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來到廳堂,看到一位身穿灰衣、麵容普通、神情略顯疲憊、滿身風塵的年輕男子站在那裡,身旁還有一個半人高的大箱子。
信使見荀子等人前來,認出為首的老者便是自己要拜會的荀子,急忙拱手作揖:“在下受家主吳巨囑托前來拜見荀先生。”
隨後,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這是家主要我交給您的信。”
“多謝,辛苦了!”荀子微微點頭,打開信封,仔細閱讀信件。
信上的字跡依舊是他熟悉的吳巨獨有的風格。
“先生,承蒙您在百忙之中回信,我深感榮幸。”
“關於您上次提到的紙張事宜,我已經開設了大秦書齋,出售紙張和書籍,希望能促進教育發展,為貧寒學子提供便利。”
相信未來,蘭陵將會有廉價的紙張和書籍流通,這將顛覆人們以往的認知——紙張和書籍確為珍貴之物,因它們承載著人類文明,是關鍵技術成果。然而,我無意高價出售以獲利。”
荀子不禁點頭,吳巨的話展現出其廣闊的胸懷與遠見。
這是一位有追求、有抱負的年輕人啊!
至少他不以金錢為目標……嗯,當然他也不缺錢。
荀子默默點頭後翻開下一頁,發現一行字:
“隨信附上一些禮物,感謝您先前的幫助,請務必收下。”
禮物?
荀子挑眉,放下信紙,注視著那隻大箱子:“不知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信使回答:“我不太清楚,是否現在為您打開?”
說著,他拿出鑰匙。
“可以。”荀子點頭同意。
信使蹲下身,用鑰匙解鎖了箱子。
箱內陳列著各種物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厚厚的一疊白紙,粗略估計約有三十刀,即三萬張。
荀子觸碰紙麵,讚歎不已。
另外還有兩捆書。
荀子看回信紙,上麵寫道:
“這批紙張供您使用,應該能支撐一陣子。之後我會組織商隊前往蘭陵設立大秦書齋,屆時便無需擔憂了。
此外,這兩捆書均為大秦書齋首批發行,其中一捆是給您的,另一捆則送給韓非,請代為轉交。”
荀子笑著指向那捆書對韓非說道:“這是吳巨送你的禮物,收下吧。”
韓非驚訝道:“還有我的禮物?”
他從箱子裡取出一捆書,查看書脊上的標題。
《論語》、《左傳》、《孟子》、《墨子》、《傷寒雜病論》等共三十本。
不錯!
韓非展顏一笑,顯然老友並未忘記自己,還特意贈送書籍。
孔臻和冉悟走近,感歎道:“這裡的東西比我們在大梁買到的更齊全,可惜我們現在在楚國,不知何時才能集齊整套書。”
旁邊一名信使問:“敢問兩位是?”
“孔臻。”“冉悟。”兩人回答。
信使思索片刻後明白:“莫非是孔家的孔臻和冉家的冉悟?”
“正是。”二人點頭確認。
信使接著問:“你們以前也給家主寄過信吧?”
“沒錯。”兩人再次點頭。
信使鬆了口氣:“那便好,家主也給你們寄了一份禮物,包括一套書和一些紙張,不過寄到了你們家鄉曲阜。”
他又補充道:“我們信使同行,所以知道信使應該已到達曲阜。”
孔臻和冉悟頓時釋然。
張蒼愣住:“難道隻有我沒有禮物?”
韓非攤手笑道:“沒辦法啊師弟,吳巨甚至不認識你。”
張蒼滿心悲憤。
荀子繼續翻閱信件。
信中提到,除紙張和書籍外,還有些小物件,例如大秦書齋出產的毛筆、筆洗等,希望不要嫌棄。
荀子疑惑地詢問《後詩》編纂進展,表示若已完成可聯係他,顯然對方已掌握批量印書技術,可以協助“出版”。
荀子恍然大悟,昨晚讀書時他就有所猜測,這種字體絕非人力所能書寫。
他思忖片刻,覺得《後詩》確實值得出版。畢竟,優秀的詩篇源源不斷,以收錄《詩經》後佳作為目標的《後詩》完全可以持續編纂,但總不能讓書稿閒置。
可以分冊出版,比如每五十年的詩詞歌賦為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