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掌握了青瓷、白瓷乃至琺琅彩的技藝,瓷器生意的利潤依然有限。
當然,對吳巨而言,瓷器的利潤並不算高,以他的財富來看,這根本算不上特彆賺錢的生意。
然而,既然機會已經擺在眼前,總不能輕易放過。
瓷器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標誌,宛如一盞明燈,若能提前推動發展,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現在就研究白瓷、粉瓷、琺琅彩等技術,或許過幾百年就能誕生碳纖維瓷、石墨烯瓷之類的新產物。”吳巨心中暗想。
碳纖維、石墨烯……
總覺得有些抽象啊。吳巨嘴角微微抽動。
話歸正題。
吳巨選擇了吳家莊北側的一處廠房作為瓷器廠地址,並讓高德全建造了幾座用於燒製瓷器的土窯。
至於工匠,吳巨原本在文具廠設有製作筆洗等瓷質文具的部門,有二三十名工匠,如今直接將該部門解散,把人手調到這裡即可。
燒瓷所需的原料,包括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在倉庫裡都有儲備,隻要窯爐建成,隨時都能開工。
五天後。
吳府。
吳巨與呂凝正在水榭納涼,小廝忽然來報:“家主,喬主事來訪。”
“喬晦?瓷器廠投產了嗎?”吳巨眼睛一亮,喬晦正是吳巨指定的瓷器廠負責人。
“請他進來。”
“是。”
片刻後,小廝引喬晦至麵前,喬晦手中提著幾個木匣,放下後拱手行禮:“見過吳卿。”
“免了這些繁文縟節,瓷器廠進展如何?”吳巨笑著詢問。
“未負所望,一切順利。”喬晦指著木匣說道,“這些都是新燒製的瓷器,特意送來給您過目。”
他打開木匣,裡麵擺放著幾個形狀各異的青瓷或白瓷茶杯。
吳巨取出一隻白瓷茶杯,迎著陽光觀察一番:“嗯,不錯,胎體質地飽滿均勻,釉麵光潔圓潤,質量很好。”
隨後,吳巨也將瓷器遞給呂凝查看,呂凝一眼便喜愛不已,拿起一隻仔細端詳,笑道:“這些瓷器比市麵上的好看多了。”
吳巨點頭表示讚同。
吳巨的目光轉向另一個木匣,好奇地問:“這裡麵裝的是什麼?”
喬晦笑著回答:“是您之前交代要燒製的那件。”
吳巨頓時來了精神,急切地追問:“燒製成功了嗎?”
“成功了。”喬晦點頭確認。
吳巨從躺椅上起身,拿起木匣打開一道縫隙,瞥了一眼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呂凝看著兩人神秘兮兮的模樣,忍不住問:“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吳巨笑了笑,說:“是給你的禮物。”
呂凝指著自己,一臉驚訝:“給我?”
“對啊,我們認識這麼久,還沒給你送過特彆的禮物呢。這次正好補上。”吳巨把木匣遞給呂凝,讓她打開看看。
喬晦見狀識趣地退出去,還順帶拉上一個小廝離開了。
吳巨重新坐下。
呂凝猶豫了一會兒,小心翼翼地打開木匣,裡麵的物品讓她瞬間瞠目結舌。
“這是……瓷器?”她難以置信地問。
吳巨點點頭。
木匣裡擺放著一隻瓷瓶,呈現出耀眼的粉紅色,宛如黃昏時分的一抹晚霞,又似少女嬌嫩的嘴唇。
“瓷器還能有這種顏色?”呂凝疑惑地問。
她伸出纖細如蔥的手指,輕撫瓷瓶表麵,眼中流露出讚歎之色。
“當然可以。”吳巨解釋道,“這種顏色叫胭脂水釉,因為看起來像女子用的胭脂而得名。”
呂凝低聲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隨後展顏一笑:“這個名字真美。”
吳巨接著說道:“瓷器的顏色之所以千變萬化,其實都是釉料在不同溫度下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從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白瓷的白色源於純淨,隻需減少氧化鐵含量即可;青瓷的綠色則因含鐵量足夠;紅釉靠銅,藍釉用鈷,隻要掌握其中的道理,就能調配出各種顏色。”
呂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那麼這種釉料的呈色劑是什麼呢?”
“是黃金。”吳巨答道。
呂凝驚歎道:“應該很昂貴吧?”
吳巨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地說:“對我來說沒什麼。”
呂凝思索片刻,確實如此。
她對那隻瓷瓶愛不釋手,把玩良久後,忽然站起走到吳巨麵前,親了他一下:“謝謝。”
吳巨一怔,迅速抓住準備離開的呂凝,將她擁入懷中:“這樣謝不太夠誠意,我之前給你講的兵法還記得多少?”
兵法這個詞,在外人聽來或許會驚訝於呂凝身為相府千金卻對軍事感興趣,但在兩人之間,這已有了彆樣含義。
呂凝羞紅了臉,話未出口,就被吻住。
“唔……”
喬晦在前廳等候許久,吳巨這才踱步而來。
“老喬,讓你久等了。”吳巨笑著說道。
喬晦連忙回應:“沒事,多虧您的指導。”
若非吳巨,他們可能一輩子都隻能製作那種青黃色的原始青瓷,根本不知道還有多彩釉瓷的存在。至於那件胭脂水釉瓷瓶,從胎體到釉料都是吳巨親手調製,僅燒製瓷片就嘗試了幾十次——吳巨認為,親手製作的禮物更有意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作為工匠,他們對鐵、銅、鈷、金之類的東西一竅不通,隻能專注於燒製過程,而這一環節不僅需要精確控製窯溫,還要考慮天氣等複雜因素,唯有經驗豐富者能勝任。
吳巨遞過一本筆記給喬晦:“這是關於各種釉色呈色劑的配方記錄,具體比例還得靠你們自行探索。”
喬晦接過翻開,發現除了常見的青瓷氧化鐵)、白瓷無呈色劑)和胭脂水釉黃金),還有許多前所未聞的釉色記錄:
黃釉,呈色劑為氧化鐵;
茶葉末釉,呈色劑為氧化鐵,需用還原焰燒製;
烏金釉,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輔以錳、鈷等。
如此種種。
喬晦閱罷此冊,滿心欽佩,將其珍而重之地收入懷中:“沒想到瓷器竟能變化萬千。”
吳巨聞言微笑,心想這有何難,五千年文化豈能兒戲?
“瓷器之道浩瀚無比,你我仍需潛心鑽研。”喬晦連連點頭。隨後問道:“吳大人,恕我愚昧,這冊中的錳、鈷究竟是何物,我一無所知。”
吳巨淡然道:“無須掛懷,我會讓人備齊送來瓷器廠。”
喬晦頷首,又問:“那麼還原焰與氧化焰又是怎樣的?”
吳巨隨口解釋:“還原焰即完全燃燒之火,窯中多氧;氧化焰則是不完全燃燒,窯內含大量一氧化碳與氫氣,氧極少。”
話畢抬頭,見喬晦一臉茫然,不禁拍額歎道:“教育之路漫漫啊。”
隨即起身,“正好無事,跟我去瓷器廠,我為你詳儘解說。”
“好,好!”
若讓唐代或宋代的製瓷匠人聽這些術語,他們或許不解,卻也能憑經驗區分兩種火焰。
然而喬晦真的不懂。
即便他是當今頂尖工匠,時代局限依舊難以突破。
反觀吳巨,雖製瓷一竅不通,但他明白,“數理化”通,天下無阻,這便是他的優勢所在。
片刻後,兩人到達瓷器廠。
吳巨未直接演示,先巡視廠區。
此刻廠內正熱火朝天地燒窯製瓷。
“去一號窯瞧瞧。”他說。
二人至窯爐前,見工匠們躲於樹蔭下閒談。吳巨到來,眾人慌忙起身行禮:“參見吳卿!”
吳巨擺手示意,望向烈日,疑惑道:“都待在此處,不覺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