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會過姚賈,又資助他一匹馬後,吳巨來到城外的一片墓地。
走近看清墓碑上刻的字,他點頭確認未走錯:
【公孫龍之墓】
吳巨鞠躬道:“公孫前輩,醫家後輩吳巨前來拜謁!”
話音未落,腦海裡響起係統提示音:
【正在打卡中……】
【打卡任務:名家】
【打卡地點:公孫龍之墓】
【獲得獎勵:能言善辯】
“這打卡地點果然就在公孫龍墓啊!”吳巨頗感意外。
他不曾料到,竟會在這種地方觸發任務。
毋庸置疑,名家的重要地標僅此一處。
吳巨此次入趙之行收獲頗豐,不僅因打卡名家獲益,還將前往雁門關與大散關。
值得稱讚!
吳巨查閱了獎勵內容:
【能言善辯:說話時,聽眾會專注聆聽,你的言語更具說服力】
他點頭稱許:“這項能力相當實用,若早些激活便好,那樣我對付郭開就更有把握了。”
他欣然接受這份獎勵,暫時擱置一旁,在眼前的先賢墓前擺上果品,斟滿酒水。
此人地位非凡!
公孫龍,名家領袖。
名家以辯論見長,常被視為詭辯之術,實則其核心在於嚴密的邏輯思維。
名家分兩派:合同異與離堅白。
前者以惠施為首,他曾與莊子同遊濠梁,探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後者以公孫龍為首。
合同異派主張“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離堅白派則以“堅白論”為宗旨。
然而,惠施雖有政壇身份,卻非諸子百家出身,僅是後世傳承者將其奉為鼻祖。
加之惠施活躍於五十年前,而公孫龍去世不過兩年。
因此,公孫龍無疑是名家公認的領袖,在業內享有極高聲譽!
……
公孫龍擅長雄辯,曾為平原君趙勝門客,亦是名家代表人物,以“白馬非馬”之說聞名天下。
然而後來,齊國派陰陽家鄒衍至稷下學宮赴趙。
鄒衍對公孫龍的理論展開激烈批評,“白馬非馬”也受到質疑,平原君隨即不再重用公孫龍。
鄒衍與公孫龍互看不順眼,卻巧合地同年辭世,命運弄人。
吳巨得知此事後感到困惑。
平原君一生任用公孫龍,為何鄒衍一到,便棄用公孫龍?
鄒衍究竟在平原君麵前說了什麼?
吳巨百思不得其解,查閱了許多傳聞,詢問了很多人後,終於還原出部分。
據說,在鄒衍到達趙國之前,公孫龍與平原君的關係就已經出現了裂痕。鄒衍的到來,不過是這場裂痕中的一個小插曲罷了。
吳巨後來聯想起來,覺得公孫龍或許隻是想借此機會脫離平原君的控製。
公孫龍早年作為平原君的門客,依靠他的勢力讓名家聲名鵲起,但隨著時間推移,平原君反倒成了名家發展的阻礙。
哪個學派會甘願長久依附於一家公卿之下?即使是地位較低的小說家也沒有這樣的情況。
因此,公孫龍晚年決定離原君,希望通過此舉推動名家更進一步的發展。
可惜他還沒來得及有所成就,便已離世。
這隻是吳巨的個人猜測。
“即便如此,公孫前輩確實用心良苦。”吳巨感慨道,“甚至可以大膽推測,公孫前輩和鄒衍前輩是否是好友,鄒衍前輩是否受你所托,在平原君麵前刻意詆毀你?”
這想法過於大膽,也缺乏證據。
吳巨不再多想。
無論如何,名家如今確實擺脫了平原君的影響。
如今名家由公孫龍的兒子公孫全接手,吳巨當年擔任醫家魁首時,他曾來祝賀。
此外,還有幾位公孫龍的舊部共同執掌名家。
然而,形勢不容樂觀,平原君對名家並不看好,趙國上下自然也不待見名家,導致名家在趙國失去了發展空間。
吳巨為公孫龍燒了些紙錢,與他聊了聊天,並感謝了他的打卡獎勵。
不久後,一直在外圍警戒的董翳來到吳巨身旁,說道:“先生,公孫全來了!”
吳巨點頭,將酒灑在墓前,說道:“晚輩先行告退,以後有機會再前來祭拜!”
他鞠躬,隨後將一封信放在墓碑前,用酒杯壓住,與董翳一起離開,身影漸漸消失。
不多時,一位年輕人出現在墓前。
“父親,我來看您了。”年輕人正是公孫全。
他最近心情十分焦慮。
父親公孫龍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與平原君劃清界限後便離世了,名家的重任落在了他和幾位師兄弟肩上,可他們始終難以開創名家的新局麵。
名家如今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