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殿試_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9章 殿試(1 / 2)

學子們隨吳巨等人步入大殿。

此時的大殿設計並未采用明清時期的金碧輝煌風格,而是以青色、灰色、黑色為主色調,青磚黑瓦,莊嚴肅穆,氣勢磅礴。

無論是出身名門還是寒門子弟,這都是他們首次入宮,無不被大殿的宏偉震撼,目光閃爍。

兩側文武百官排列整齊,為首的有相邦呂不韋、國尉王齕,上卿蒙驁,亞卿麃公,接著是祁農、焦樵等九卿級官員,他們皆佩戴銀印青綬,後方則是銅印黃綬的眾多官員,秩序井然。

在大殿儘頭的寶座上,子楚正襟危坐。

"啟稟大王,殿試考生已到!"吳巨拱手行禮。

上遷學子亦拱手鞠躬:"參見大王!"

"免禮!"子楚聲音響亮,隨後起身:"既如此,殿試開始吧!"

吳巨點頭,轉身道:"殿試規則簡單,無題也無卷,隻需獻策二字。"

"每位考生需為國家提出一條策略,可以從政治、法律、經濟、農業、製度、戰爭等任何方麵入手,所寫內容除自己外,僅閱卷者和大王可見,不會外傳。"

“殿試與會試的排名全無關聯,甚至可能會試的結果,因此即便殿試表現不佳也無需沮喪,因為還有機會重新開始。”吳巨說道。

此話讓考生們先是陷入沉思,而後則興奮不已,目光炯炯有神。

特彆是衛叔顯這樣以偏科聞名的考生,在聽後更是顯得精神煥發。“要是不考數學,我肯定能擠進前三!”這是他的想法,若非數學成績拖後腿,前三對他而言本該輕而易舉。

雖然殿試並無具體排名,但這並未影響衛叔顯的信心,他已準備好全力以赴。

隨後,殿試正式展開,考生被引入宮中的考場。每位考生都得到了一張普通的桌椅、一張紙和一支筆,接下來便是長達四個小時的考試。

考場四周建有高台,內外高度不同,子楚、吳巨以及眾多朝臣在此監督。

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甘羅。他曾也是才子中的佼佼者,甚至名列前茅,但因未參加此次科舉,無緣上榜。

“若是參加了科舉,我一定也能奪個狀元回來。”甘羅對身旁的吳巨說道。

他對此深感遺憾,認為錯失了一次展示才能的機會。

吳巨笑著回應:“如此自信,那些算術題你都答得上來嗎?”

這番話讓甘羅的熱情瞬間冷卻。

“狀元可不是穩拿的,你瞧現在的狀元觀博聞風光無限,但他也隻是以三分優勢險勝榜眼白皓。”吳巨接著說,“你還是彆自我吹噓了,你羨慕他們,他們又何嘗不羨慕你?”

如今的甘羅已是秩比一遷五百石的平準丞,執掌實權,隻要能在這一職位上有所作為,未來晉升為平準令,便能躋身銀印青綬之列。

這一地位遠超同齡人,就連狀元、榜眼這樣的前三甲人物也無法相比,因此即便甘羅未獲狀元,他依舊是耀眼的存在。

甘羅細細思量,確實如此。

子楚在考場周邊巡視,時不時停下腳步觀察。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中午,殿試接近尾聲。

考試結束後,考生們被提醒檢查試卷上的姓名。吳巨示意身旁的小吏們組織收卷,試卷統一收集、封存並貼上封條。

隨後,考生再次進入鹹陽殿,子楚親自為成績優異者授予爵位與獎賞。博聞、白皓和龐士安三人獲授公大夫爵位,各得五百金,並由子楚分彆賜予珍貴之物:一把劍、一塊玉璧及一件瓷器。

那把劍乃青銅鍛造,劍身鑲嵌黃金,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出自吳越鑄劍名家之手。劍鞘裝飾玉珠與寶石,雖非純鈞、太阿等名劍可比,但子楚透露,此劍他曾長期佩戴,意義非凡,是君王所用之器,足見他對博聞的看重。

博聞雙手接過劍,深深行禮致謝。

白皓所得玉璧與赫赫有名的和氏璧同出一源。相傳和氏璧由卞和於荊山發現,獻給楚厲王,卻被誤認為普通石頭,卞和因此失去左腳。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再獻玉,卻再次被認定為石,又失去右腳。直至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抱璞玉痛哭三日,泣血不止,才終得。文王剖開玉石,確認其為稀世珍寶,命名之為和氏璧。白皓的玉璧同樣產自荊山,質地與和氏璧相仿,僅尺寸較小,亦屬罕見珍品。

龐士安獲得的是天青釉瓷器,出自新開窯的瓷器廠。得益於吳巨的指導,工匠掌握了多種釉色及其製作工藝,技藝突飛猛進。

某年某月某日

位於鹹陽的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邸內,幾位家主和族長正在密談。這些人多為當地世家豪族的核心人物,彼此之間聯係緊密,常有往來,利益相關且多有聯姻。

會議的焦點集中在最近的科舉考試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首先開口:“文家此次失敗,原因在於使用了不正當手段,最終自取。”

“事已至此,關鍵在於是否妥當。若是處理不慎,恐怕會牽連更多。”一位中年男子冷靜地回應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朝廷正進行一場重要儀式,殿試即將結束。來自各地的近兩千名考生陸續接受封賞。前三甲獲得重賞,前十名中的其餘七人也分彆獲賜珍稀瓷器及爵位。而後續排名的考生則根據成績高低,依次授予不同等級的獎勵。

就在殿試接近尾聲時,那件備受矚目的天青釉瓷器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此瓷器雖未伴隨過,卻因其獨特工藝和珍貴材質,價值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傳世珍寶。

儀式結束後,所有上榜者在官吏帶領下離開皇宮。然而,在這繁華背後,關於文家事件的討論仍在繼續。老者語重心長地說:“科舉製度關乎國家興衰,必須嚴格規範,切勿讓私心作祟。”

會議持續至深夜,最終達成共識:加強科舉監管,杜絕舞弊行為,以確保公平公正。

“這話倒也有理,瞧瞧老鄧,這幾天大門不出,說是研讀什麼,這豈不是太示弱了嗎?”旁邊有人說道。


最新小说: 為動畫製作獻上美好祝福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