大產業的盈利情況,大致估算了自己的資產總額,雖然隻是個估算值,但總比完全不清楚要好。
“唉,有時候錢太多也不是好事啊!”
吳大財主不禁感歎道。
次日,子楚在鹹陽宮召開朝會,百官齊聚。
會議討論了多項議題,其中引人注目的包括吳巨和李斯提出的推動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的提案。前一天,李斯已將吳巨起草的三部法律草案呈遞給子楚。起初,子楚對保護版權持反對意見:“小李啊,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現在用資源來做這個有點浪費。”
然而,當李斯告知子楚這兩部法律已由吳巨擬定完成時,子楚立刻改變了主意。他看過草案後,發現質量很高,且現成可用。“不錯不錯,稍作調整就能實施,無非是增設商標和專利注冊機構,完全可以推行。”
最終,子楚批準了這項提案。廷尉焦樵那邊也沒有異議。
在審閱三部草擬律法後,對方對吳巨的學術能力深感欽佩,稱其為法學泰鬥,並對其一貫的沉穩作風印象深刻。這位平日裡崇尚從容應對的人,竟放下手頭事務,專程前往吳府與吳巨探討整整一下午的法家理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巨聽後疑惑:“我什麼時候成了法學大家?”
完全不懂法家的吳巨被硬拉入這場討論,作為僅讀過幾本法家典籍的初學者,他絞儘腦汁地分享了一些後世見聞,比如在某個平台觀看的關於法治的視頻。
直至夕陽西下,吳巨已精疲力竭,幾乎被掏空。
即便如此,焦樵仍被吳巨偶爾提出的獨特見解深深震撼。
經曆此事,焦樵愈發認定對方是深藏不露的法學高手。
回到正題。
朝會上,著作權法、商標法及專利法提案順利通過,負責商標和專利登記的機構歸屬廷尉司管理。
不久,這三條法律正式納入秦法體係。
吳巨立即為其旗下酒肆、書店等企業申請商標,為《傷寒雜病論》《西遊記》標注版權,還為紫砂壺等產品注冊外觀專利。
著作權法與商標法作用顯著,但專利法因信息匱乏難以發揮效用,尤其當前天下,秦法無法覆蓋其餘六國,故更多是約束守法之人。
然而,隨著時代進步,技術發展,相信這三項法律會不斷完善,影響力也將日益增強。
以上為後續發展。
朝議結束後,眾臣陸續散去,而吳巨、李斯、嬴勵等人留下交談片刻,隨後蒙毅到來,領眾人至章台宮。
殿內,子楚正在批閱奏折,見眾人到訪,招手示意就座。
眾人按慣例找到各自位置坐下。
如往常,今日會議仍圍繞科舉製度展開。
隨著紙張和書籍的暢銷,“掃盲”活動初見成效,子楚內心充滿期待,愈發渴望科舉製度能發揮作用。
會議開始了。
眾人依次彙報各自負責的工作,子楚靜靜傾聽,未置一詞。待所有人講完後,他才開口道:“不錯,看來目前進展順利。”
他站起身來,說道:“寡人決定推進科舉事宜,你們之中誰願意擔此重任,統籌全局?”
眾人聽罷心中震驚,臉上卻毫無波動,隻是心底掀起陣陣波瀾。
擔任科舉之職可是大功勞啊!
然而若真的交由他們負責,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能做好。
更何況,這職位並不容易占據。
眾人陷入沉默。
就在子楚皺眉顯得有些不耐煩之時,嬴勵走出隊列,微微拱手。
“哦?叔公有何見解?”子楚頗感意外。
嬴勵笑著說道:“非也,大王誤會了,老臣是想推薦一位人選。”
“何人?”
“自然是他——吳巨,若要掛帥,無人比他更合適。”嬴勵笑得如同盛開的菊花。
子楚眉開眼笑,他也認同這個建議。
不過吳巨得知子楚有意挑選主考官時,平時淡泊名利的他立刻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豈料嬴勵竟說出這樣的話。
這下吳巨不得不露出真容,轉頭瞪著嬴勵,心中暗罵老狐狸。
嬴勵假裝未察覺。
“嗯,很有道理。”子楚對嬴勵的提議表示認可後,轉向吳巨問道:“吳巨,你有何看法?”
吳巨笑了:“額,我忽然想到……”
話已到嘴邊,卻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拒絕。
他不願接任主考官並非因為懶惰……至少不完全是因為懶惰。
要知道,
科舉即意味著變革。
而變革,從來都是充滿爭議與危險的。
縱觀曆史,成功的變革者寥寥無幾。
商鞅便是最慘痛的例子,即便死後仍被車裂。
儘管這次僅限於鹹陽範圍內的科舉不會立即引發世家的強烈反對,但吳巨對這一職位依然興趣缺缺。
這不是膽小,隻是不想多樹敵。
吳巨輕輕搖頭,調整措辭後,恭敬地拱手說道:“臣才疏學淺,實難擔當重任。但古人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蒙大王信任,臣定當竭力而為!”
眾人聽後眼前一亮。
並非因吳巨展現出的忠誠而敬佩,畢竟相處已久,他們深知吳巨並非如此之人。
而是覺得這句話很有氣勢,簡直是表忠心的經典!
子楚聽了這話,臉色陰沉幾分。
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得好像我要害你似的!
“夠了夠了,大白天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做什麼?就不能說點彆的?”子楚不耐煩地擺手,卻不得不承認吳巨確實擅長說好聽的話。
“罷了,此事暫且擱置,散會吧!”
眾人起身,吳巨心中暗喜。
“等等,吳巨,留下一下!”
眾人離去後,吳巨與子楚相對而坐,侍女端來兩杯加了冰的酸梅湯。
隨著三伏天臨近,熱茶已被冷飲取代,尤其飲冰閣推出的酸梅湯、涼茶等飲品備受青睞。
子楚揮手示意侍女退下。
待屋內隻剩兩人,吳巨直言道:“大王明鑒,我對這些事務實在毫無經驗,也不感興趣。若論無為而治,恐怕連道家那些人都不及我。”
“好了好了,彆再說了。”子楚頭疼地打斷他。
他自然清楚吳巨懶散無為,但也無可奈何,因為吳巨確實是最佳人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起初子楚打算派呂不韋負責此事,但呂不韋被派往洛陽。
若呂不韋在,子楚也不敢貿然動吳巨,否則老呂不韋定會跟他拚命。
子楚苦笑著回應吳巨:"你也理解一下我吧,我現在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了。"
"我覺得嬴勵挺好的。"吳巨悶聲說道。
子楚皺眉,明顯感覺這家夥是在公報私仇,因為嬴勵曾推薦過他,現在他卻反過來推薦嬴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