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26日:在絕望與混亂中,我們臨時決定,飛越群山對那山脈的背後進行一次或多次的勘探。
一方麵為了追查可能還活著的蓋德尼,另一方麵,殘酷的現狀迫使我們必須找出真相,好給外界一個交代。
我與丹福思作為首輪人員出發,僅攜帶必備的航空相機與地質勘測設備,以做到輕裝上陣。
山脈的規模與構造超乎所有地質學原理,它們如同巨大的幾何角錐體的隨意堆疊與扭曲,呈現出令人目眩的烏黑。
在驚濤駭浪般的氣流和無法言喻的壓抑感中,我們飛越了山脈頂端高達三萬英尺的巨大缺口。
在強風間歇,得以窺見山脈另一側的死寂,那是一片完全無冰的溫暖山穀!
更令人驚駭的是,在穀地中,矗立著一座無法形容其古老與宏偉的巨石都市!
建築物呈現巨大的階式金字塔或星形結構,材料是某種我們無法辨識、年代久遠得難以想象的黑色石材。
整個城市覆蓋著厚重的非地衣形態的腐爛黏性有機物,散發出腐爛與遠古的氣息。
城市巨大得超出想象,許多部分已半埋於隨後的冰期沉積物下,但核心部分依然高聳如迷宮。
最令我們恐懼的是——它呈現出完全非人類的、難以理解的幾何比例!】
【強行降落後,我們徒步進入這座死寂之城,所見景象震撼且無時無刻不在挑戰我們的認知。
無處不在的幾何學符號及雕刻,包含圓點、星形。
巨大的石刻壁畫長廊,描繪了“遠古者”的曆史:它們比地球還要古老得多,因未知原因自宇宙深處乘坐反重力飛船來到地球。
在地球上建立了輝煌複雜的文明,創造了最早的生命,起初是作為食物,後來發展成其他用途。
後來,它們擊敗了其他來自於星空中的敵人,隨後便開始進行更加精細的實驗。
在它們的創造下,一種原始的原生質膠狀物質,具有無限的可塑性與變形能力綠色黏膠狀物,成為了它們的奴仆,替它們完成繁重的社會勞動。
毫無疑問,這種黏稠肉團就是阿卜杜勒·阿爾哈劄德在可怕的《死靈之書》中悄悄提到的“修格斯”。
但就連那個阿拉伯瘋子也不敢暗示它們確實存在於地球。
隨著冰河時代到來,它們的地下城市逐漸被隔絕。
它們創造的那個被稱為“修格斯”的奴仆種族,在漫長歲月中不僅照料地下城市,甚至發展出了可怖的智能和模仿能力,這也導致了後來遠古者文明的衰落。】
接下來,威廉·戴爾使用著較為客觀的口吻,詳細的敘述了有關於古老者文明的衰亡史。
其中,由於並未有文字記載,僅憑壁畫的內容,他也隻能儘量的通過聯想,還原當初古老者衰亡的曆史。
【……石雕壁畫冰冷地講述著它們漫長的隕落史,繁榮過後,戰爭降臨,星海並非和平鄉。
壁畫描繪了遠古者的宿敵,那些被稱為伊斯之偉大種族的精神實體,從時間儘頭進行著可怕的附體入侵。
但緊接著出現的敵人更令我們肝膽俱裂:那些巨大、邪惡、帶有軟體動物與龍特征的生物。
從深海升起,帶來了褻瀆神明的力量與可憎的偶像崇拜,它們顯然便是《死靈之書》中隱晦提及的克蘇魯及其眷族。
古老者在陸地上構築防線,雙方如同神話中的泰坦在遠古地球交戰。
最終,海洋歸屬了遠古來客,而陸地的深淵則成為了星海怪物們的巢穴。
一場冰冷的休戰由此建立,但舊日支配者那瘋狂的低語,仿佛早已滲透進地質的褶皺。】
【後來,第一次大災變的陰雲醞釀自內部,漫長歲月下,修格斯!那種被創造出來用以建築、挖掘甚至充當基礎生物工具的膠狀奴隸生物逐漸發展出驚人的智能與自我意識。
它們開始不滿,開始反抗主人的意誌。
第一次修格斯叛亂爆發了!這場戰爭驚天動地。
儘管遠古者最終利用某種秘密控製手段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重新奴役了這些異變的造物。
但這場勝利耗儘了它們的力量,也加速了它們的惰性與依賴。】
【更殘酷的外敵緊隨而至少石壁上呈現了另一個形態奇異的外星種族長它們擁有巨大的甲殼,五簇管狀物組成的頭部,以及用於短途星際旅行的肉質翅膀,丹弗斯認為它們酷似《死靈之書》插圖中的那個名為米·戈的飛行甲殼生物。
壁畫顯示這些後來者被稱作米戈的種族試圖在陸地建立據點,並大肆開采地球上一種獨特的金屬礦物。
憤怒的古老者奮起反擊,與這些蜂群般的外星真菌礦工展開了激戰。
據說當時的古老者試圖反攻到米戈的大本營,那冰冷的冥王星!】
【然而,這是一場致命的錯誤!當遠征軍抵達那荒涼的矮行星,準備發動攻擊時,它們才痛徹骨髓地意識到,自身在漫長的退化與內耗中,早已失去了最初星際遠航的能力!